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状况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旅游产业论文,状况论文,竞争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的现状
我国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已达到5566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4%,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情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有些年份甚至为负利润率,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过度竞争状况。
过度竞争通常发生在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性行业,由于产业内企业过多,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状态,而生产要素和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行业中退出,从而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状态长期持续。
(一)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内企业数量过多,相对于市场需求的产业过度供给现象严重。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集中度是衡量某一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标志,一般以市场上前几位企业的产量或销售份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越低,大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越弱,行业竞争程序越高。旅行社一向被认为处于整个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我国旅行社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状况,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以2001年为例,每家旅行社资产平均394.4万元,实现营业收入平均560万元,利润平均12.2万元。在整个行业中缺乏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旅、中旅、中青旅三家旅行社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因此说我国旅行社行业属典型的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而世界旅行社发展趋势是大的旅行社在行业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目前英国旅行社业已形成航空2000、航空旅行社及托马斯三个旅行社经营商垄断80%市场份额的局面。
旅游产业不仅产业集中度偏低,而且由于近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旅游产业规模急剧膨胀,导致整个产业增长速度太快,企业数量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从而造成供求失衡。
表1 1996~2001年旅游企业增长与旅游人数增长情况的对比
年份
旅游企业数 增长率
旅游人数
增长率
(个)(%)
(万人)
(%)
1996 10913
13.8
69012.82.1
1997 12894
18.1
70158.81.7
1998 17397
34.9
75747.88
1999 20341
16.9
79179.6
4.5
2000 24574
20.8
82744.4
4.5
2001 27860
13.4
87301.35.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年鉴》,1997~2002年。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供给能力远远超过了客源市场的开发速度和增长速度,而整个产业供求失衡、供给能力过剩尤以旅游饭店业最为严重,这可以从饭店客房出租率中(参见表2)看出。
表2 1996~2001年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情况
年份
星级饭店数
客房数床位数
客房出租率
(座)
(万间)
(万张) (%)
1996
4418
59.37 119.97
55.30
1997
5201
70.17
141.17
53.78
1998 5782
76.48 152.42
51.67
1999
7035
88.94 176.98
53.41
2000
10481
94.82 185.60
55.85
2001
7358
81.63 153.31
58.4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年鉴》,1997~2002年。
(二)旅游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实行恶性的削价竞争,整个产业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利润率。
由于旅游产业过度供给现象严重,旅游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以旅行社为例,广州市东南亚出境旅游,许多旅行社一度曾将泰国接待费用定为零团费。旅游饭店市场降价让利现象更比比皆是。据杭州市饭店协会对100余家会员单位进行调查,1998年约有一半的店家房价下降40%以上,淡季甚至跌至保本点以下。我国旅游市场这种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表明整个产业存在严重的过度竞争。
从旅游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两个明显特征。在宏观层面,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微观层面,在企业数量和总收入增加的同时,全行业利润和利润率却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利润率的情况。
表3 1996~2001年旅游产业规模和企业利润及利润率变化的情况
年份 统计企业数 营业总收入 利润总额 利润率
(个)
(亿元)
(亿元)
(%)
1996
10111 1106.85
46.7 4.2
1997
11938 1307.76
31.7
2.4
1998
16266 1441.39
-18.9 -1.32
1999
19243 1626.65
-20.9 -1.3
2000
24574 1992.38
22.97 0.6
2001
23760 1946.77 29.11
1.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年鉴》,1997~2002年。
从表3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在市场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扩大,营业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出现全行业利润率下降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展主要依靠企业数量增长和旅游开发地域扩大来实现,而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利润变化同企业数目变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企业间存在低效率的过度竞争。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旅游产业中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车船公司和主要旅游景点等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又可以看出,旅游行业亏损状态主要是由旅游饭店业造成的。饭店业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饭店业利润下降直接导致旅游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下滑。
二、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的成因
