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罪犯的需求特征及行为预测_回归方程论文

长期型罪犯的需要特征及行为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罪犯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需要是人的基本活动动力,它是动机的基础,而动机是行为的原因。因此,在对长期型罪犯(以下简称“长期犯”)特点的研究中,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对掌握其行为动机,如改造动机、逃跑动机、自杀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对预测罪犯的行为也是必要的;同时,还可为制定、改进劳改措施提供直接的心理学依据。在监狱这一特殊环境下,罪犯具有各种不同于正常人的特殊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如人格反常、焦虑、消极、敌对、有时甚至逃跑、轻生。这些心理上的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如果从深层分析,是与罪犯许多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直接相关的。笔者认为,长期犯、作案犯在一些基本需要方面和正常人相似,但是,在需要表现的强度及满足方式上不尽相同。作案犯是以反社会、暴力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正常人是通过自己劳动和社会道德规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特点要么很明显(如作案罪犯),要么很正常(如正常人),然而,长期犯由于处在一种强制性劳动改造的特殊环境中,他们既不同于作案犯,又不同于正常人。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 目的

2.1.1 探讨长期犯有哪些特殊心理需要特征,这些特征的强度如何;表现在行为上具有哪些既不同于正常人、又不同于作案犯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劳改工作有哪些启示。

2.1.2 从长期犯特殊心理需要特征出发,建立行为预测数学模型,以推断和预妨长期犯的某些特殊行为的发展及变化,为劳改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尝试性预测方法。

2.2 被试

长期犯被试均选自某劳改支队。在全体犯人中随机选取230人,全部为男性,年龄在18岁—40岁之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服刑年限5-10年不等。犯罪类型有盗窃犯、抢劫犯、强奸犯、诈骗犯等。

正常被试选自普通公民中,包括工人、机关干部、大学生等。均为男性,年龄在18-40岁之间,人数为21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3 方法

2.3.1 对所有被试分别用爱德华个人偏好问卷(EPPS)进行测试。在严格按照指示语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测试情境的一致性,被试一般在1.5小时内完成测验。

2.3.2 从正常人和长期犯的问卷中,分别剔除说谎分在8分以上的问卷55份,保留了385有效问卷,分别进行统计处理。

2.2.3 用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出对长期犯狱中行为影响最大的需要特征,组成多元回归方程,并对长期犯总体行为表现值的可信程度做定量估计。多元逐步回归的处理采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

2.3.4 建立数学预测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期犯心理需要特点分析

表1是长期犯EPPS测验成绩与正常人EPPS测验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长期犯和正常人相比,EPPS的16项心理需要特征的差异性考验值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表明长期犯具有和正常人迥然不同的心理需要强度或水平,同时也预示长期犯将有不同于正常人的行为表现。

长期犯有如下心理需要高于正常人:

3.1.1 表现需要:长期犯处在强制性管教的特殊环境中,劳改的措施如表扬、积极、立功等,直接给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减刑的机会,这些机会在他们看来异常重要。因此,罪犯将利用各种场合极力表现自己,以引起管理干部和其他人对他的重视。他们对管理干部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积极和主动,在管理干部面前,努力表现得更好一些。这些表现形式和正常人大不相同;正常人的表现,更多地出自责任感、道德感,很少故意表现自己;长期犯表现需要的差异是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行为上的特点。

3.1.2 自主需要:由于限制了自由,使长期犯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逆反性,渴望摆脱约束,反抗强迫和限制,要独立。对长期犯而言,如果这种心理需要极强,有可能产生两种极端的行为:一是逃跑,从主观上想摆脱约束,常常倾向于自由冲动性行为,丝毫不考虑后果;二是无法忍受约束而自残、轻生。所以当这种需要的分数很高时,对长期犯来说是比较危险的,管理干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3.1.3 亲和需要:由于长期犯脱离了往日的生活圈和熟悉的环境,长期不能和亲朋相处,因此和正常人相比,他们从心理上更渴求和别人亲近、交谈,以弥补心理上由于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孤独感。长期犯产生这种亲和需要是正常的。但应注意的是,如果相互亲近、谈心的结果导致相互介绍犯罪经验、相互产生消极影响,必将影响劳改效果。同时,劳改干部如果利用长期犯这一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犯人进行教育,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3.1.4 求助需要:由于长期犯大都存在着负罪感,尽管有些人不愿当前承认,但从内心深层看,至少他们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入监改造,完全是由于犯罪所至,社会正常规范已和他们格格不入。所以,长期犯更加强烈地感到求助和安慰的必要,强烈地需要得到别人的原谅、关心和同情,当亲人、朋友看望他们时,常会使其心理上产生极大安慰和满足,有些人甚至日夜盼望探视时间的到来。因此,充分利用家庭、亲朋对罪犯施加影响、进行教育,会起到良好效果。

