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何宏图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肾病内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患者176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通量组,两组各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12周的透析后,将两组在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高通量组的血清钙显著升高,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常规组无显著变化;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27例(30.68%),高通量组的为13例(14.78%),高通量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在慢性肾病治疗的过程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透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治疗效果;血清磷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164-02

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是由于慢性肾病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多以骨痛、骨折、骨变形为主要特征[1]。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低通量血液透析由于无对流和吸附作用,远远不能满足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被具有对流和吸附作用、由高分子聚合物膜制成、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2]的高通量血液透析所替代。为与同行交流分享,现将17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6例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患者中,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糖尿病肾病,15例多囊肾,33例高血压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高通量组各88例,常规组88例患者中,49例男性,39例女性,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5±0.5岁。高通量组88例患者中,47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3±0.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及乙肝、丙肝、梅毒等指标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威高透析器F15,聚砜膜材质,超滤系数19,有效膜面积1.5m2,血液流量为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高通量组采用威高透析器HF15,聚砜膜材质,超滤系数42,有效膜面积1.5m2,血液流量为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两组患者均为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疗程为12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并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2周后的生化指标血清钙、血清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2.结果

经过12周的透析后,将两组在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高通量组的血清钙显著升高,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常规组无显著变化。详细见表1;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组的不良反应百分比为27例(30.68%),高通量组的百分比为13例(14.78%),高通量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详细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技术是肾脏替代治疗最主要的方式[3],随着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逐渐增多,人们对血液透析治疗都有了认知。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因此患者的“透龄”逐步提高。伴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延长,逐渐出现了患者体内中、大分子物质蓄积导致的相关远期并发症[4],如:继发甲状旁腺激素亢进、肾性骨病等相关淀粉样病变,而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降低这些相关的并发症。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指采用对溶质和水分等物质具有很高通透性能的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的方法。这种透析器的膜孔径较大、膜结构较薄,各种溶质和水分通过的阻碍力小。它具有[5]:(1)对中分子物质和血磷的清除率高;(2)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较好;(3)能够减少炎症反应;(4)能延缓透析相关淀粉样病变;(5)能降低肾性骨病的发生率;(6)对脂代谢的影响,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7)有利于降低心血管发病率,改善营养,提高生存率。

本组研究中,透析前两组的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透析后高通量组的血清钙显著升高,血清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常规组无显著变化;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组的不良反应百分比为27例(30.68%),高通量组的百分比为13例(14.78%),高通量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由此可以认证,高通量血液透析比常规组血液透析更具有明显优势。

研究表明[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钙在2.13~2.50mmol/L、血磷维持在1.13~1.78mmol/L,死亡风险最低,血钙过低和过高都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高血磷、维持正常血钙,需要从控制饮食,限制磷的摄入;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充分透析,个体化调整透析方案三方面下手[7]。但是过度限磷又会导致透析者营养不良,因此,在限磷的同时要保障蛋白质摄入。建议平时饮食可选择磷吸收率低,磷/蛋白质比值低的食物,以帮助降低血磷[8]。

综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在慢性肾病治疗的过程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透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福红,吕泰虎,常建芳.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诊治[J].医学信息(上月刊),2010,23(12):4561.

[2]左力.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6-11.

[3]李金成.高通量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病患者骨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9):93-95.

[4]孜哈牙提·吾斯满.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25例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5):203,191.

[5]耿新洁.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7):56-57.

[6]杜金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病患者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22(38):277-278.

[7]罗海凤.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106-107.

[8]马磊.血液透析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肾性骨病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3(34):7231-7232.

论文作者:何宏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何宏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