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市场集中化的产业有天然的联系,根据《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1995年按外国资产排列的25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汽车、电子、计算机等行业中,而这些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明显是集中化程度很高的行业。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以上海为例, 到1998年年底,全球排名前100家工业型跨国公司中,已有59 家到上海投资156个项目,合同外资95.7亿美元。跨国公司投资规模大, 平均规模高达6135万美元。这些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项目包括汽车、通信、电站设备、电子、石化以及信息、现代生物工程和医药等。从这些行业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与跨国公司的世界性投资的行业模式是相吻合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必然将对我国这些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时对我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1992年以前主要是新建投资的方式。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完整、部门比较齐全,因此跨国公司进入之时一般都会降低集中度。典型的如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相当,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轻纺工业、部分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家电工业等。如世界轮胎巨头美国固特异公司、韩国锦湖集团进入我国轮胎市场时是采用全新的投资方式进入, 初期的生产规模平均只有500万条左右,相对于在位企业的5000多万条来说规模还相对比较小,因而只会降低我国轮胎市场的集中度,促进竞争。另外,对于非贸易品行业由于其产品能就地生产和消费,无法进行转移,跨国公司的进入时如果采取全新投资的方式,会降低我国的市场集中度。如我国的电信业,在今年年初,中国正式批准美国AT&T在上海浦东开办IP电话业务,这标志着我国的电信服务业正式对外商开放。国外厂商的加入必然使电信市场的竞争程度加强,中国电信的市场占有率会不断下降。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迈得比较早,目前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到1998年10月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银行营业性机构有175家,总资产额为354亿美元,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占境内全部外汇贷款的近1/4;8 个国家的9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2家营业性机构,其中有10家已经开业。 跨国公司的进入打破了国有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对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长期垄断,加强了竞争,在短期内也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同样,在我国也存在跨国公司新建投资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情况,或是因为跨国公司的产量超过国内厂商所生产的数量,或是因为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是全新的产品,后者更加普遍。以彩电工业为例,90年代初期,我国大屏幕彩电的市场需求日益趋旺,但是国内厂商还无能力进行自主的开发。结果国外产品迅速抢占了我国大屏幕彩电市场,跨国公司大有垄断我国大屏幕彩电市场的趋势。这种状况直到1996年彩电价格大降价、国内厂商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屏幕技术之后才开始改观。我国的半导体工业是极为薄弱的行业(中国的先进水平只有0.5微米, 目前国际DRAM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0.15微米),作为电子工业的基础产业半导体工业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基本上由外商控制。1998年上半年,8 个“三资”企业的销售额占了88%,其中日本的NEC 对上海华虹和首钢日电控制多数股权之后,NEC合资和独资便把中国最大、 最先进的半导体企业改组成为自己在中国的生产体系,从属于NEC的公司发展计划。 目前该公司控制了中国50%以上的半导体市场。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幼稚行业,跨国公司进入所带来的产品一般都是国内空白的产品,如80年代德国大众首先进入我国汽车市场之时,就基本上垄断了我国的中档轿车市场。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市场的事例不断增多,而且跨国公司把目标主要集中在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过程中,这些企业大量让渡股权,低价甚至无偿出让品牌、商业信誉、原材料、供货渠道、产品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进入门坎,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同行业国内其他企业面前树起了竞争巨人。如柯达进入中国市场时对我国的感光材料工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兼并,只剩下了乐凯一家民族企业,柯达的这次行动也使它很快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我国政府承诺在4 年内不批准其他国外厂商在中国的投资。柯达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大幅度提高达到了37.4%,超过了富士(25.6%),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随之提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兼并以进入我国的市场,如199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出资4000万美元又收购“赣江铃”20%的B股,从而为福特顺利进入我国市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96 年法国圣代班在香港市场上收购了福耀玻璃前两名大股东所持股票, 从而以42.6%的控股比例间接收购了福耀。这种收购在短期内不会对这些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产生影响。
其次,我们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之后较长时间内对我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从理论和逻辑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进入并站稳脚跟之后,可能导致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具体结果还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第一,跨国公司在当地的规模以及持续增长的能力和在东道国市场其他竞争者的数量和规模。第二,东道国本地的厂商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东道国的厂商可能追求一种防御性的战略,比如合并业务或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以加强它们的竞争力,或者干脆退出这个行业,当然也可能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扩大生产能力,大力进行广告宣传。第三,跨国公司进入时所带来的新产品在初期会形成垄断,但是长期的结果取决于是否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或贸易品的进入,以及当地厂商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模仿学习的能力。第四,取决于跨国公司相对于本地厂商的市场绩效,以及对当地厂商长期的生存竞争能力的影响。这里有大量的证据显示,国外子公司比本地的厂商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生产能力。这可能对市场集中度和市场控制力产生影响,国外子公司可能收购东道国的当地厂商。同时,通过竞争的正溢出效应也可能改善本地厂商的市场效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国外子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丧失,本地化的厂商可能增加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可能向当地厂商集中。
