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正在积极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与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深入分析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实践问题,不断寻求新的改革突破,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切实改进党建工作问题,促进党组织政治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与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建设;工作机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进程,民办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在实践中经过积极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通过实践、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革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大有作为天地。
一、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以及协调院校各方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准确定位党组织角色,促进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切实改善新的办学模式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保障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一是有助于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有助于解决民办高校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党建工作整体功能;三是有助于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效益;四是有助于把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自身矛盾,探索党建工作规律[1]。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党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民办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党员人数都建立了党委及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立健全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民办教育中的作用。但是,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多,再加上民办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其党建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借鉴。现实中不少民办高校的党组织脆弱,工作基础薄弱,党员数量少,来源复杂且流动性大。因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探讨和解决。从全国及广西区内来看,民办高校目前均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理念差异。
办学理念是决定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指导因素。由于办学者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因此,在办学理念、投资理念及管理理念上面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相应的对党组织亦具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理念差异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体制差异。
民办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形式各异的领导机制。在不同的领导机制下,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有着不同的执行体制,相应的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大不相同。与实行党委直接领导,校长直接负责的公办高校有所不同,民办高校的党组织领导职能只是相对的政治领导与监督,而不是直接性的绝对领导,党组织的职能作用是明确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不能干涉或者违反董事会的正常决策与规定[2]。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党建工作形成了制约。
(三)政策执行差异。
国家政策的制颁布与实施对于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发挥与方针政策,但由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存在差异,相应的政策的执行也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构类别差异。
民办高校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结构差异性。民办高校的组织形式涵盖了民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以及多种类型的独立学院等,且随着民办教育体制的多样化发展,民办高校的组织形式势必还会不断增多,这种差异性使得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
(五)运行机制的特殊性。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更加灵活。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且主要是来源于社会投资,政府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管理团队在整体师资力量方面仍然比较薄弱,专职任教人员较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且流动性较大,大大降低了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此外,大多数民办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而忽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党组织活动机构、人员配置等各项基础保障有待落实。
(六)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的师生总量较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整体偏少,且呈现分散的特点。教职工难以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转接党组织关系的时候,普遍存在不愿转的现象,党建工作难以积极开展。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成员的党建工作起点较低,党政思想高度不够,培养工作任重道远。
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和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存在的问题,学院党委于2013年4月成立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寻找建设对策,经过实践检验党建工作机制,学院党建工作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管理机制。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和加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提高党委政治核心、监督和协调各方的能力。一是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型组织建设,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规律深入思考,在新理论新理念指导下进一步理清学院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二是加强务实亲民廉洁的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加强调研学习,提高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通过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了领导班子在师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领导基础[3]。
(二)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切实加强学院干部队伍建设,以抓党建为契机,落实责任,压实担子,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制定了《中层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等干部管理相关制度,要求中层领导全员竞聘上岗;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了以工作目标考核为核心、群众测评、干部互评相结合的干部考核方式,增强了干部考核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发挥考核工作对干部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努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学院利用党校、每周中层干部例会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带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具体体现在全体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切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围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思路,建设学校、二级学院、系部3级“党员之家”,制定并落实好学院党委的年度学习和工作计划及党员,指导和督查各基层党组织制定和完善支部的年度学习和工作计划。学院党委每年“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同时,积极地向崇左市委和自治区高校工委推荐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
(四)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根据党建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学院党建工作评估的标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果及成绩进行评价。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学院党建评估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党建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一,院校党组织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巩固,在党建评估中,各级党组织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院校党建工作制度与检查考核机制,并健全了教育管理体系与党员长效发展机制。其二、院校院、系两极党组织领导的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对党建工作形成了更加深度、准确的认识,工作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党建发展思路日渐扩宽,党组织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协调党组织活动的积极开展。其三,院校党建工作方式与途径不断得到创新与丰富,党员工作积极、岗位责任心大大提高,党组织整体思想水平上升到了新高度[4]。
(五)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预警预案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和党员行为规范,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把握干部、党员的思想动态,分析不稳定因素,做好预防预警措施,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突发事故预案,将不良事态处理在萌芽状态,保证学院安全稳定。同时,学院还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党支部和支委工作职责,对支部书记、支委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支委对党务工作的认识,明确党务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二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和每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宣讲辅导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三是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全院党员中实施了“党员先锋工程”,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学生中设立了“学生党员示范岗”、“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岗”,切实把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引导和管理好,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使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完善,基本配齐党务干部,同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党支部与教学系部紧密联系、联合管理的工作模式,更好发挥民办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学德.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考[J].学习论坛,2017,33(8):23-26.
[2]赵莹.基于专业特色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40-42.
[3]孔颖,孙黎明.民办高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17-19.
[4]李雪梅,张丽,梁峥.新时期下探索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以“走心学生党建文化”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3):101-103.
论文作者:刘良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民办高校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党组织论文; 党建论文; 党支部论文; 党员论文; 工作机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