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玩学: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实践论文_邵敏娜

变玩学: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实践论文_邵敏娜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幼儿园

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新教育理论、方法不断的涌现出来,课程游戏化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如何有效地做到课程游戏化,笔者对其进行了探究,分别从"变"、"玩"、"学"三个维度进行了实践。希望此文能够给同行们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变":多元改变

(一)态度的转变

游戏时课程游戏化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参与的幼儿接受课程所要表达的具体中心思想和所要传达的具体主旨。但是,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用语言的方式加以传授,在小班幼儿教学实践中通过游戏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案例1:寻虫记

在了解昆虫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找昆虫"的游戏比赛,带孩子找找身边常见的昆虫,找出一个奖励一颗贴纸,看哪组找出的小昆虫多。于是我和孩子们来到户外,几个孩子围在大树下,几个孩子去草坪上寻找……这时壮壮突然发现了一条蚯蚓,开心地找到了我:"老师,那里有昆虫",我一看,是一条蚯蚓,于是我就问壮壮:"蚯蚓是昆虫吗?"他点点头,我继续问:"昆虫有头、胸、腹、有六条腿,还有触角,蚯蚓是昆虫吗?"他想了想,又摇摇头。于是他又跑到了一棵树下,在树叶下发现了一群蚂蚁,兴奋地说:"我找到好多昆虫啊,蚂蚁是昆虫。"此时组里的同伴们也纷拥而来寻找蚂蚁。因此,这组得到的贴纸特别多。

课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简单的几张昆虫图片,而是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自己去发现、探索哪些是昆虫,不是更有趣吗?寓教于玩,在游戏过程中贯彻教育精神,让孩子们在亲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有趣的昆虫。

通过建设课程游戏化的教育模式,"虫虫飞"的主题教学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教育让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还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

(二)方式的改变

为了推进课程游戏化改变,有时候在游戏空间上的改变、利用是很关键的,在提高孩子们参与游戏活动兴趣的基础上,使得每个孩子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来,从而为游戏活动提趣。而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同一种活动多种方式的开展,同一物品多样玩法,来为游戏活动集乐,让课程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多姿多彩。

案例2:水宝宝搬家

起先,跳跳两只小手握着针筒,一只手握着针筒,另一只手向上拉、推,反复了几次拉、推的动作后,他把针筒放到了装有水的小碗,用力地慢慢地拉,当水灌满了针筒后,他轻轻地把针筒移到了另一个空碗,再慢慢地推动针筒,水从针管口流了出来,直到没有水了,跳跳又继续重复这个动作。

用针筒运了几次后,他拿起了滴管,可是又舍不得放下针筒,于是右手挤压滴管,左手紧拿着针管。他将滴管按压了几次后,水跑到了滴管里,跳跳非常开心,然后挤压着滴管,慢慢地、有序地将水成功地运到橙色碗里。

就这样玩了10分钟左右,他放下了滴管拿起吸管。玩着玩着,突然发现跳跳一只手拿着针筒,另一只手拿着吸管,他将针筒对着吸管轻轻地注射,慢慢地,水通过了针管来到了吸管,又来到了小碗。

创设水宝宝搬家的情境,让幼儿选择多样的材料帮助水宝宝搬家,要求家是不能动的,需要通过工具将水宝宝从一个红房子到橙房子。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运水,体验玩水游戏带来的乐趣。笔者提供的工具有海绵、吸管、滴管、针筒,这些都是来源于幼儿生活,海绵、吸管、针筒都是幼儿熟悉的,滴管虽然第一次投放,但幼儿都能顺利操作,这些工具如何运水则需要幼儿自己探索,比如海绵可以吸水;吸管插入水中后需要用手指堵住吸管的一头,一放水就可以搬运;针筒则是通过对针管的拉推动作;滴管要靠小手的挤松,不同的工具都有不同的探索方法。而通过两个工具的共同使用又能探究出新的运水方法,从而感知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没有形状的。

从游戏材料的角度:根据游戏的进展让我反思到游戏的材料可以再多提供一些,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工具运水,从而在探究中发现哪些能运水,哪些不能运水。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在指导方面还需跟进,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幼儿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来运水。从幼儿的角度:和幼儿一起讨论还可以投放哪些工具,和他们一起收集、试验。孩子们的第一次玩,第一次投放材料都是值得教师特别关注的,就像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都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这个角度去深入去挖掘,做一个有心的。

二、"玩":提升能力

(一)综合能力提升

综合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3:瓶罐高楼

在建构游戏时,孩子们尝试用各种瓶罐叠高、平铺,搭建瓶罐高楼。一开始教师只投放了奶粉罐,孩子们把奶粉罐一个接一个叠高,搭出高楼大厦。后面教师又投放了旺仔牛奶瓶罐,对于小班幼儿又是不同的挑战,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两种材料的结合,并且利用了围合和垒高的搭建方式,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以及用薯片罐加上纸板,更有层次了,一开始,小朋友会把瓶罐铺满纸板,觉得这样是最稳的,后来瓶罐用完了,他们就会从原来搭建的作品中抽出几个,老师的引导:"谁能用最少的瓶子搭最高的楼。"他们会尝试去找纸板的平衡点,一般都会集中在纸板的正中心。于是,老师和孩子玩了一个的平行游戏,各自搭建高楼,经过幼儿的观察发现原来四个角放瓶子也很稳定。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游戏化之后,幼儿较短的时间内,综合能力有了较快的提升。

(二)创造能力提升

创造性是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也是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的。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注意游戏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要能够最大程度低激发幼儿参与其。

案例4:橡皮泥变色了

泥工活动时,董凌萱在做橡皮泥,手里拿着的橡皮泥已经红色和黄色混在了一起,看样子已经不能把他们分开了。这时,我皱着眉拿起董凌萱手里的橡皮泥问:"这是什么呀?"她回答:"棒棒糖。"我恍然大悟,似乎看明到了棒棒糖

