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吉林科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建国5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吉林省科技发展硕果累累。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台显微镜、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国产东风牌汽车和红旗轿车、第一代铁路客车和地铁电动客车、第一批全分离稀土元素、第一台高分辨核磁波谱仪等,都是在吉林省的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后,全省科技事业又焕发出了盎然生机,科技第一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全省只有解放战争时期接管和恢复建立起来的5个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仅312人。到2003年,全省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学科领域众多、具有雄厚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实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科技人才方面。全省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7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5万人);每万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为335人,居全国第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在杰出青年人才方面,自1999年以来共资助了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学者已超过120名,他们领导的团队人数达1029人,博士生308人;近几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各类科研开发项目共357项,争取资金资助2.76亿元;发表论文1363篇,开展国际合作265次,研究开发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7个,已经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科技投入方面。1998年之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1年R&D占GDP的比例达到0.81%,比2000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1996年增加17.2亿元,年平均增速19.8%。特别是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对科技的需要有所提高,2002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超过总投入60%,投入主体地位初显。
在科技平台方面。全省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发机构119个(中科院属3个,原国家部委属14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8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35个;初具规模的孵化器共有14个(长春、吉林、延吉3个创业服务中心,吉大、北华2个大学科技园,长春、吉林2个计算机软件园,中科院长春光电子产业园,长春光电信息园,长春生物制药园,长春汽车工业园,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吉林留学生创业园,吉林民营科技园等7个专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38个(省级1个,市、州级9个,国家级2个,行业3个,县区级23个);常设技术市场12个(省级3家,市、州级9家);长春、吉林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延吉1个省级高新区。近20年来,有3000余个民营科技机构应运而生,成为科技开发的一股新生力量。
在科技产出方面。近五年(1999~2003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239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36项,占18.2%,国内先进水平的1580项,占65.9%,有66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27项获省级奖励。从1996~2002年间,获得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速27.2%,2003年,我省专利申请被受理量4267件,专利申请被授权量1690件。全省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0.14项1万人,居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科技部2003年发布),在多个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创新能力。
二、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末,全省已累计缔结技术合同94025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近100亿元。目前,全省共批准认定民营科技企业4795户,2003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30户,产值超千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150余户。近年来,全省共认定1158户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80亿元,利税160亿元。从总体上看,分别是1997年的5.27倍、5.27倍、4.29倍,年均增长在30%以上,初步形成了部分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群集效应。
电子信息产业。特色体现在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领域。信息产品制造业共有55户企业,其中较大的企业有18户。建成了一条年产5万平方米的TN、STN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一条年产5万平方米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长春光电子产业园有280户企业,2002年实现产值22亿元,利税3.5亿元。无线手持终端机、手机、背光源、导光板、GPS导航仪、镁合金机壳等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全省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130多家,从事软件销售、系统集成的企业400余家。长春计算机软件园178户企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1.8亿元;吉林计算机软件园46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一汽启明公司进入全国IT百强软件企业行列,2003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吉联商软、金鹰、吉林盟友科技公司等软件企业竞争力较强。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从2000年开始建设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促进了吉林省中药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省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57亿元,其中中药工业完成产值90余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在全省重点监测的11个工业行业中,以中药为主体的医药行业增长速度列全省第1位。敖东、修正、东宝等10户制药企业开展了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全省大中型中药企业有74户已通过GMP认证。人参、五味子、北黄芪、柴胡、淫羊藿等16个长白山天然、道地药材基地开始实现了规范化种植,有11个品种通过了专家组验收,面积达3万亩;12个国家一、二、三类新药项目列入国家“双高一优”技改项目计划;人参皂甙Rg3、Rg2、虫草素胶囊、蒺藜皂甙冻干粉针等高端中药新药陆续进入市场,销售稳中有升,逐步为消费者所接受。
生物技术产业。基因工程干扰素、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白细胞介素—2、基因工程人胰岛素、人生长素等一批生物药构成了吉林省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技术。长春生物制药园有40户企业,年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4亿元;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金赛药业、长春长生基因药业、长春亚泰生物药业、通化东宝药业等生物制药企业都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市场60%以上的干扰素是由吉林省制造的。
新材料产业。特色是功能材料。在光电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环境友好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领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长春热缩的辐射交联系列产品,已开发出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吉大年产300吨聚醚砜树脂和年产500吨聚醚醚酮树脂生产线已开始投产,长春高特的聚酰亚胺制品、吉林华标化工的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聚合装置、吉林油田年产3万吨可降解塑料、富华集团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全省现有14户较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改性淀粉、淀粉糖、大豆蛋白、大豆肽等新产品开发速度较快,大成的赖氨酸已占国内市场60%。以长春、四平为中心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很快,公主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科技部列入首批试点单位。
