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题论文,世纪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 在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宣传和直接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其中有两个国际教育大会所起的作用更大、更直接。
一个是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并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这次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极为重要;必须普及基础教育和促进教育平等。全民教育的目标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另一个是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这次大会再次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在这次大会中,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
如果说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全纳教育搭好了舞台,那么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则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
至20世纪末、世纪之交之际,国际教育界已形成了探究全纳教育的热潮。“全纳教育”一词亦成为最流行的教育词汇。
在进入21世纪后,国际教育界也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在对全纳教育进行深入探讨过程中,迄今,全纳教育的理念已日益为各国所理解,许多国家已纷纷落实到行动,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专门论述全纳教育的著作日渐增多;全纳教育专题研讨会时常举行;有些国家的大学中还建立了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并出版有《国际全纳教育杂志》等。总之,可以说,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虽然在94年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在国际文件上使用了“全纳教育”这一词并提出了全纳教育的五大原则以及在许多国家中已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全纳教育,但是迄今为止,对如何开展全纳教育仍存在激烈的争论,而这些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又源于对全纳教育的理解。什么是全纳教育的确切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全纳教育的理念
(一)全纳教育的词义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一词中的“全纳”是形容词, 其名词为“inclusion”。要了解其词应看其动词。 作为动词的全纳(include),其主要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与其近义词相比, “include”更强调包括和容纳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由于“全纳教育”一词是外来语,在我国还存在如何翻译的问题。据说,我国的特殊教育专家为翻译该词也进行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译成“全纳教育”。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种翻译还不是十分准确。因为这种翻译一方面将“容纳”之意翻译了出来,但另一方面又加了个“全”字。这个“全”字一加,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include这个词,没有中文中的“全”字义;二是加了“全”字,又与真正的英语“全纳”一词相混。 英语的“全纳”是“ fullinclusion ”或“ total inclusion”。如果我们将“inclusive education ”译成中文“全纳教育”,再按中文字面翻译成英语,加上了“full”或“total”, 那么,这就会引起外国人的误解。因为,目前国外对开展全纳教育的争论之一也就是围绕是否要“全部纳入”的问题。
为此,我请教了台湾学者。他们将“inclusive education ”译成“融合教育”。这种译法,实际上是将全纳教育的某些含义意译了出来。
不管怎样翻译,首先应搞清其词义。因而,本人仍赞同译成“全纳教育”。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搞清该词在该领域的含义、概念以及该词所代表的某种思想的理念。
在我国,目前对是否要开展全纳教育,已无异义,均认为这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趋势,但对如何实施全纳教育仍有争议。从这些争议中,本人感到国外提出的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似乎还没被真正理解(例如,人们一提到全纳教育,似乎这仅仅是有关特殊教育的问题)。因此,全面理解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会有助于全纳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
(二)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1.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关系
之所以一提到全纳教育,人们往往就认为是特殊教育的问题,这是因为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确实与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特殊教育的历史不长,仅三百年左右。从特殊教育的发展来看,特殊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以医学模式占主导,注重诊断和治疗。第二阶段是以心理学模式占主导,注重测试和分类。这两种模式是特殊教育的传统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由专家对残疾人进行诊断,然后开出处方,给学生分类,最后进入与外界隔离的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当然,在许多情况下,实施特殊教育都是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名义下进行的,而且绝大多数人也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当时的出发点是从“我们”、是从“专家”开始的,而不是从“他们”、从“残疾人”开始的。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社会科学向各学科的渗入,特殊教育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以社会学模式占主导,主张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反对将特殊儿童安置在具有隔离性质的特殊学校中,使他们终日生活在残疾人这个狭小的圈子中,不利于残疾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特殊教育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主流学校”(mainstream school)来进行“一体化”(integration)的教育。
所谓“一体化”教育(台湾地区翻译成“统合”教育),是要打破传统的隔离式的特殊教育的篱笆和围墙,将特殊学校的学生统合到普通学校来,使特殊儿童能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
“一体化”教育思想无疑是比传统的隔离或特殊教育思想更为先进。然而,“一体化”教育仍存在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的问题。“一体化”教育的基本立足点还是在“我们”、“主流学校”、“正常人”上, 是“我们”正在“统合”(integrating)“他们”,是“我们”要“同化”“他们”,因为“我们”是“正常人”,“他们”是“不正常的人”。因而,“一体化”教育注重的是使特殊儿童适应主流学校的课程,适应主流学校氛围。
