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影响因素体系及其生成机制&以丽江为例_丽江论文

旅游影响的因子体系及生成机制——以丽江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丽江论文,为例论文,因子论文,机制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2398(2007)06-0098-07

1 引言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影响如何产生、发展与演进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就成为旅游影响研究的重点。关于旅游影响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国外旅游影响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语国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旅游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1-5]就整体研究而言,对于旅游业多重影响的研究只是形成了基本的体系,虽然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提升和深入[2]。在国外,针对旅游影响机制的研究,Butler(1980)提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6],认为旅游者数量、类型和发展历史是影响旅游目的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决定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旅游影响。Smith (1978)认为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7]。Doxey(1976)对目的地居民的态度进行了研究[8],并提出了著名的“愤怒指数”。Mathieson(1982)指出了旅游经济影响的5种制约因素[9]。Butler(1974)分析了旅游者行为对旅游影响影响的5个因素[10],并(1993)进一步指出旅游目的地社会影响与目的地5个特征有密切关系[11]o Archer(1977)和Mathieson A与Wall G(1982)等研究了旅游经济影响的因素和形成过程[12,13],Smith VL(1977)和Butler RW(1974)等讨论了旅游社会影响的因素及形成机制[14,15],Turner L和Nash J旅游对文化的影响问题[16],Wall G(1977)研究了旅游环境影响因素及机制的问题[17],Mieczkowski(1995)认为4种因素对旅游环境影响发生作用[18]。在国外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的研究方面,宗哓莲等(2004)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9]。在国内有关研究中,李江帆、罗明义等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的问题[20-24],杨俭波分析了对旅游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产生干扰和波动的几个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5],李星明等分析了旅游者对旅游影响的三个因素[26],申葆嘉、刘赵平等分析了旅游社会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的问题[27-31],陆林等分析了旅游对当地居民态度影响的问题[32-35],王资荣、李贞等分析了旅游环境影响及机制问题[36-40],黄泰等对区域旅游影响的旅游流因子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并构建了几个模式,但未能从系统角度分析其他因子[41],梁艺华等人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讨论了旅游业发展因子的问题,认为旅游业发展因子分为资源因子和需求因子,没有涉及制度在旅游发展中所起的作用[42]。敖容军,韦燕生分析了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也未能讨论制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43]。肖佑兴讨论了旅游影响生成机制问题,但未对旅游影响因子进行深入分析[44]。上述旅游影响机制的研究来看,案例分析较多,理论分析较少,旅游单项影响机制研究的较多,旅游综合影响机制研究的较少,旅游影响单因子分析的较多,从系统论综合的角度进行旅游影响多因子分析的较少。因此,论文在系统论和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通过对旅游影响多因子分析和驱动机制分析,建立一个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分析的初步框架。

2 旅游影响因子分析

旅游影响因子较多,根据影响因子在旅游影响生成中的作用与功能,可分为三大模块:一为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即旅游流系统;二为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即旅游目的地系统;三为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即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2.1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流系统

旅游流系统是由多重要素在多重空间流动的复杂巨系统,是旅游影响产生的动力因子。没有旅游信息流,旅游目的地的应力就会紊乱,没有旅游客流的注入,无论旅游目的地如何努力也不会产生旅游影响。这里的旅游流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因旅游者的流动而引起的以旅游客流为主体的,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货币流、旅游物流、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客流即旅游者的流动。旅游信息流是旅游信息的流动,旅游信息包括旅游需求信息、旅游出游信息、旅游供给信息、旅游竞争信息、旅游体验信息、旅游文化信息等。旅游货币流指旅游者消费的现金流和非现金流。旅游物流主要包括旅游者的附属物,包括交通工具和随身物品等。旅游能流指因旅游者流动而引起的能量流动。旅游流是由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所引发的,也是满足旅游需求和践行旅游行为的空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流各因子的经济行为、空间行为、文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价值的增值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旅游流系统对旅游影响驱动作用的强度、范围和特征是由各因子的流向、流量、流速和时空分布等属性决定的。