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扎实推进。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吉林省选择42个企业主推CAD技术,实现年新增产值4亿多元,利税5864万元,降低成本1800万元。组建了以一汽、吉大为核心的吉林省清洁汽车研究开发基地,主攻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与零部件配套技术,在国内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竞争中占有重要一席,得到了国家863电动车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首轮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红旗混合动力轿车试制已经完成。红旗世纪星在奥迪100平台基础上创新,各项技术指标和整车质量均达到奥迪轿车水平。长客开发出国内第一列240公里/小时高速电动客车。在化工行业,以吉化为主体研制了有机硅、五色聚乙烯及一批绿色化工产品,丰富了老化工基地的下游产品。在电子行业,吉林华微超高压大功率晶体管器件等重大技改项目,实现了一批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换代创新。
三、科技意识普遍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视,逐步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转移到科技创新这个轨道上来,使全社会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理解和应用科技的思想和能力明显提高,并营造重视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提高科技素养,切实把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氛围。
为此,吉林省先后制定了《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励若干规定》和《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等100余件科技政策法规,对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发展高科技产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脱颖而出,调动他们投身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我省科技管理的层次得到空前提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抓科技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省委七届二次会议上,决定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作为吉林省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使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科技资源充分涌流。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在省委领导亲自带领下深入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和长春、吉林高新区,就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进行了系列调研,起草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共11个方面40条政策措施,促进知识、技术、人才、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释放潜能、迸发活力。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工作会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建立起省直有关部门推进科教兴省战略实施的合力机制,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一个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热潮。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为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体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创新”为“普及”明确方向,丰富内容;“普及”是“创新”的基础和目的。科学普及也是将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压力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自2002年以来,我们举办每年一届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科技认知能力。连续3年,分别开展了以“科技创造未来”、“信息化在吉林”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每年吸引近百万群众参与,被誉为吉林省每年一次的“科技盛宴”。
科技奖励是支持我省科技人才把科学研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重大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措施。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的指示,2003年,经严密的评审程序,我省评选出化学家汪尔康院士、杂交大豆育种专家孙寰研究员为吉林省首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每人奖励50万元,在全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省委书记、省长亲自为他们颁发了资金和荣誉证书,在全省上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为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从2003年起,省政府提高了省科技进步奖奖励额度,一等奖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二等奖由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三等奖由0.5万元提高到1万元,并适时按标准扩大了一等奖、二等奖的数量,使我们的优秀科技成果有较高起点参与国家科技奖励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的积极性。如2003年授予一等奖的项目中,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农业、化学等都是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点学科。
四、科技发展前景凸显
科技创新和进步的深刻影响,广泛表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突出表现在对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首先,当今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力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次,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知识化也是与经济全球化同样显著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科技全球化和社会知识化进程加快,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产生深刻影响。第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今天,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在高技术领域领先一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竞争者将很难生存。其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所以,我们要把握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并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的新趋势,认清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的新特征,重视科技创新、转化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益突出的新问题,关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紧密的新形势,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
回顾过去,科技之火正在燎原;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前程似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可能达到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使科学技术真正惠及全省2700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