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兴趣 创造 质量 关系 实际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数学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
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现在,我就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学”与“思”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数学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例如,在某一数学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以引导为主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目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创设探究式、自主式学习的课堂氛围,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发现与原有的知识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有效教学质量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堂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的全过程。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五、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敢于尝试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问题思考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数学问题观察生活,使他们觉得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这样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但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认真学习、探索实践新课程理念,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曹才翰 《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尚志 《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贾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带着论文; 新课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