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日间病房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排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入急诊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观察组除了日常护理还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实行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97.759±2.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7±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系统化可以提升急诊静脉输液病人护理满意度及减少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
急诊中一种高效、迅速的治疗方式是静脉输液。门急诊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就诊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年龄跨度大、药物种类繁多且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1]。为研究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对护理干预措施的相互影响,此次探究以院内急诊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入的静脉输液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输液病人进行护理行为干预。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院内急诊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入的静脉输液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病人男22例,女18例;年龄10~72岁,平均(43.15±4.23)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8~74岁,平均(45.81±4.26)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措施,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时巡查。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系统化措施:(1)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病人入院后积极讲解。(2)心理干预。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一直围绕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身上。入院后,护理人员与病人直接的交流稳步提升,注意聆听病人的心理.(3)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穿刺部位输液护理,要先向病人或其亲属征求同意后方可进行输液。此外,还要告知病人总输液量、速度、所用药物和输液注意事项等防止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护理巡视。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时巡视输液病人。输液时发现不适、输液瓶液体剩余量、液体在输液管内流动速度、针头有无移位、脱落等情况及时解决[2]。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时情况详细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发热、针头脱落或阻塞、回血严重、疼痛加重、液体外渗等。治疗结束后,为评价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环境、态度、病房管理等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病人对比
两组不同护理进行后,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率为85.00%;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有生命危险门急诊病人往往大多病情危重。静脉输液是急诊上重要治疗手段是因为其具有疗效快、给药迅速等优势[3]。心理干预作用就是通过护理工作者和病人展开深入交流,增加病人克服疾病信心,减少内心不安情绪,为配合治疗做好积极准备[4]。初步控制疾病采用健康教育则是为了病人从专业角度认知疾病,做好防止复发与科学预防措施[5]。
心理干预作用就是通过医务人员与病人进行深层次交流,去了解病人内心动态,并积极开导,列举已康复的治愈案例,增强病人克服疾病信心,减少内心不安情绪,为配合治疗做好积极准备。病人接受完治疗后,会因环境或病人自身等原因,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此时,护理巡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示对急诊静脉输液病人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减少不良反应率[6],本次结果与研究接近,两组不同护理进行后,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率为85.00%;各方面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诉,护理干预系统化可以提升急诊静脉输液病人护理满意度及减少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小洁.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51-152.
[2]李丹.门急诊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279-1282..
[3]董洁.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846-2847,2848.
[4]张海燕,张流利,余洁玲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7):3441-3442.
[5]刘思玮,马利平,孙文悦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2(6):123-124.
[6]刘东梅.静脉输液之拔针按压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5,36(9):1171-1172,1173.
论文作者:田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病人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静脉论文; 急诊论文; 满意度论文; 发生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