漂亮的螺旋纹,我又继续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棒棒糖呀?"董凌萱立即说:"红色,黄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了一会,我发现董凌萱把混色棒棒糖又反复捏啊搓啊,搓了一个长长的长条形,突然大声告诉我:"老师,变颜色了。"我走过去一看,问:"这是什么颜色?"她想了想,没有作声,一旁的乐乐说:"橘色",董凌萱也跟着乐乐说了一声:"橘色"。我问:"你刚才玩的是橘色的橡皮泥吗?"董凌萱摇摇头。"那你刚才玩的是什么颜色的橡皮泥?"她回答:"红色"。我继续问:"那你是怎么变出橘色的橡皮泥?"董凌萱支支吾吾地回答:"我的和乐乐的橡皮泥捏在了一起。"我对董凌萱说:"是啊,你的是红色,乐乐的是黄色,两个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了一起就变成了新的颜色。"董凌萱点点头。

当橡皮泥混色后,教师从反感到理解孩子,再到发现新的教育契机,虽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不一定要让她们了解红色加黄色等于橘色,但是让她们知道两个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其他不同的颜色。但是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体会到孩子经验的获得只有通过直接的操作才能习得。所以,老师要少讲多示范、多鼓励,实现做中学,玩中学。

(三)合作能力提升

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开展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课程游戏化概念,将游戏融入到活动当中来,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过程中的相互合作,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幼儿园共同学习的道路上,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懂得与他人合作同时也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户外活动不断的合作中,也是教会了孩子们做事情成功的一个小道理。

案例5 搬运粮草

例如每年的运动会上我最喜欢的项目就是4×100米接力赛跑,如今把它结合轮胎应用到户外游戏活动中,将轮胎与小沙袋进行组合,将小沙袋塞在轮胎的内侧,开展户外主题活动"搬运粮草",给孩子们设定情境,前线需要兵粮,需要几个孩子合作将粮草用轮胎运送到前线,看哪一组运的最快,让这几个孩子相隔二十米呈直线排列,从第一个幼儿开始,向着第二个幼儿的方向滚轮胎,当粮草运到后,第二个幼儿在向第三个幼儿处搬运粮草,最终所有的小组都成功把粮草运到了前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样一个轮胎接力比赛游戏过程中,通过几个孩子的合作,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他们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在粮草搬运合作的道路上,相信孩子们也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游戏中学

(一)巧观察,从游戏中捕捉学习契机

游戏学习不分家,在游戏中学习是让孩子接受知识的最好手段,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因为游戏之中发生的问题都是学习的好教材。游戏的情景往往能转化成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平时的自主游戏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来小厨房玩,喜欢"做做菜""当妈妈",可是总看到娃娃厨房里的玩具胡乱地堆积在一起,怎样可以既方便拿取材料又方便幼儿整理呢?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将食物图片打印若干份后,一份贴在彩色盘子里,而在柜子上贴上相应彩色盘子的颜色圆点,让小朋友找对应,图片找彩色盘子里的对应图片,彩色盘子找柜子上的彩色圆点,这样材料摆放起来整齐有序,又锻炼了幼儿的对应能力,养成边玩边整理的好习惯。

在收集娃娃超市的材料时,请家长们收集了一些零食罐,结果家长们拿来了很多瓶瓶罐罐,各不相同,其中苏苏妈妈带来了很多喜糖盒,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有正方形的,这时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喜糖盒来丰富娃娃超市呢?于是我就画上对应盒子的图形,对应盒子的颜色。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会把喜糖盒子打开,盒子和盖子分得远远的,那么,盒子和盖子是不是可以找朋友呢?在玩的时候就有了配对的游戏,盒子找盖子,盒子找形状,盒子找颜色,盒子找大小。

孩子经验的获得只有通过直接的操作才能习得,只有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才是孩子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让孩子通过游戏更切身的体验分类和对应,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捕捉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在游戏中找出让孩子们学习的乐趣,通过游戏来学习,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

(二)巧创设,在游戏中开拓学习内容

主题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环境的创设,为了能够让幼儿有更好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以往参与过程中的问题梳理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掌握幼儿游戏的兴趣点,有效地创设环境。

例如,开展以水为主体材料的科学小游戏。在走廊、教室的墙面上创设了相关环境游戏,与孩子进行互动,将几个平时孩子常玩的科学小游戏以"科学小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现,有孩子玩游戏的照片,有孩子们说的话。游戏"水宝宝搬家"中,小朋友分别尝试用滴管、吸管、海绵、漏勺、针筒尝试运水,图片中跳跳将针筒和吸管结合使用,让原本单一的材料变成了多元化的组合材料,在自由探索中大胆尝试,启发了材料的多种玩法。"水乐园"游戏中,小诺说:"我要从2号口倒水。"看着水流出来后:"2号的水从蝴蝶流出来了。"楷瑞说:"3号的水经过了蜗牛流到了螃蟹。"孩子们体会到了水的流动性,并猜测从不同的口子倒水又会流向哪里……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环境呈现出幼儿探索兴趣的探究过程,既方便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回顾和反思,又能让家长完整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在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方面,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具有其很大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孩子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习不在是家长、老师督促下的学习,而是孩子自主性学习,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方面,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促进了孩子健康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凯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8,5(51):227-228.

[2]陆美.成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一种定义[J].教育视界,2019(03):61-63.

[3]彭云.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课程能力的构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2):66-69.

[4]陆怡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08.

[5]王雪婷.课程游戏化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J].黑河教育,2019(03):83-84.

[6]王丽侠.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127.

论文作者:邵敏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变玩学: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实践论文_邵敏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