3.1.5 谦逊需要:长期犯消极地顺从外来力量和惩罚,屈服于约束,忍受压力;承认自己有罪,较好地进行坦白和改造。这种心理需要常常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是罪犯确实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诚心悦服地接受改造,这当然相当有利于劳改教育。但也可能产生另一种情况,他们仅仅屈从于改造,从心理上、情绪上反抗性极大,而行为上又不敢有所表现。如果是这样,将很不利于劳改效果,常常会成为罪犯二进宫、三进宫的直接心理根据。前者在行为上表现出正常的情绪、工作热情和坦白态度。后者则常常阳奉阴违,情绪反差极大,时而消极、沮丧,时而循规蹈矩,表现出心理上和行为上反复无常,对后者的改造、教育可看劳改工作的重点之一。

3.1.6 性需要:长期犯在性需要方面的行分远远高于正常人。说明他们有着比正常人强烈得多的性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人处在自由活动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恋爱,交结异性朋友,和家人团聚。长期犯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性需要是人本能需要之一,长期犯大都处在青年及中年时期,对性的需求很强烈,然而由于不能和外界沟通,其性荷尔蒙积累高于正常人,并长期处在性压抑状态中,因此,很可能产生各种变态性行为倾向。

3.1.7 求异需要:EPPS中的求异需要指的是喜欢与人交往,多交朋友,渴望兴奋的事,赶时髦。对长期犯而言,由于长期处在单调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这种需要会很强烈。如果能正确对待这种需要,那么他们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改造,以求早日出狱重新生活。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需要,那么势必日益厌恶狱中生活,最后发展到冒险逃跑,抓回来又跑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对这种长期犯的严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对劳改工作而言,将狱中生活安排得丰富一点,使犯人减轻厌恶单调生活的压力,减少逃跑的人数和次数。

3.1.8 说谎需要:表里不一、欺骗狡诈是罪犯的特征之一。尽管在狱中,长期犯有坦白的一面,但在很多方面,由于存在正常人所没有的顾虑(怕印象不好等),所以他们有很多心理需要,如性需要、表现需要不愿说出,或者违心表达。反映在答卷上就是态度暧昧或答题前后不一致。此外,由于长期养成的说谎积习难改,也会形成谎分很高的情况。通常,长期犯生活在比常人更为隐蔽,的心理世界中。

除以上心理需要长期犯EPPS成绩高于正常人之外,他们还有低于常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有:

3.1.9 成就需要低于正常人。很明显,长期犯在监狱环境下,有很深的负罪感,并强烈感到前途渺茫,体验不到成就这一较高级的心理需要,所以此项分数低于正常人是必然的。

3.1.10 在顺从需要和省察需要上,长期犯的低分预示着比正常人从内心深处不愿服从社会,常表现出反社会、反道德习俗等行为。这种行为尽管在狱中无法表现,但不能不说仍然存在于罪犯的潜意识当中。当然,罪犯和正常人相比,对自己的省察程度很低,也很肤浅。他们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缺乏自知之明,不善于审查自己的动机,仅凭一时冲动干事,这种人很容易走入岐途。但在狱中,长期犯多少都会表现出一些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所以他们此项得分并不是很低。

3.1.11 长期犯的同情需要和坚韧需要的低分表现他们很少同情别人,关心别人。事实也是如此,不论盗窃犯、抢劫犯还是强奸犯,都是以损人利己为直接目的的。在作案期间,他们根本不考虑对方的死活、荣辱。这种人格特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即使处在狱中,也很难一下子改变,所以出现低分应在预料之中。罪犯在作案期间,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果断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然而这种人的坚韧性却是很低的,他们总幻想着如何享受,对劳动改造却受不了。因此,长期犯的坚韧性分数不会高。

