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规律_汉字演变论文

人性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规律_汉字演变论文

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规律论文,人类论文,文字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5年开始,我研究一个理论课题:汉字在人类文字中的历史地位。这不是褒贬古今,不是占卜未来,这是认识自我。这里略谈我在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我的初步探索,敬请批评指正。

一、文字分类法问题

文字的分类法,又称文字的类型学。研究汉字在人类文字中的历史地位,必须研究人类文字史,而文字分类法是研究人类文字史的必要条件。

学者们提出的分类法,一人一套,各不相同。我所参考的各家分类法,要点如下:

泰勒:图形符号~语言符号~音节符号~字母符号。

迪龄格:图形文字~表意文字~过渡文字~表音文字(音节、字母)。

格尔伯:语词和音节文字(词符)~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希尔:示意(图像、约定)~语素文字~音位文字。

桑普森:词符文字(语素)~音符文字(音节、音段“辅音、元音+辅音”)。

德范克:图画字~音节系统~辅音系统~字母系统。

依斯特林:表词字(表意、表音)~词素字(表意、表音)~音节字~音位字。

王凤阳:衍意系统(象形、记号)~衍音系统(音节、音位)。

比较各家的分类法,看到了他们的“同异”所在。相同之处是,大家都以文字特征为根据。不同之处是,对特征的取舍和排序各有独见。我尝试为文字特征设计一种客观的排序,希望能包容各家不同的分类法。文字特征有三个方面:1.符号形式;2.语言段落;3.表达方法。可以排成一个棱形的三面体,称为“三相分类法”。

符号形式 语言段落 表达方法 (简称)

图符 篇章或章节表形 表形文字

图符或字符章节或语句表形兼表意形意文字

字符 语词 表意 表意文字

字符或字母语词或音节表意兼表音意音文字

字母 音节或音素表音 表音文字

音节字母 音节 表音 音节文字

辅音字母 音节或音素表音 辅音文字

音素字母 音素 表音 音素文字

三相聚焦,就是文字的类型。任何一种文字都能在上面的表格中找到它的类型位置。

文字有类型,文字还有层次。文字分四个层次:1.文字单位(例如7000个通用汉字是7000个文字单位);2.文字体系(全部汉语汉字是一个文字体系);3.文字系统(例如中文、日文、韩文、越南喃字等组成一个汉字型文字系统);4.文字总系统(全部人类文字是一个文字总系统)。

中国的“六书说”和西方的“三书说”(意符、音符、定符),都是文字单位的分辨方法,不能用来分辨文字体系。汉字单位中有“象形字”,不能说汉字体系就是“象形文字”。分辨文字体系要用文字分类法。

二、汉字的性质问题

晚近汉字学著作都有汉字性质的论述,这是汉字学的新进展。可是异说纷呈,百花齐放。我把32位学者的说法排比分析,归纳成甲乙两类:

甲类:以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段落”为根据,得到三种说法:(1)语词文字;(2)语词和音节文字;(3)音节文字。

乙类:以汉字的“表达方法”为根据,得到六种说法:(4)表形文字;(5)表意文字;(6)表音文字;(7)表形和表意文字;(8)表意和表音文字;(9)表音和表形文字。

九种说法中间,有两种说法是常见的:(A)以“语言段落”为根据,认为“现代汉字体系”是“语词和和音节”文字,或称“语素文字”;(B)以“表达方法”为根据,认为“现代汉字体系”是“表意和表音”文字,简称“意音文字”。语言段落和表达方法都是文字的特征,不过属于不同的方面。两种说法都符合事实,只是没有同时看到两方面。从“符形、语段、表达法”三方面综合来看,“现代汉字体系”是:字符+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语素文字或意音文字。

三、文字的历史分期问题

历史必须分期。人类文字学的分期也是各家不同。我再三思考之后,采取迪龄格的“四个时期”的分期法,但是合并为三个时期。

(一)原始(形意)文字时期(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这时期文字还没有成熟,不能按照语词次序无遗漏地书写语言。从公元前8000年出现岩画,到公元前3500年前丁头字和圣书字最初成熟,这4500年是原始文字时期(相当于迪龄格的第一“图形文字”时期)。

(二)古典(意音)文字时期(丁头字、圣书字、汉字、马亚字、云南彝文、日文、韩文、越南喃字等)。古典文字是最早成熟的文字,能按照语词次序无遗漏地书写语言。从公元前3500年前丁头字和圣书字最初成熟,到公元前1100年的已被释读的辅音字母文字,这2400年是古典文字时期(相当于迪龄格的第二和第三“表意文字”和“过渡文字”时期)。

(三)字母(表音)文字时期(音节、辅音、音素)。从公元前1100年的辅音字母文字到今天,这3100年是字母字文字时期(相当于迪龄格的第四“表音文字”时期)。

文字在世界各地的产生和发展,在时间上有极大的先后差距。历史分期依据最先创造来划线,这是历史学的惯例。例如世界近代史以1640年“英国革命”为起点,而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这不妨碍中国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兴起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晚了两千多年,甲骨文的出现和字母的出现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人类文字史的分期上出现很大的时间差距,这不妨碍汉字在宏观分期中处于古典(意音)文字时期。

四、文字的发展规律问题

文字有自源和借源的分别。自源文字在不同地区各自独立创造,外貌彼此不同,而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基本相同。世界各地的古今文字是同一个人类文字总系统。关于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我写了一篇《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阐述“从形意文字到意音文字到表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发生在多个民族前后继承的“文字系统”中,例如丁头字、汉字;也发生在一个民族的文字成长过程中,例如彝文、东巴文。

