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6000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的护理经验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给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患者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护理
近年来,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所以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中治疗胆道结石主要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它的优良的治疗效果也在临床中得到证实。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与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具有痛苦小、不用携带T管、生活质量高等优势[1]。我院为提高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的治疗效果,选取了80例患者来分析探讨其护理工作,总结护理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为20-77岁,平均年龄(48±3.8岁);合并胆囊结石31例,合并胰腺炎9例。对照组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49±3.3岁);合并胆囊结石28例,合并胰腺炎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进行治疗:第一,给予患者全麻。第二,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第三,将腹腔镜插入腹腔探查病灶,找到结石。第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束之后分离胆总管。采用CT检测、胆管造影等方式显示结石数量,之后在胆总管前壁行一个约1.5厘米的切口,经切口将胆道镜插入做结石探查,再将结石取出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次使用胆道镜检查胆总管和左右肝管是否还有结石,如果没有则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胆总管。第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留置腹腔引流管并做固定,最后缝合腹部手术切口[2]。
1.2.2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第一,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组间护理小组,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首先是心理护理。因为患者多为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不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会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比如担心手术疼痛、手术效果等。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给患者做相关的讲解与说明,包括手术流程,手术注意事项,手术成功的案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3]。其次是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比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等,并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最后,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比如禁食、禁水,药敏试验等。第二,术后护理。①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在患者从手术台下来后,护理人员轻轻搬动患者,保护引流管和输液管道。对麻醉未醒的患者,安排其体位为平卧位,以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对麻醉清醒患者,安排其体位为半卧位。患者术后第一天禁食,并严密监测血压、心电、脉氧等的变化情况,针对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抗感染、补液、保肝、止血等治疗[4]。术后第二天若肛门排气正常,则给予患者流质食物。②给予患者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液量,从而及时发现内出血和胆瘘,交由医生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熟悉引流管的放置部位、拔管时间等,并以轻柔的力道挤捏引流管,使引流管保持通畅。③给予患者腹部护理。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腹部伤口的情况以及腹部是否有腹膜炎表现。如果腹部伤口出现了渗血、渗液则要及时更换敷料,并做止血处理。若患者出现了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则提示腹膜炎的发生。为减轻患者的腹痛,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做按摩,或者给患者播放音乐以转移注意力。若患者疼痛剧烈,则可以给予其镇痛药物以止痛。④给予患者活动指导。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做合适的、适量的活动。手术结束后的当天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膝关节伸缩运动、足背伸屈运动等,手术结束两小时之后可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⑤给予患者出院指导。患者术后宜静养,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不做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多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方面宜食用清淡的食物,严禁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食多餐,并注意补充营养,尤其是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热量[5]。术后一周之内不能冲洗伤口,且应避免使伤口沾水;若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3临床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2.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共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胆瘘2例,发热3例,腹腔积液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共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胆瘘4例,发热6例,腹腔积液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患者一般有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黄疸等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6]。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分情况,如果是急性炎症期,则首先要进行抗炎症治疗,待症状缓解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而如果是保守治疗12-24小时之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则应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是目前医疗水平下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它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均可能发生不确定事件,导致治疗失败或者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患者需得到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对比使用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两种护理方法。优质护理服务从术前和术后连个方面实施了护理对策,护理内容涉及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护理、活动指导、出院指导等。每项护理措施都围绕着患者而展开,体现出护理对策较强的操作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同时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的优质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治愈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瑞鸣,徐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38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2):1588-1589.
[2]马陈,朱挺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48例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25(07):528-529.
[3]林菊珍,冯祖莲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6(15):2328-2329.
[4]沈瑜.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3,11(09):169-170.
[5]柳燕喆,王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4(16):68-69.
[6]徐佳.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1(09):651-652.
论文作者:文跃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总管论文; 腹腔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