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相关性研究论文

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相关性研究论文

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相关性研究

王 禹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 天津市 300050)

摘 要: 当前,形象价值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竞争越来越重要,声誉风险也被银保监会列为保险公司的七大风险之一,越来越受到保险行业的重视,如何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成为行业研究重点。对于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外在因素,本文通过引入保险业金融生态这一概念进行分析,保险业金融生态包含法律制度、产权制度、保险监管、政府干预、中介体系、信用体系等多方面,它们均是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外在因素后,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建全信用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共同助力于建立良好的保险业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 保险公司;声誉风险;影响因素;金融生态

一、引言

自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保险市场作为金融领域最先开放的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受到世界的瞩目,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重。其中,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声誉风险。从现状看,我国保险行业声誉风险日趋严重,普遍具有低声誉的特征,公众对保险的认同率较低,欺诈误导甚至成了保险的代名词。保险公司为了利润甚至无故托赔、惜赔、无理拒赔;保险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中介机构、保险业务员和代理人进行保险销售时通过隐瞒保险责任、夸大收益、虚假承诺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上经常出现有关保险的负面报道,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负面报道,严重的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声誉。

小切口手术,手术步骤如下:全麻后平卧位臀部下垫薄枕;在患儿耻骨结节外上方相当于外环口处切开约1cm切口,分开皮下组织达外环口;在外环口处提出提睾肌及精索,分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并打开,向上游离至疝囊颈部进行缝扎加结扎,横断疝囊组织,逐层缝合皮下组织、皮肤。

新鲜的鱼肉pH偏弱碱性,pH值急剧降低会影响鱼肉的新鲜度[27]。如表1所示无水保活后pH会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此时机体内无氧代谢升高,导致乳酸含量增加,pH值分别下降0.33、0.42、0.79、0.83。Pottinger[28]等认为肌肉中磷酸肌酸的损耗,乳酸和糖原的积累,也会导致pH值下降。在放入清水中复苏的过程中,鱼体进行有氧呼吸,鱼体内的乳酸被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化,导致其pH升高,与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活时间一定时,pH 基本能恢复到原始水平,这与杨兴等[29]人对鲟鱼进行低温无水保活的肌肉品质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文从保险业金融生态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各种因素,同时给出政策建议,使管理层在日常管理中能够直观的分析声誉风险的状况,及时预警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处理,对提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内涵、特征以及外部影响因素

(一)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基本内涵

原中国保监会2014 年2 月19 日发布的《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有如下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利益相关方对保险公司负面评价,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就是当发生影响保险公司声誉的事件时,由于出现保险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信任程度降低甚至不再信任的情况,影响其经营的风险。保险业以信任作为生存的基础,其安身立命之本就是良好的声誉。整个国家保险行业的环境,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乃至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产生影响。因此,声誉风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风险。由此看出,针对声誉风险的管理,保险公司必须同时关注两方面:一是如何让保险消费者信任保险公司;二是在发生声誉风险后如何重新建立保险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我国对图书出口贸易的观念理解不足。因为我们自己的体制和其他的一些原因,使我们缺乏对出版图书进出口贸易概念的理解。图书出口贸易并不像出口那样简单的一些书,而是输出我们的文化和加强在中国的话语权。原版的书籍出口、中外合作出版,设立海外分公司属于文化输出的范畴,可以采用这些出版业盈利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和对文化的正确态度,把重点放在图书出口的实际影响上。

所有的软弱和勇气、束缚和叛逆,被岁月剪接、拼凑成了小伊,他站起来继续朝看不见的终点走着,或许这才是他的尊严——爱和梦想,无论身处何地、陷入怎样的困境,爱与梦想已经是他的一部分,无法抉择与割弃。他一定会带着它们坚定地走下去,寻找不可能到来的出口。

(二)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基本特征

原中国保监会于2010 年11 月下发了《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该指引界定了保险公司面临的七大风险,其中就有声誉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6.相关技术和人员缺乏。声誉风险的管理,对信息收集、筛选、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相关部门的员工要具备很高的素质,但这恰恰是保险公司的一块短板。