在我国,一旦一个跨国公司进入之后,其他的跨国公司也会跟随进入。因此,只要我国政府没有赋予跨国公司的独占权,单一的跨国公司不可能在长期控制我国的某一市场。国际著名程控交换机厂商纷纷加盟中国市场的竞争,如AT&T、爱立信、北方电信、西门子、NEC 、三星、阿尔卡特、诺基亚等国外厂商都在中国抢占滩头阵地,到1995年底这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占到了全国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的70%,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竞争的同时,我国的民族企业在国外厂商的夹缝中奋力抗争,积极利用跨国公司之间残酷竞争所产生的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在程控交换机行业,国内技术最早实现突破,发展最为成熟。大唐、华为、金鹏、中兴、巨龙等公司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从1998年以后,国内厂商不断从国外厂商手中攻城略地,市场份额开始大幅提高,国外厂商垄断我国程控交换机的局面开始被突破。在移动通信设备行业,美国摩托罗拉公司首先在天津投资2.8亿美元,建立独资的移动通信企业, 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随后世界通信市场的几大寡占巨头如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跟随进入。目前这几大厂商几乎垄断了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其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由于世界的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寡占特点比较明显,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之后,这种世界性的寡占市场结构特点也向我国传递。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企业还处在发育之中,实力非常薄弱,市场占有率极低。
在跨国公司刚刚开始进入,我国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两家跨国投资企业时,的确存在跨国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很高的问题。例如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在较长时间内几乎是我国中档轿车的唯一生产企业,产品价格也处于相对高位,但是随着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它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汽捷达,二汽富康都与上海桑塔纳开始竞争,桑塔纳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目前市场占有率已经降到50%以下。
从我国的彩电工业来看,曾经在大屏幕彩电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跨国公司大有垄断我国大屏幕彩电市场的趋势。但是,以长虹为首的国内彩电厂商不断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努力推出新产品、提高质量、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夺回了市场。到1998年,我国彩电市场集中度CR4达到63.3%, 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5%左右,而且前5位基本都由国产品牌占领。
二、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进入迫使我国不断地降低对外商的政策性壁垒,对外商的限制越来越少,这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市场的竞争程度。但是,进入壁垒会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而提高。就拿与成本有关的进入壁垒来说,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其庞大的自有资本优势和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提高行业的平均必要资本规模,对于潜在的进入者要想达到在位厂商相同的成本,其资本必要规模至少要达到在位者的规模。美国通用在上海的投资达10多亿美元,生产别克轿车,年设计生产能力15万辆,基本接近了最小有效规模。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如果没有其他渠道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厂商要想进入高档轿车市场必须达到通用生产规模,否则会面临成本的竞争劣势。与跨国公司没有进入之前相比,这同样也提高了国外厂商进入我国高档轿车市场的进入壁垒,虽然相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具有垄断优势和雄厚资金实力的跨国公司更易于跨越这些壁垒。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以及高度垂直一体化程度,可能在国外掌握了某些关键的资源,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优势在供应资源上享有价格优势,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提高绝对成本壁垒。如我国的彩电工业,有些关键部件如大屏幕彩管和集成电路芯片长期都依赖进口,而在我国进行彩电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电子产品的垂直一体化的生产,如飞利浦、东芝、松下、日立等,不仅生产彩电等一系列电子产品,而且也生产集成电路芯片、大屏幕彩管等中间产品。因而在我国生产彩电的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的分工取得廉价的中间产品,对于在国际市场采购关键中间产品的国内彩电厂商来说必然在这些中间产品上存在成本劣势,因为在国际市场上的中间产品的大卖主大多数正是这些进行垂直一体化生产的跨国公司,国际市场的交易价格必然高于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市场交易费用高于公司内部的交易费用,而且还可能存在排挤竞争对手所发生的歧视性定价问题)。因此,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我国彩电行业的绝对成本壁垒。目前虽然跨国公司的产品总体来说成本还高于国内厂商。这主要是跨国公司还没有完全实现本土化的生产,我国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旦实现完全的本土化的生产,国内的所有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则其产品的价格会大幅下降,跨国公司在内部取得廉价中间产品的优势就会显现。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之后提高了我国市场的产品差别化壁垒。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公司全产品系列化的投资在产品空间上构筑起了对潜在进入者的高进入壁垒,一是因为进入者进入时难以找到足够的产品空间,挤入已有的产品空间必须付出比在位厂商更高的成本;二是因为在位厂商的多样化产品可以进行风险成本的转移,在竞争对手进入之时可以采取灵活的竞争手段以阻止进入者的进入。比如汉高公司在华建立了11家企业生产金属化学品、民用粘合剂、家用洗涤品、化妆美容品和工业用油脂化学品,汉高的6大系列产品5个已来到中国。(2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实行多品牌的战略提高了产品差别化壁垒。以我国的洗发护发用品市场为例,自从美国宝洁公司在1988年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很长时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宝洁公司利用多品牌的战略形成了产品差别化壁垒。“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等,这几大品牌占据了洗发护发用品一定的特性空间,品牌之间既有竞争又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之间具有协同保护的功能。潜在进入者要想在这已有多种品牌占据的特性空间找到能获利的需求空间难度非常大,多品牌相互交织地对特性空间的占有使进入者的渗透成本很高。(3 )跨国公司的进入因为消费者的偏好忠诚而提高了产品差别化壁垒,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必然花费更多的广告推广费用才能把消费者从跨国公司吸引过来。如可口可乐进入我国之后的碳酸饮料市场。