举例1:丁头字系统的发展

(1)表形时期

苏美尔初始时代(约始于公元前4300年),从创造图形文字到笔画变成丁头形式。

(2)表意兼表音时期

苏美尔早王朝(前2900~前2371),丁头字“意音结构”成熟,有2000个基本丁头字。

阿卡德王国(前2371~前2230),起初学习苏美尔丁头字,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借用苏美尔丁头字,书写完全不同于苏美尔语的阿卡德语,形成阿卡德丁头字,一部分丁头字改为专门表音的符号,保持意符和音符结合的意音结构。

古巴比伦时代(前1894~前1595),沿用阿卡德丁头字,改写巴比伦方言,进一步表音化,基本丁头字减少到640个,笔画实行简化,保持意音结构。

亚述帝国(前1400~前1078),沿用巴比伦丁头字,改写亚述方言,基本丁头字减为570个,常用300个,简化明显,接近音节文字,维持意音结构,成为当时广泛流通的国际文字。

(3)纯表音时期

埃兰王国(前6世纪~前4世纪),采用113个丁头字,33个表意,80个表音,成为半音节文字。

波斯“阿契民尼”朝代(前550~前330),采用41个丁头字,36个表音,4个表意(王、州、国、神),1个分词符号不读音,成为音节文字(4个表意词符是例外)。

腓尼基的城邦“乌加里特”采用丁头字,改为全部表音的字母文字,有32个丁头字母,29个辅音,3个元音,书写顺序从左而右,不同于腓尼基的从右而左。

举例2:汉字型文字系统的发展

(1)从表形到表意

钟鼎文中有很多象形字,非常逼真。推想在甲骨文以前有一个以象形为主的表形文字时期。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0%,进入表意兼表音时期。

(2)从表意到表音

A.中文

形声字的声旁是表音符号,形声字不断增加,就是表音化的发展。汉语多音节化,汉字大多数成为表示音节的“词素字”,这更是表音化的发展。

B.日文

学习汉语文言,没有日文。

借用汉字书写日语,形成日文。公历759年《万叶集》开创“万叶假名”。

仿造汉字式日本新汉字,“倭字”跟原有汉字并用。

创造音节字母“假名”,结合汉字并用,日文成为汉字和假名的结合体。

假名文字运动,提倡全用假名,不用汉字。运动尚未成功,可是全用假名越来越多。晚近,汉字中夹用少数假名,变为假名中夹用少数汉字。

C.朝鲜文

学习汉语文言,没有朝鲜文。

借用汉字书写朝鲜语,开始有朝鲜文。“口诀”、“吏读”、“乡歌”全用汉字,表意汉字逐步减少,表音汉字逐步增多。

仿造汉字形式的朝鲜新汉字,有“吏读字”、“口诀字”,跟原有汉字并用。

仿造朝鲜语的字母。1446年颁布《训民正音》,有28个音素字母,组成音节方块,称谚文字母。谚文的音素原理是外来的,字母形体是自造的。当时,音素知识已经成为学者的常识。谚文可能受蒙古八思巴字母影响,又可能受契丹小字影响,谚文叠合层次跟契丹小字相同。可是,谚文笔画来自汉字,叠成音节方块,方块有数千之多,配合汉字使用,符合汉字的形制。总的来看,谚文属于汉字系统,不属于印度西藏八思巴字母系统。

使用纯粹的表音文字。二次大战之后,朝鲜南北分成两个国家。朝鲜文分为两种文字:韩国(南方)保留传统的汉字和谚文字母结合体,但是减少汉字数目。朝鲜(北方)在1954年废除汉字,完全用谚文字母,成为纯粹的表音文字。北朝鲜文发展成为纯粹的表音文字是在千年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的结果。

从整个汉字系统的历史来看:首先,汉语汉字内部形声化;其次,日本创造音节字母假名;再次,朝鲜创造音素字母谚文;最后,形成纯粹表音的谚文字母北朝鲜文。这是汉字系统从表形到表意到表音的逐步发展。

举例3:东巴文的发展

a.纳西族的“东巴文”,从表形兼表意的形意体制,演变出完全表音的音节文字“哥巴文”和“马里马萨文”。“哥巴”是“徒弟”的意思,自称“徒弟文字”是说明来源。

b.东巴文的腹内还有正在孕育的音节文字。傅懋勣《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指出:东巴文的腹内孕育着一种胚胎文字;同一个章节,可以写成一个“图画文字”(章节图符),也可以按照音节写成几个“象形文字”(音节字符),两种不同写法可以相互代替。这跟日文中“私”又可写成“ゎたくし”原理相同。这是“文字表音化”在一种文字内部的演变。

举例4:彝文的发展

彝族有传统彝文,但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很像汉字在“书同文”以前的状况。1987年云南彝文经过规范化保留表意兼表音体制,有2300个表意字,350个表音字。1980年,四川彝文经过规范化成为纯表音的“音节文字”,有819个音节字符。

四川彝文在规范化之前已经形成音节文字,只是一音多符,尚未规范化。学者们帮助他们把一音多符改为一音一符,选用的符号都是原有的,没有另外创造符号,这样就形成四川规范彝文。

学者们的参与,完全遵循自然演化,没有违背自然演化。文字改革,必须遵循自然演化,否则不能成功。云南彝文也进行规范化,由于云南彝文原来还没有发展到全部音节化的程度,所以规范化的结果是使它成为规范的“意音文字”而不是“音节文字”。

文字的自然演化都有人力的参与。“书同文”就是古代学者创议和推行的,汉字历代的整理工作都是学者们的功绩。在“自然演化”的轨道上进行加工,是“自然演化”的延长。文字改革跟自然演化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本文为作者2007年3月28日修订稿

标签:;  ;  ;  ;  ;  

人性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规律_汉字演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