2.传播的速度快。其它六类风险具有共性的特点就是从发生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的。声誉风险却与之不同,往往悄然发生,并且借助当今多元化、高速化的信息渠道迅速传播、蔓延,极短时间之内就会将保险公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Java具有简单性、面向对象、分布式、健壮性、安全性、平台独立与可移植性、多线程、动态性等特点。Java可以编写桌面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分布式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等。同时作为一种分布式语言,Java是跨平台构建高性能互联网架构的不二之选,尤其是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Java因为其简单简洁的语法定义、自动化的内存管理模式、可跨平台的稳定移植性受到人们的信任。

4.严重缺乏声誉风险管理经验。目前,声誉风险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广大从业者对此缺乏知识和研究,经验不足。各保险公司对声誉风险管控程度不一,行业对声誉风险管理缺少科学的认识和管理体系,未能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流程。

5.声誉风险应急处理难度大。声誉风险发生突然、危害程度大、处理难度高,因此要求声誉风险的管理需要全面的、系统化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国保险行业对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没有处理这类风险的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导致一旦出现声誉风险,应急处理难度很大。

1.诱发的因素复杂。与其它六类风险相比,不仅声誉方面的因素可以引起声誉风险,诸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战略风险等其他类风险都可以诱发声誉风险。

(三)影响我国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

(3)保险业金融生态的平衡和优化受到外部环境先天性缺陷的影响。保险经营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但是现今诚信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保险业金融生态的健康,因营销员销售误导而造成的投诉直线上升,骗保骗赔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保险主体自身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加之社会法律环境不完善和行业竞争不规范等因素,间接助长了保险诈骗案件的发生。保险诈骗之风的蔓延,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声誉。在市场环境方面,保险主体的过快增加,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商业车险的保费低至二折,企财险费率由千分之几降到了十万分之几,保险已经偏离了大数法则的基本原理,演变成一种赌博。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严重缺乏有关保险机构破产的法律,不能有效的处置经营失败的保险机构,从而导致风险越来越大,保险业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行政方面,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经常出现在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对保险业金融生态的自然发展产生了严重干扰。

三、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相关性研究

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来说,外部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外部因素,选择从保险业金融生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保险业金融生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保险公司的产权制度、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的监管、政府的行政干预、保险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公众信用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

(一)金融生态的内涵及保险业金融生态的现状

1.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在对金融生态内涵的理解上,学术界主要分为有两大类,一类是金融生态环境观,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改善金融生态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需要从其基础条件或外部运行模式等方面出发。另一类是金融生态系统观,这种观点认为金融生态是一种巨大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金融生态就是指在外部环境中,各金融主体利用自身的调节机制与其他经济成员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动态的、平衡的系统。

1.法律制度环境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保险法律制度环境就是保险主体的经营行为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个整体由直接有关保险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法、合同法、仲裁法、劳动法、继承法等与保险经营行为间接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组成。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可能从某一个角度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对金融生态产生影响,进而会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产生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其对声誉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我国保险业金融生态现状与问题。相对于国外保险业上百年的发展而言,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才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尽管如此,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作为我国最先向世界开放的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行业的主体不断增多,从以前的人保公司一枝独秀到现在的遍地开花,中介渠道的加入和发展、保险协会的出现以及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的成立无不标志着保险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和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资本的不断引入,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保险业金融生态环境一直处在变化当中。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国有保险公司纷纷完成改制并在境外上市、外资被引进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民间资本也不断加入、费率市场改革化进程日益加快,明显改善了我国保险业金融生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保险业金融生态还未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我国保险领域中还存在一些涉及制度结构和环境因素等的根本性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当前,存在于我国保险业金融生态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人力资源过剩。目前,煤炭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现有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煤炭企业对于发展的需求。此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效益与工作效益间的关系不够重视,造成二者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特别是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有着明显的垄断趋势,依然有着国有性质,人力资源复杂,部门层级臃肿,对于煤炭企业的创新求变、加快改革进程等非常不利。不仅如此,在煤炭企业中拥有大量员工,一些身兼要职的人员并没有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产值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将其纳入到人力成本之中,造成人力资源严重过剩。