“一体化”教育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将特殊儿童统合进了主流学校,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按以我为主的一体,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育。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原因,人们逐渐不再使用“一体化”这个词汇,转而改用日益流行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2.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尽管“全纳教育”一词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是对什么是全纳教育,人们的认识往往很不同。许多国家的教育专家仍然将“全纳教育”与“一体化教育”混合在一起使用;也有些国家的专家正在努力澄清这些概念的差别;国外出版的一些著作亦已列出了多达十几种的有关全纳教育的定义。
虽然至今为止对全纳教育还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及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的《萨拉曼卡宣言》也没有作出明确界定,但是,笔者在国外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论述全纳教育的著作、文章、研究成果以及与一些国家研究全纳教育的专家的交谈,逐渐加深了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并十分赞同目前在国外较有影响的对全纳教育的阐解。
这种解释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
这种较新的对全纳教育的看法,是由以托尼·布什(Tony Booth)教授为代表的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提出的。托尼的这一概念,将全纳教育引入了更广、更深的领域。全纳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将残疾人接纳到主流学校或普通学校来的问题。“一体化”(integtation )的目的是要解决“隔离”(separation),然而,从许多情况来看,“一体化”尽管将许多轮椅推进了普通学校,留住了椅子,但人却“走”了。
因此,托尼认为,全纳教育研究要探讨的不是“一体化”和“隔离”(integration —separation )的问题,
而应探究全纳和排斥(inclusion—exclusion)的问题。
这个观点在托尼对全纳教育的看法中十分明显地表述了出来,即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
对全纳教育的这种新的认识,已日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通过多次国际会议以及通过各种出版刊物的发行,这种更广义的全纳教育思想已被许多国家广泛接受,并且已在运用这种思想进行实验研究。
“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这种全纳教育的理念,与将全纳教育理解为仅仅是把特殊儿童纳入到普通学校以及将全纳教育看作是特殊教育的范畴的这种狭窄的观念相比,前者是对后者的一个重大突破,后者关注的仅仅是一部分特殊儿童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立足点是“他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前者则关注所有的儿童,立足点在“我们”,“我们所有的儿童”。从“他们”到“我们”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从探讨特殊教育领域的问题转到解决普通教育的问题。因此,这种全纳教育的新的理念。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纳教育已提出了要对普通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思想,即不但要改革目前的普通教育体制,还要改革普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全纳教育同时也提出了改革普通教育的两大方针,即平等和多样化。教育平等主张取消特殊学校(目前的国际趋势是特殊学校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教育平等主张在普通教育中尽可能地减少学生被排斥。教育多样化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
三、几点启示
1.要大力开展对全纳教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
全纳教育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国际上对全纳教育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全纳教育的界说亦莫衷一是。尽管如此,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已为各国所接受。我国从上到下基本都赞同全纳教育,然而,正是由于我国对全纳教育研究不够,在开展全纳教育的气势和规模上以及在全纳教育具体实施中与有些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全纳教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才能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
2.要多学科、全方位对全纳教育进行研究
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在国外最早是特殊教育学单一学科进行的。发展至今,已有众多的学科参与到对全纳教育的研究之中,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是由特殊教育学单一学科在进行全纳教育的研究(近期比较教育学也介入了)。这种单一学科开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全方位、更深入地把握全纳教育的精髓。因此,在我国应促进多学科、全方位地对全纳教育进行研究。
3.要加强与国外全纳教育研究机构的联系
国外之所以全纳教育开展得比较“热闹”,与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有很大关系。据我所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已建立了“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并出版了指导全纳教育的刊物;在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已建有专门培训“学习辅导教师”的学士学位课程,有的还有硕士学位课程;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联合创办了第一个《国际全纳教育杂志》;有趣的是有些专业研究人员在名片上已打出了“全纳教育教授”的牌子。我在国外学习期间,也常参与这些机构的活动,他们经常召开一些小型的专题研讨会,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如何保持与这些机构的联系,加强信息交流,也是开展全纳教育,促进全纳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4.要开展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
国外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已从理论探讨、比较研究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我国在一些地区中也已开展了全纳教育的实验。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实验实际上仍属于一种狭义的全纳教育,并没有涉及到全面的普通教育的改革。笔者有意在我国开展一些小小的试验以取得一些经验来促进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实施。
本文仅对全纳教育的发展和基本理念作了最初浅的阐述,以后还将发表系列文章对全纳教育作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得到有志于全纳教育研究的同仁的指教。
就像20世纪终身教育的理念已为各国所接受并渗入到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一样,本人坚信,21世纪全纳教育的理念必将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引起广泛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