2.2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旅游目的地系统

旅游流系统作为旅游影响的动力因子,需要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响应才能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各种影响。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包括旅游业因子、旅游经济环境因子、旅游社会环境因子和旅游生态环境因子。①旅游业因子。这是旅游目的地应力因子的关键要素,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响应的范围、程度与方式,包括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业结构、旅游吸引力塑造和旅游目的地利益主体的响应行为等;②旅游经济环境因子。它不但对旅游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经济开放度、市场体系的完备性、外来投资、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环境,人文交流与信息环境,技术发展环境,社会及公共管理环境和特定的企业文化传统等方面特征;③旅游社会环境因子。它为整个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环境,是旅游影响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及地方文化、当地政府及相关组织、区位及可进入性、总体形象、治安、科教环卫等状况;④旅游生态环境因子。它主要包括生物环境、土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岩石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放射性环境及资源状况等。

在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流系统的响应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利益主体充当着关键角色。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政府、旅游投资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当地居民、旅游媒介、其他相关团体与个人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指导下,在利益分配机制和价值增值机制激励下,在各种旅游影响场综合作用下,在旅游信息的引导下,通过为旅游者提供行为空间和旅游供给,参与到旅游供给的各个环节,产生一系列对旅游流直接和间接的响应行为,改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结构,从而导致旅游目的地产生旅游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目的地系统对旅游流的响应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取决于旅游流的属性和特征以及旅游目的地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特性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特征。

2.3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从区域层面来看,旅游目的地系统是一个自组织和它组织相结合的系统。自组织和它组织的作用力来自旅游制度系统。目的地系统在旅游流动力和目的地本身应力以及旅游制度创新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系统进行自组织和他组织的交织作用,不断发生演化,是一个从稳定—失稳—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对旅游流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目的地的响应不断进行规范,对旅游影响不断进行调适和优化。制度是与具体行为集有关的规范体系,它是由非正式的约束、正式规则和这两者的实施特征组成的[45,56],旅游制度系统就是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行为规范系统,包括与旅游有关的政策、法律、政治规则、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经济规则、契约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制度构成了一个系统,成为旅游制度系统,是由旅游利益相关者、国家机构、政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地方团体、教育机构与宣传媒体、科研院校、社区等旅游制度系统创新主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地形成的。为了解决旅游业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就需要不断进行旅游制度创新,构建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旅游制度系统可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消除外部性、促进社会效率,通过界定旅游利益相关者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支配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规范着他们行为方式的选择,为行为绩效提供激励,改变旅游影响“场”中各个因子的数量、规模、强度和方向,影响旅游流的动力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响应方式,使系统在新内外力的作用下打破了过去的混沌状态和无序局面,进入动态有序的开放系统运行状态中,促进积极影响,抑制或消除消极影响,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系统不断得到优化,使旅游目的地系统保持稳态,或向顶级系统发展,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最大化。这要求旅游制度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来降低系统熵值,防止内部的低水平自我复制,从外部吸收能促进增长和进化的动力,获得不断持续的制度创新。

2.4旅游影响因子体系

从以上分析来看,旅游影响因子体系包括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流系统,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具体如下表(见表1)。

3 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分析

在旅游生成过程中有一个旅游影响场,旅游影响场是指旅游空间内各种旅游流在一定的作用方式下流通而形成的时空分配状态,它是一个时空分布的非均衡结构。在旅游影响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五种形式的旅游影响场,它们分别为经济场、信息场、心理场、引力场和生态场。

旅游影响是在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旅游影响应力因子与旅游影响规范因子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其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1=f(f,d,i)

