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歆
郴州市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骨科护理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预见性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的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通过对骨科护理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并且还为患者节约了住院的费用,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价值分析
骨科疾病作为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因事故导致的骨折、创伤或功能障碍等,其治疗手段近年来不断进步。而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以及不断开展的“中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人们对于骨科护理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由于骨科创伤易导致患者脊柱、神经、血管等多个组织和机体细胞的损伤[1],并且治疗期间需要卧床的时间比较长,很容易出现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情况,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因此,本文针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了研究,以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骨科护理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乱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试验组男性2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2.8±3.4)岁,上肢骨折患者22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脊椎骨折患者5例,颈椎骨折患者5例,腰间盘突出患者3例,颈骨折患者3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3.6±2.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骨科护理,具体方案如下[2]:①选择正确的体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其呼吸通畅;②建立静脉通路一条;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征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④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病程及体征变化。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耐心讲解,并且关注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康复信心;②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所在病房的清洁工作,合理控制病房的噪音大小、通风、温度及湿度,禁止患者或病房内其他人员吸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外部环境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③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及病史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针对其个体差异进行预先评估分析,并且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或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深静脉置管[3];④对于外伤性的骨折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止痛护理;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坠床评估,对于坠床高危患者加设床栏;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机体情况等进行并发症评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如:肺部感染预防护理、早期抗生素预防护理、压疮预防护理以及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等[4]。
1.3评价指标
由护理责任人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②住院时长;③住院费用;④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进行打分,采取100制,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由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又被称作超前护理,以“先护理后治疗”为原则,即在进行治疗之前,先一步开展护理行为,需要相关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评估判断,提前预测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的护理风险,并对其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种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护理方式。
预见性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型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的运用之中,一方面,通过在治疗前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及病史进行研究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前开展护理工作,降低了后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外部环境护理[6],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帮助患者建立了康复信心,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了预见性骨科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而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且在住院时长方面明显短于常规护理患者,因住院而花费的费用也明显少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提升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并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少茹.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7,31(6):754-755.
[2]李凌云,季媛媛. Wells评分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7,38(6):786-788.
[3]蔡红,CAIHong.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7(1):220-221.
[4]田鑫鑫.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212-213.
[5]杨晓.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0):5999-6000.
[6]王春莲.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9):3660-3661.
论文作者:范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骨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