3.1.12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犯的攻击性需要反而低于正常人。这必须结合狱中特殊环境加以解释。通常,罪犯在作案期间,侵犯性程度相当高,可达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程度,如抢劫犯、强奸犯。在狱中,攻击性越强,劳改措施也将相应地越严厉,有时甚至关禁闭、入小号,严重者还可能加刑。因此,大多数长期犯必须适应环境,将自己的侵犯行为深深的压抑下去,以免惩罚。这种心理反映在问答卷上就表现为侵犯性需要分数偏低。一方面说明劳改措施的有效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产明罪犯存在着假抑制心理。这种假抑制,并不是真正不具侵犯性,而是环境不允许。一旦出狱,在适当的场合,仍然会导致犯罪。可以说,侵犯性需要成绩可能是导致二进宫、三进宫的潜在原因之一,也是长期犯不同于作案犯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长期犯既不同于正常人,也不同于作案犯,他们具有一些特殊且典型的心理需要特点,并对狱中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3.2 长期犯行为类型预测模型分析

3.2.1 全体被试EPPS测验结果多元逐步回归结果(N=385)

标准回归方程:Y1(X17)=+0.47370X16+0.16064X14-0.09269X1+0.0942X7+0.08991X4+0.07738X12+0.07165X10+0.05697X8

标准平方和:Q1=0.47313

一般回归方程:Y2(X17)=+1.34972200E-0.01X16+3.91368515E-0.02X14-4.34287405E-0.02X1+4.31742573E-0.02X7+3.57148556E-0.02X4+3.18550752E-0.02X12+3.2287591E-0.02X10+2.390047E-0.02X8-1.91674133E+0.00

剩余平方和:Q2=676.61,回归贡献U=753.45;

复相关系数:R=0.7259,剩余标准差:Sy=1.3415。

从标准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有8种心理需要和方程有关。这8种心理需要分别是:说谎(X16),性爱(X14),成就(X1),省察(X7),表现(X4),求异(X12),谦逊(X16),求助(X8)。方程中的Y代表心理动因或表现出的行为模式:X代表与Y有关的心理需要水平。标准回归方程中的+号表示,此项心理需要X与行为模式Y正相关:X分数越高,对Y的影响越大;一号表示心理需要X与行为模式Y负相关:X分数越低,对Y的影响越大。式中除成就需要X1与方程呈负相关之外,其余7种需要与方程皆呈正相关。也就是就,长期犯这7种需要分数越高、成分数越低,就越可能表现出不同于正常人的特殊行为。与前面分析基本吻合。

方程中各变量X前的回归系数表示它对观察值Y的影响程度;S[,Y]是方程标准差,它反映回归Y的波动性,是预测清确度标志;相关系数R和方差分析表是一组考验方程成立的参数值;门坎值F设定为2。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各项考验值均达到显著水平,方程成立,可作为预测工具。

标准回归方程表明,在8种心理需要中,说谎(X16)对Y的影响最大。这说明罪犯的不诚实因素是其行为表现特征的重要因素,和日常经验一致。须指出的是,EPPS量表并没有将说谎单列为一种心理需要,设此分数的目的在于考察量表的有效性。由于所研究的被试的特殊性,这一因素显得异常需要,所以,可将说谎看作是长期犯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结果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回归方程的目的在于,可根据被试心理需要水平的高低,得出一种特定的、可以预测的行为模式。当把方程设定在长期犯典型需要特点时,可以预测其行为表现:将与多元逐步方程有关的8种心理需要得分的平均值代入方程,可求出此方程预指标Y的有效区间,以此做标准预测长期犯的典型行为。在实际预测中,通常用一般回归方程计算:将表1长期犯EPPS平均成绩中与方程有关的因素代入一般回归方程,然后±剩余标准差再乘以1.96,可得出95%的有效区间估计值Y为217.99~223.25。当对某一长期犯的行为进行预测时,将其EPPS中与方程有关的测验成绩代入一般回归方程,若此值在有效区间之内,那么此长期犯将有某些典型行为表现,若Y值不在此区间内,仍要做具体分析。

根据标准回归方程,在有效区间范围内长期犯的估计值Y,将有如下可能的典型行为表现:不诚实,善于伪装自己;对性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追求性发泄;对未来悲观失望,成就感很低;没正确的价值观;内心常常产生不满;善于表现自己,极力突出自己,以博得赞扬或鼓励;极力想脱离监狱环境,有时甚至冒险;在狱中,消极服从外来力量和惩罚,迫使自己屈从约束,忍受压力,强烈要求原谅、关心和同情。这些表现,即为本研究得出的长期犯可能的一般行为类型。

4 结论

4.1 长期犯具有不同于正常人、作案犯的显著心理需要特点。

4.2 在EPPS16种需要因素中,有8种需要对长期犯的行为影响最大。它们是长期犯典型行为类型特点的心理基础。

4.3 可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长期犯的行为加以预测。

标签:;  

长期罪犯的需求特征及行为预测_回归方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