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论文_彭华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重庆市 409100

摘要:滑坡问题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更加剧了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因此,本文主要就我国在滑坡灾害防治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滑坡灾害防治;主要问题;关键技术和处理方法

引言:依据有关方面的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比较频发的国家之一。其中,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中,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众多的滑坡事故,使得一些工程出现了投资增加、工期延长的问题。随着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众多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尤其是工程建设工作,导致了滑坡的危害在提升。因此,为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需要对我国目前滑坡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有效解决,提高防治技术应用的水平,进行滑坡灾害的科学处理。

一、我国目前滑坡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的地质勘察不足

在一些工程建设中,前期的工程勘察人员没有进行良好工作,对已经存在的滑坡问题、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分析、调研工作,没有在勘察报告中对重要滑坡问题进行记录。在此情况下,设计与施工没能有效避开滑坡的地段,引起了滑坡灾害的发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使得工程需要加大投资进行滑坡在灾害的治理,保障工程的进行。

(二)滑坡勘察技术欠缺判断失误

我国众多的工程企业没有专业化的滑坡灾害检测人员,严重的缺乏专业化滑坡勘察技术、最终导致了勘察质量工作失败。具体来讲,第一,大型的滑坡区具有多个滑动的板块,其滑动的稳定程度、滑动的距离、滑动的次数、滑动的方向都具有非常大的不同,需要进行多层次、多级别、科学化、仔细化的勘察工作,本身就增加了勘察的难度。第二,一些企业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中,应用的方法不正确,非常盲目的进行钻探、进行钻孔的布置,而对于滑动层的地下水无法查清,发生了最深层化滑面的遗漏情况,造成了工程施工中发生了滑坡问题。

(三)边坡数量过多、高度大

一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边坡数量过多、高度大的问题,无法进行科学性、专业性的预测评价,也无法采取相应的固定举措,导致了在施工中发生了滑坡和变形的问题。

(四)治理方案存在问题

我国在滑坡问题的防治中,应用了众多方法。比如:排水、工程支挡、反压、减重等等。但是,因为治理方案的不合理,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讲,第一,方案的不合理造成了资金浪费。第二,没有对排水工程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工程支挡浩大,使得工程成本提升。第三,滑坡推力计算过大,造成了资源浪费,即造成了滑坡“越顶”问题出现。第四,防治中应用的程序不合理、受到施工季节的严重影响,使得发生滑坡范围在扩大或者是出现严重剧烈滑坡问题[1]。

二、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

(一)对滑坡形态有效划分

进行滑坡形态的有效划分,可以为今后进行合理化防治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参考。具体来讲,第一,从地貌方面进行合理划分。比如:由于山体撕裂而形成的陡坎、后期被雨水等冲刷形成的沟谷,造成了滑坡出现了等级、条块。第二,从滑坡的结构和坡体构造上进行滑坡划分。有关方面的人员通过对滑坡形成原因、坡体状态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明确了各个滑坡条块的层间、级别、条快的特点。

(二)进行滑坡结构和破坏模式的研究

为更好的进行滑坡方案的制定,需要对滑坡滑动面的位置、地层明确,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提供数据信息参考。具体来讲,第一,进行均质黏性土、类均质黄土、土坡等方面的研究。第二,进行近水平层状结构的研究、分析工作。第三,进行顺倾层状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三)进行滑坡的科学监测和勘探

在详细的了解到滑坡地面的地质情况后,通过对滑坡监测和勘探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有利于对滑坡滑床厚度、地下水的分布、位置、层数进行仔细的了解。比如:应用钻探、物探、坑槽等方式进行滑坡形态勘探工作,提升勘探的质量和水平。(其勘探的工具从图一中体现)

图一:无泵反循环钻具示意图

(四)滑坡的有效性预防

需要应用众多的方法进行滑坡有效性预防工作,提升工程开展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第一,在工程选址时需要避开大型古老滑坡、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段。比如:严格的贯彻“地质选线”,加强前期的地质勘探,进行滑坡规模、范围的判断,尽量在施工中避开。第二,需要应用有效性举措,防止古老滑坡的复活。比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不在滑坡的前缘抗滑段进行挖方工作,需要保持其具有非常稳定的地质构造状态。需要加强地表、地下排水、先进行高质量支挡,然后进行开挖工作,提升滑坡防治的质量和水平,保障防治工作的安全性。

第三,防止已发生变形滑坡大滑动造成的灾害。比如:当山坡出现裂缝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停工,进行变形监测、合理化的勘察工作,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人员的安全。第四,需要应用有效举措防止易滑坡地段发生新滑坡问题。比如:进行高边坡开挖后是否发生滑坡的预测、并且应用有效举措来解决其中的问题。如:需要进行排水和支挡的有效结合,即“固脚强腰”,保持工程整体性,与周边的环境充分协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工程举措

1.防治的基本原则

滑坡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严格的依照有关原则来进行。具体来讲,第一,需要正确认识到滑坡的危害。第二,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三,需要坚持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第四,需要进行全面性规划,分期治理。第五,需要早发现、早治理,降低成本。第六,需要对专业化人员进行良好组织,提高防治的质量和水平。第七,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进行动态设计、科学施工。第八,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化应用,加强防滑工程维修保养的质量和水平。

2.工程有效举措

加强工程举措,有利于解决工程施工中发生的滑坡问题。具体来讲,第一,需要重视起地下排水工程。在一些滑坡地段,通过加强地下排水,有利于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全面性的提高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减少了滑带孔隙水压力。第二,保持半坡桩的稳定。比如:需要进行潜在滑坡面的准确计算和分析,保持工程桩具有足够埋深,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第三,进行微型桩的合理化设计,对高质量的机械进行充分性运用。第四,进行埋入式桩的合理化设计工作,保持埋入式桩在地下具有一定深度,有利于减小抗滑桩弯矩和主要截面,节省工程的原料、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了对滑坡预防的能力。第五,进行滑带合理化注浆。这种技术方式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行探索,提高应用水平[2]。

结论:对滑坡形态有效划分、进行滑坡结构和破坏模式研究、进行科学的检查和勘探,有利于发挥出滑坡防治人员的能力,进行滑坡问题有效预防,在合理化工程举措的应用下,提升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工程良好应用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数字滑坡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

[2]文海,谭先军.浅谈滑坡处治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2:121-123.

论文作者:彭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论文_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