其中:1表示旅游影响;f为旅游流动力因子,d为旅游目的地应力因子,i为旅游制度规范因子。

旅游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结构,形成一个旅游影响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与旅游影响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因此可把旅游目的地看作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旅游流各种因子的行为驱动下,在旅游制度规范下,在旅游影响场作用下,产生各种响应行为,三者共同作用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生态产生一系列旅游影响。一旦旅游流的驱动作用与旅游目的地响应行为的辐合效应和旅游目的地系统不协调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这就对旅游制度提出了创新的需求,使旅游制度变迁能对旅游流和目的地系统产生新的规范作用,旅游制度创新系统通过界定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规范旅游利益相关者行为方式、改变旅游影响“场”中各个因子的特征与属性、影响旅游流的动力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响应方式,使旅游影响系统的发展符合旅游目的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规律,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也会对旅游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旅游者获得旅游体验和总体评价后,会影响今后的旅游决策,并产生口碑效应,从而影响旅游流系统的演化,并通过旅游流的演化进一步对旅游影响系统产生作用(图1)。

图1 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图

Fig.1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Impact

在旅游影响生成过程中,三大因子模块的地位在不同旅游目的地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生成的主导因子也有一些差异。

(1)旅游流动力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大的旅游目的地能吸引较大的旅游流,旅游目的地不需作较大的投入旅游业就能获得较大的发展,这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的主导因子是旅游流,属于旅游流动力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在旅游影响生成过程中旅游流起主要作用,旅游流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作用居于主导地位,而旅游目的地的应力居于辅助性的作用,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流的应力是承载旅游流、完善配套设施与提供旅游服务,而在塑造旅游吸引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如黄山、庐山等地。

(2)旅游目的地应力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对于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小而旅游客源市场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对于强大的旅游流的响应除了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的建设与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如深圳旅游资源基础薄弱但积极创造资源,大力发展主题公园,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有名的主题公园之都,经过20多年的持续创新、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深圳旅游产业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深圳对旅游流的应力在旅游影响生成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的主导因子是旅游目的地,属于旅游目的地应力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

(3)旅游制度规范因子主导型的旅游生成机制。对于一些旅游目的地,旅游制度在其旅游影响生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四川雅安市通过制度创新开创了“碧峡峰模式”,由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由企业出资金独立建设、经营和管理,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有效分离,使雅安旅游业获得极大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旅游影响。

(4)综合因子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对于一些旅游目的地,没有一个主导因子在旅游影响生成过程具有显著地位,各个因子的地位与作用相当,如广州既有一定数量较高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总体旅游吸引力又不是很高,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客源市场,因此不仅需要规范旅游流,完善旅游接待与配套设施,塑造旅游吸引力和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加强旅游制度创新,以不断优化旅游影响(见表2)。

当然,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导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旅游发展环境而变化,呈现出多因子共同主导旅游影响生成的局面。如桂林在旅游业发展之初,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旅游流,取得了良好的旅游影响。随着旅游需求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的渐变,以及国内竞争者日益增多和旅游竞争格局的变化,使桂林旅游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旅游流的主导,旅游目的地需要针对旅游流作出更多的响应,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旅游、娱乐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等。而且,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因旅游流紊乱和旅游目的地应力不当而引起的旅游负面影响的增加,旅游度会显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为旅游制度对旅游影响的不断调适和优化。从全国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旅游制度的变迁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飞跃发展,应该说旅游制度在那个时期起到主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流的动力和旅游目的地应力的作用在加强,虽然制定的旅游法规和行业规范越来越多,旅游制度的作用相应的在下降,但对旅游流和旅游目的地仍起到非常重要的规范作用。

4 丽江旅游影响生成机制

丽江位于云南西北部,从一个边陲之地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已经成为丽江的主导产业和最大的支柱产业,许多濒临失传的纳西族传统文化也在旅游发展中开始复苏和重生,总的来说,丽江获得了良好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影响。从丽江旅游发展的历史来看,旅游影响因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旅游流的动力因子

由于旅游流内涵丰富,有些资料难以获取,这里只分析旅游客流。早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就有许多来自西方的探险家、科学家、传教士、牧师和学者到丽江探险考察,他们为丽江的魅力所吸引,并留下了较多有关丽江的描述,这些描述激发了其他人对丽江的向往,同时这些信息流也有助于丽江人更深地理解保护古城与民族文化的意义,并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1985年,丽江旅游业开始起步,当年接待了28个国家的425人次的外国游客,1992年外国游客达12 517人次。1996年丽江游客总量突破了100万人次,2000年游客量达258万人次,2005年游客宗量达404万人次。不断扩大的旅游流不断引发丽江的各种响应,促进了丽江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推动了丽江的全面发展。