跨国公司的进入还会提高研发、广告上的进入壁垒。跨国公司研发的成果可以低成本的复制和在跨国公司内部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在国外子公司中可以共享,因而在研发上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在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化销售中分散研发的成本。同样,在广告上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某些标准化的产品,广告可以向子公司的产品延伸。因此,跨国公司不仅本来在研发实力上强于国内厂商,而且进入我国市场时可以利用研发和广告上的规模经济在我国市场上构筑进入壁垒,在相同条件下,潜在进入者要以更高的研发和广告支出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且研发和广告的支出具有沉淀成本的性质,因而可以在策略性进入壁垒中发挥承诺的作用,有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构造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市场规模经济的影响
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由于其资本实力雄厚而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因此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巨大,一般来说都达到了最小有效规模。中国的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在规模上、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产业范围上,很难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各种优势。目前我国的生产能力,在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彩电、纺织品及很多日用品等主要产业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太小,综合优势不强,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必然会因为力量薄弱而居于下风。1998年,电子工业销售总额相当于IBM公司的45.76%,我国最大电子企业联想集团1998年销售总额176亿元人民币,合21.25亿美元,相当于IBM 公司2.6%。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以后, 国内厂商以及政府部门深刻地认识到了面对世界巨无霸所带来的残酷市场竞争,只有塑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才能抵抗跨国公司的密集炮火的袭击,于是政府出台了“抓大放小”搞大集团的战略,很多大企业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进入世界500 强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时间跨地区、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长虹不断加强内部配套能力,通过上下游的一体化投资,节约交易费用,扩大生产规模。在单一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为了实现综合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应,产品类别不断向相邻的领域扩张如海尔从冷柜、冰箱开始延伸到其他消费电子领域,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厂商,利用规模优势铸造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TCL、长虹、 康佳近几年的多元化趋势也不断增强,这不仅可以利用生产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壮大实力,而且可以分享产前(研究与发展)和产后(广告和营销网络的建设)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散经营风险以对付世界巨无霸的竞争。
四、跨国公司进入之后对我国市场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影响
跨国公司不仅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而且进入我国市场之后也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投资。垂直一体化的投资可以使最终产品投入要素的成本大大降低。这种成本的节约可以传递到投资企业的下游主导产品上来,加强其市场竞争地位或市场控制力,使潜在的进入者面临进入壁垒,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后进入厂商有可能处于显著的成本劣势。在资本市场为完全要素市场的情况下,若进入厂商要保持有效的进入竞争优势,它往往至少得拥有和先入厂商相同的一体化经营程度。如此一来,一个厂商要实现对某一存在垂直控制的行业的进入,就可能被迫对前后环节的其他行业实施纵向一体化的进入,结果,对进入厂商而言,因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及其所处的融资劣势地位,进入厂商就会面临初始的必要资本壁垒。而且垂直一体化的投资还可以降低投入品和产出品市场的不确定性,获取垄断市场势力。厂商可以将在主业市场上所拥有的市场势力扩展延伸至下游产业,增强其产品定价的市场刚性。以我国的移动通信设备业为例,目前跨国公司基本上控制了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跨国公司进入该行业时有些公司就采取了垂直一体化的投资形式,既生产下游的移动通信设备,又生产上游的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是移动通信最核心的部件。典型的案例如世界通信市场的老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天津投资2.8亿美元, 建立独资的移动通信企业,垄断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之后,不甘罢休,为了进一步控制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又在天津投资7.25亿美元建立独资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并投资2亿多美元在上海、四川、江苏、 辽宁等省市建立了8家合资企业,到1995年其投资额就已达12亿美元。 这一系列投资基本完成了在我国的一体化投资。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体化、本土化生产必然因为核心产品的本土化自给,从而在其延伸产品的领域如移动通信产品上存在成本优势。这些成本优势是国内厂商在短期里无法逾越的壁垒,而且也提高了潜在国外厂商的进入壁垒。而能跨越这种壁垒的厂商只有其他的国外厂商,因而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外国厂商主导了在该行业的我国市场。
其他行业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垂直一体化投资也比较明显,如化工行业,德国巴斯夫(BASF)在中国合资10家企业,从二基苯、苯乙烯、聚苯乙烯、乙烯分散体等原材料到尼龙、地毯、染料、涂料、乳胶、维生素等系列加工产品,形成了原料配套供应到产成品的分工体系。日本索尼公司在我国也进行了从彩色显像管到彩色电视机的垂直一体化的投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之后不仅进行生产环节上的一体化投资,而且延伸到产品的R&D、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
标签:进入壁垒论文; 市场集中度论文; 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垄断优势理论论文; 康佳彩电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垂直一体化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世界品牌论文; 彩电行业论文; 投资论文; 彩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