(一)旅游业旺盛的市场需求诱发了各种利益主体的大量进入,而进入主体投资动机的多重性及预算约束等因素,使许多进入壁垒失效。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地方、部门以及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成为经济运行中极其活跃的利益主体。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因此,这些利益主体的投资冲动在旅游业发展中迅速得到释放并不断增强,导致旅游产业内企业的大量进入。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规模经济、绝对费用、产品差别化、政策和法规障碍等都会构成进入壁垒,抑制企业过度进入。但在我国由于存在许多特殊因素,导致部分进入壁垒失效。首先,地方政府和部门在众多进入主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进入产业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如扩大地方财源、城市建设、增加就业等,这使得一些行政法规壁垒失效。其次,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及其他原因,许多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企业容易筹措资金,使得潜在进入企业对进入产业的收益产生偏高的预期,而对进入成本产生偏低预期,导致与规模经济相关的必要资本量壁垒失效。
(二)旅游企业并购重组存在多种行政障碍,使得旅游产业集中度不能迅速提高到合适的水平。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由于在我国旅游企业并购中存在多种行政障碍,因此大规模的饭店集团、旅行社集团很少出现,形不成规模经济。
在我国旅游饭店业中差不多有一半的饭店和各级政府部门有直接隶属关系,因此地方所有与部门所有饭店存在事实上的分割与封闭,造成现阶段规范的饭店集团发展面临很大障碍,不仅需要克服部门管理权的矛盾,还要克服中央与地方、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利益矛盾。企业通过产业组织调整行为合并、兼并、联合等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方式不可能大规模出现。从旅行社业看,旅行社的经营依赖网络化,业务发展需要靠本地市场的门市和代理商输送客源,依靠外地市场的业务网络维持运作和确保质量,即通过地域扩大和网络化增强实力扩大业务。而现实条件下,企业在本地市场扩大受到审批的限制,在外地市场扩大受到各地旅游行政机关的抵制,因而难以实现企业规模上的突破,制约了旅行社的扩张和一体化进程。
(三)我国旅游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旅游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程度不够,导致企业间在低层次上展开价格战。
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替代性较强,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以我国旅行社行业为例,我国旅行社行业一直采取以市场分割为特征的水平分工体系,每家旅行社从产品开发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既无批发、零售的渠道差异,也无个性化的特色产品。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没有形成突出的偏好,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价格。从企业方面来讲,由于消费者对某一特定产品的忠诚度低,无法培育稳定的消费市场,在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下,企业只要稍微改变价格策略,就可以占有所有企业生产剩余,最大化实现自己的福利,从而使降低价格成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导致企业陷入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过度竞争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四)资产专用性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导致旅游产业退出壁垒较高。
存在退出壁垒是构成过度竞争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因为只要退出自由,过度进入和全行业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就只能是短期现象,过度竞争不会长期存在。在我国旅游企业中尤以饭店业退出市场障碍较高,主要表现在沉没成本上。饭店业资产通用性较差,很难转化为其它产品,而且目前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完善,企业退出过程需要克服较多困难。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失业、医疗、养老)改革滞后,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退出壁垒极高。相反,为了社会安定,国家仍实行对亏损企业发放亏损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限制市场对产业组织的整合过程,妨碍产业退出。
三、解决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状况的对策
(一)鼓励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缓解过度竞争状况。
对于过度进入形成的松散的产业组织结构,企业间的并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缓解过度竞争状况。目前制约我国旅游企业规模扩张和企业并购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缺少足够的并购资金,二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惧怕控制权的丧失,因此为了使企业顺利进行并购并迅速成长扩大起来,应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为企业并购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机构也要相应进行改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并购提供政策支持。
通过企业并购等形式鼓励旅游企业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化可以通过批量采购优惠、分销渠道、预定网络、无形资产的共享,管理模式的输出等来降低行业平均成本,提高利润水平。此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对新企业进入构成很大障碍,也可以减少过度进入。
(二)深化体制改革,消除产业过度进入。同时,旅游企业要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避免因产品雷同而导致的价格竞争。
从根本上消除旅游产业过度进入有赖于体制改革的深化。首先,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硬化企业投资约束,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投资主体。其次,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通过资源合理流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开展分工协作,避免热门项目建设一哄而上而导致过度进入。
(三)降低企业退出壁垒,尤其是体制性退出壁垒,加速利用市场机制完成优胜劣汰,消除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过度竞争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竞争与低效益不能产生淘汰作用,企业不能顺利退出。主要原因是退出壁垒尤其是体制性退出壁垒的存在,导致市场机制不能自由完成优胜劣汰功能,众多低效率企业衰而不亡。为使企业能及时顺利退出,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企业退出壁垒。首先,继续搞好再就业工程,加强职工培训,使退出产业的企业职工能顺利找到再就业机会。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退出企业职工能解决生活问题。第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使企业产权能在产权市场上顺利转让和重组。最后,对有困难的企业退出予以援助,如资金和技术支持、债务减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