4.2旅游目的地的应力因子

4.2.1旅游业因子的应力

(1)为了承接与接待旅游流,丽江加快了旅游设施建设。1995年古城开办了第一家民居客栈,此后民居客栈数量逐年快速增加,2001年民居客栈约为66家,总客房数约643间,总床位数约1565个[47]。1992开始建设的丽江机场经1998年改造后已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支线机场。1998年建成云南省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丽江官房酒店,2001年玉龙雪山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5年丽江全市有旅行社34家,注册导游4244名;星级酒店178家,星级标准床位20690床;6家旅游汽车公司,525辆旅游车,14000多个座位;24家旅游购物会员商店,21个旅游景区点;直接从事旅游业的3.6万人,间接从业的有8万多人;旅游业总收入达38.59亿元人民币[48]。

(2)加强宣传与营销,选择和规范旅游客流。丽江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国际七星越野挑战赛,丽江东巴文化艺术节、雪山音乐节、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等,组织古乐会到国内外演出,与日本高山市、加拿大新西敏市等建立友好关系,玉龙雪山与阿尔卑斯山、马特宏峰结为姐妹峰等活动,扩大了丽江在海内外影响力。

(3)吸引和引进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人才。通过开放,推动丽江旅游的现代化、集团化与规模化的发展。如引进泰国M集团建成了丽江格兰酒店、昆明官房集团建成了云南省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官房大酒店和滇西明珠花园别墅、剑南春集团建成了丽江剑南春文苑,丽江四星级以上酒店几乎都是通过招商引资而建成;引进昆明鼎业集团开发束河古镇,形成了成功的“束河模式”。

(4)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以吸引和接纳更多的旅游流,如纳西古乐、丽水金沙、黄山民俗旅游、虎跳峡、束河古镇与玉龙雪山旅游区等。

4.2.2旅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因子的应力

(1)古城和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流的最重要因素,受此旅游信息流的激励,丽江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古城与民族文化。如保持古城建筑物地真实性,多方筹集资金,征收古城维护费,对古城地重点民居建档挂牌,并发放补助金[49];对传统地纳西族语言、服饰、民俗、节庆、手工业、民间艺术、东巴文化、乐舞和文物等进行系统地抢救、整理、传承与保护,并涌现出了大研纳西古乐会、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丽水金沙等一批文化企业。

(2)当地居民受旅游货币流的吸引而投入到旅游就业中,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同时机场、高速公路、宾馆酒店、房地产开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丽江古城的开发带动了古城居民、泸沽湖的开发带动了落水村、玉龙山开发带动了大东与大具两乡景区周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3)环境越好吸引力越大,在此激励下,丽江加强了天然林保护,停止了对天然林的采伐,关停并转了战河纸厂、新华纸厂、南口纸厂及城郊的砖瓦厂等一批有污染的企业,营造了人居环境;对丽江古城按照《丽江世界遗产保护规划》进行修旧如旧的恢复,加强了对古城的三线入地和排污系统工程的建设。同时,旅游物流和能流的注入,丽江的河流也受到了污染,已不能直接饮用和洗菜。

4.3旅游制度的规范因子

在丽江旅游影响生成过程中,旅游制度的规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旅游制度如表3。

从以上来看,丽江旅游影响的生成是在旅游流的动力因子、旅游目的地的应力因子以及旅游制度规范因子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动力因子在丽江旅游影响生成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旅游目的地应力和旅游制度规范因子也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判断丽江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是多因子主导型的旅游影响生成机制。

5 结论与讨论

旅游影响的生成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流系统的、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旅游目的地系统以及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通过旅游影响的不断反馈而生成的。论文只对旅游影响的生成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对于各种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旅游影响因子如何量化以分析各旅游影响因子对旅游影响生成的贡献还未能深入分析,这可能是旅游影响生成机制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模拟方法建立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

标签:;  ;  ;  

旅游影响因素体系及其生成机制&以丽江为例_丽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