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直过民族”四十年民生发展状况
文 陈明珍 云南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党和政府帮扶下,“直过民族”的民生状况有了很大发展。“直过民族”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经过土地改革,由原始社会末期跨越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云南省目前有德昂、景颇、怒、独龙、傈僳、拉祜、布朗、佤、基诺等9个“直过民族”。其中,独龙、景颇和基诺族属于整体“直过”,德昂、怒、傈僳、拉祜、布朗、佤等6个民族以地区来进行划分,属于局部“直过”。“直过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13个州(市)、58个县(市、区)的271个乡(镇)、1179个行政村,人口共有232.7万人。他们居住的地区称为“直过区”。截至2016年4月,“直过民族”和“直过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乡(镇)有107个、贫困村601个,贫困户18.73万户,贫困人口66.75万人。
时光在工作的繁忙中,不经意间,倏忽地流淌。当我完成了一个科研项目,撰写完研究报告之后,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历,已经十二月底了啊!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直过区”先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直过民族”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直过民族”在党和政府帮扶下,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和多种经营,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如勐海县布朗山乡的茶叶种植和生猪、黄牛养殖成为特色产业,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乡发展甘蔗、橡胶、茶叶、蚕桑等种植养殖业,而粮食、橡胶、茶叶、砂仁、水果已成为景洪市基诺山的五大支柱产业,小耳朵猪、美国落地王鸽、蜜蜂等养殖也进入基诺族家庭,同时,基诺山被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胜地。拉祜族“直过区”种植了双季稻,不少人学会种植甘蔗、棉花、香蕉、菠萝、草果和茶叶,学会编织藤竹手工艺品,增加了经济收入。景颇族、德昂族、独龙族凭借地缘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傈僳族引进大棚技术种植蔬菜。
改革开放以来,“直过民族”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和自身发展观念的局限,“直过民族”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到2014年底,“直过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云南全省总贫困人口的11.6%,贫困发生率达28.6%,高于全省贫困发生率15.4个百分点。
张连长带着知青们走在山脚下的公路上。而所谓公路,其实只不过是包括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车辆压出来的一条土路。
[38]王裕巽估算,嘉靖一朝四十五年,白银采纳总额共计1928100两。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中国钱币》,1998年第3期。
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为改善“直过民族”居住条件,一是在“直过区”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对农民茅草房、杈杈房实施改造,对部分特困户扶持建设木制房屋,实行人畜居住分离。比如,大部分“直过民族”从低矮乌黑的“杈杈房”搬出来,住进砖混结构的小楼房,他们有了自己的卫生间,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党和政府把“直过民族”由生态环境脆弱、远离集镇、交通不便的山区,搬迁到集镇附近、公路沿线和易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在安置点统一规划住房,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上海对口帮扶独龙族发展,共实施7个整村推进项目,为323户建成安居房。为了改善村里的卫生条件,有关部门给村民配发洗衣机,改变“直过民族”传统生活习惯。
2016年3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决定用5年,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到2019年,云南实现“直过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18.73万户66.75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稳定实现“直过民族”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直过民族”聚居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直过民族”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变,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为例,截至2016年底,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全乡种植草果、重楼、花椒、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扶持独龙牛、独龙鸡养殖,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4265元。以独龙江乡马库村为例,该村是贡山县境内最接近缅甸的行政村,共有81户268人,99%以上为独龙族。2016年以来,马库村贫困户已脱贫32户,2017年有建档立卡户12户44人,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646元。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到了2016年,三台山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474.6元增至5602元,2017年底达到6400元。全乡经济总收入从2006年的51865.7万元增至2016年的1.23亿元。
201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逐步在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聚居区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4年免费教育。“直过民族”教育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直过区”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村委会设立了完小,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医疗卫生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直过区”医疗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一是国家不断加大投入。“直过民族”医疗卫生事业获得较大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做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直过民族”“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提高。随着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直过民族”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逐渐减少,医疗负担减轻。三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派遣医疗卫生队进入“直过区”,为“直过民族”建立健康档案。比如,在独龙江乡,医疗队遍访全乡4000多名群众,给每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档案。但是,就目前来说,“直过区”医疗人才仍然紧缺,职业医师少,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差,药品种类少、医疗设备不足、医生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快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组卫生室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为“直过民族”就医提供方便。
住房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直过区”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一是在党和政府帮助扶持下,“直过区”兴办了各级各类学校。有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并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乡村校点布局,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2000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对边境沿线乡、村学校学生实行“三免费”(免教科书费、免杂费、免文具费)教育的决定,从2005年起,“三免费”调整为“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费)。三是适龄学童入学率提高。由于增加“直过区”教育经费投入,再加上部分“直过区”实行扶贫项目与家长是否依法送子女入学挂钩,扶贫项目的安排优先向依法送子女入学的农户倾斜,中小学生辍学率逐步减少。四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了提高教师素质,部分“直过区”教师被选送到内地优秀中等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学习、进修。在国家教育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直过区”一些孩子考入省内外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直过民族”文盲率逐年降低,他们有了自己的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农艺师、医生、作家、教师和文艺工作者。
近年来,砖木结构房屋成为“直过民族”居住的主要房屋类型,党和政府在“直过民族”住房改造中实行政府补助、提供无息贷款、红十字会捐助、民宗局补贴等形式,减轻农民负担,使绝大多数“直过民族”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现在,不少“直过区”新村规划整齐,新房样式统一,新建了平坦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同时,村里还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公益房、公厕、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用设施,实现了“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美丽村庄的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直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到2010年,绝大多数“直过区”实现“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网络。
以独龙江乡为例,到1999年底,独龙江乡才修通了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行政村的公路,而当时乡政府所在地与另外5个行政村还不通公路。由于路况差,到独龙江乡的一般公共汽车无法通行,需要用吉普车接替。遇到下雨天或冬天大雪封路,几乎无法通行,而且公路路面质量差,不足100公里的路,大约需要走七八个小时。2010年1月19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在省级32个部门的合力攻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在独龙江乡实施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04亿元,建成全乡26个安置点1068户安居房,修通水泥公路、沥青公路150公里,通村民小组公路27公里。2014年,全长6.68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标志着独龙江乡彻底告别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从独龙江乡到贡山县城的时间也缩短为4个小时。同时,4G网络在独龙江乡实现全覆盖,“直过区”开启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征程。
(责任编辑 从永刚)
标签:直过民族论文; 党和政府论文; 聚居区论文; 建档立卡论文; 贫困人口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独龙江乡论文; 直过区论文; 云南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