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论文_李峥

构建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论文_李峥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公司招收员工时,通常要签订保密协议,但公司的商业秘密还是很容易被泄露,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者,在下文中针对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商业秘密;构建;企业;保护

引言:在现代企业中,商业秘密泄露通常是由于商业秘密保护经常游离于企业总体制度框架以外,在执行力上有所欠缺,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措施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需要积极地将与经营管理活动关系密切的商业秘密保护体制机制建立起来。

1.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互换“一体化”

对一个企业来说,商业秘密是最重要的部分,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资产表现出来。在企业的管理中,商业秘密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尽可能的减少漏洞和薄弱点的出现,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造成一定得影响。想要对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有效地进行保护,需要在企业的整个管理中将商业秘密保护措施融入进来。对企业来讲,其结构模式是与众不同的,具有自身的特点。

2.泄密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下面对商业秘密中的泄露风险、影响泄密风险的因素以及是否有一劳永逸的保密手段来杜绝泄密风险进行介绍和分析。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之后能够发现,针对商业秘密泄密情况,企业只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将泄密的风险尽可能降低。当一个企业本身存在商业秘密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对一个企业来说,将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立的具有个性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能够帮助企业将商业秘密归入到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之中,能够实现对商业秘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系统化、连续性的管理,对重要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秘密泄露程度进行清晰的识别,对其所存在的威胁以及严重程度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发生商业机密泄露的后果进行评估,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在进行企业的商业秘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评估与商业秘密风险评估结合在一起,这样企业在开展对策措施时能够将防范风险的对策措施一起实现。想要对泄密风险进行评估,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商业秘密的泄密隐患、泄密漏洞以及重要程度。在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方面,如果存在特别高的经济价值,会使得这个商业秘密容易受到各种威胁的攻击,泄密风险逐渐加大;在泄密漏洞或隐患方面,如果存在过多的问题,各种威胁会对这些问题加以利用,从而将商业秘密泄露出去;在所面临的威胁数量上进行分析,当相关威胁数量不断增多的时候,商业秘密就会特别容易被攻破,使得泄密的风险逐渐增加。比如,在胡士泰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中国钢铁企业矿石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石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数据均属于商业秘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胡士泰等人利用中国钢铁企业、行业协会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采取收买、贿赂等手段,将上述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数据等商业秘密窃取到手。这一案例表明,商业秘密保护必须融入企业、行业协会管理制度体系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构建切实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想要全面的构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需要经过商业秘密泄露风险评估,这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个性化需求。对一个企业来说,将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立的具有个性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能够帮助企业将商业秘密归入到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之中,能够实现对商业秘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系统化、连续性的管理。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起具有个性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但是在不同企业中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可以具有相似的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通常包含了以下一些内容:商业秘密保护阻止框架、岗位职责、资产管理以及保护框架内具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等。

商业秘密保护的科学性措施需要特殊的激励和领导技能,从而强化员工的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商业秘密保护的艺术性措施需要制定纪律,来约束员工行为,防止商业秘密失密和制止商业盗窃行为。如果只重视商业秘密的科学性保密措施,而忽视艺术性保密措施,单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而设卡阻挠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人才本身也是不公平的。如何完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强化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的风险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如果将商业间谍活动的全部“智慧”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保住自己的秘密,探听别人的秘密。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间谍技巧的高明,而是你的不设防因此如果只重视商业秘密的艺术性保密措施,而忽视科学性保密措施,一旦商业秘密遭受侵害,如果没有科学性保密措施所体现出来的管理性,所谓商业秘密依然不能得到确认和保护。如果说商业秘密的其他构成要件诸如秘密性、实用性等更多地属于内在技术特质的话,那保密措施则构成商业秘密存在的外在标志,它如同一个个容器,为商业秘密提供了存放的空间。商业秘密保护的这两方面措施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尽管它们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个角度能够被很好地体现出来。本文拟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比较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以把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使得我们在实践中能够针对两者各自的不同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进行商业秘密保护。

建议企业参照商业秘密的泄密和保护原理,依据国际通用的过程管理模式,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模式,设计和完善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例如海尔集团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就比较符合PDCA管理模式:策划(Plan),确定商业秘密保护方针、目标,制定商业秘密保护规章制度,分配并落实保密职责,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实施(Do),在海尔集团的员工行为规范中,对商业秘密保护作出专门规定,让管理者和员工都明确商业秘密保护职责及义务;检查(Check),定期对商业秘密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无论何种级别、岗位的员工违反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一律依据现有规章制度作出惩罚;改进(Adjust),纠正和完善岗位职责、流程和业务程序,修订商业秘密保护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消除泄密隐患、降低泄密风险,持续改进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相关研究人员根据PDCA模式将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立起来,这样能够很好的将这个企业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同时对企业原有的商业秘密保护理念做到彻底的改变,在以往企业出现商业机密泄露之后,通常会使得企业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一般都需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当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让企业自身采取主动的方式去寻求保护,管理成本随着保护方式的改变而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商业秘密的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素英.构建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J].保密工作,2013(03):58-59.

[2]刘介明.供应链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张义忠.社会知识化转型中知识创新专利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论文作者:李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构建与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论文_李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