(1)产权改革不彻底,严重阻碍了保险业金融生态组织的良性发展。我国的经济始于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产权制度改革,但鉴于我国推行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这种方式的劣势在于改革不彻底。由此也产生了影响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产权使用缺乏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产权不明晰。现今,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国有保险公司明显竞争力不足、缺乏市场创新动力,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国有保险公司产权不明晰。产权要明晰,就要求产权具有确定且唯一的所有者,具有排他性、完备性、可分割性及可转让性的特点,表现为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与转让权的统一,以及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反之,就是模糊的产权。对于保险公司经营而言,产权模糊会为正常交易制造障碍,导致保险市场交易费用提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二,公司缺乏规范完善的治理结构。合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相应的职能机构组成,其职责就是对股东以及相关利益方负责。我国保险机构尤其是国有公司,由于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完全,造成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导致其在经营活动中效率低下。虽然近些年,通过股份制改造与上市、引入其他资本等方式,改善了一些原国有独资公司的股权结构,但是占控制地位的仍就是国有产权,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依然突出。

进入技校学习的大部分都是文化基础知识差的初中毕业生,在中学时常常受到教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冷眼,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也不高。进入技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自感低人一等,学习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使之自信心严重缺失,导致自暴自弃,学无动力。其中也有许多人想奋发努力,将来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成天昏昏愕愕、焦燥不安、寻衅滋事,大部分是无所事事地混日子,逃课、上网吧现象严重等等。

我国保险业金融生态组织的健康成长,受到产权制度缺陷的严重制约:一是保险公司只看重短期成效,往往采取短期行为,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眼光,只重规模不重效益;二是恶性竞争不断加剧,一些新进入市场的主体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规模,往往不顾成本采取恶性竞争的手段,最终导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为经营留下严重隐患;三是经营目的异化,一些保险公司将保险经营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并不考虑持续经营和服务;四是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道德风险严重。

(2)薄弱的保险监管体制无法保证保险业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保险业金融生态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效率受到保险监管体制的重要影响。保险监管体制在推动保险机构种类增加、规模扩大,改善保险机构资产质量,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引导保险业金融生态向着功能增强、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方向发展。原中国保监会自1998 年成立以来,在全国直辖市、各省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派出机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监管体系,起到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薄弱环节还存在于我国保险监管体制之中。一是重视规模提升,轻视效益提升。虽然我国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旧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盲目的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向发达国家看齐,不能用揠苗助长的方式,过分强调做大、强调发展速度、忽略效益。二是重视市场行为监管,轻视偿付能力监管。相对于欧美等保险发达国家重视偿付能力监管而言,原中国保监会更注重市场行为监管,主要监管精力集中于维护市场秩序,打击恶性竞争上,对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缺乏市场退出机制。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具有相对健全的准入机制,但尚未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整个保险市场一直处于只进不出的局面,对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生存的主体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四是重视保险社会管理职能,忽视损失补偿职能。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是保险的基本职能,而社会管理只是一个派生职能,不能舍本逐末。

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其业绩便会增加,利润也会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就水涨船高。员工福利待遇提升后,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也会提高,间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公司的声誉便会越来越好。但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公司经营便会出现困难,利润便会减少,员工的福利待遇出现下降甚至出现裁员,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下降,公司的声誉便会越来越差,声誉风险发生的概率便会上升。其他外部因素诸如公众风险意识、市场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法律制度、监管措施等等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声誉产生影响。

第三,权利寻租和腐败现象严重。寻租的结果是损害公共利益,增加了个人收益,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作为国有保险公司,其最大利益是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管理层作为国有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人,最大利益是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由于国有保险公司薪酬结构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管理层的任职及薪酬与经营业绩无关,因此当公司利益和管理层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层将倾向于保障自身利益,同时由于国有保险公司产权主体划分的不明确,难以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客观上降低了管理层设租、寻租行为的风险。

(二)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的关系

保险公司的声誉与其他事物一样,都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保险公司本身因素可以影响其声誉,金融生态等外部环境对其声誉也能产生影响。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产生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会因为行业处在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下而大大的降低;相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和谐,也会大大提高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例如,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AIG遭遇重创,市场纷纷传言AIG 将要出售其亚洲资产,投保人对其未来的偿付能力产生质疑。2008年中期,AIG 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纷纷遭遇退保潮,其后上海、广州等城市也被纷纷卷入退保潮,友邦在内地新业务的扩张上举步维艰。可见,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会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因此,保险公司要想降低声誉风险的发生概率,必须主动维护其所处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保险公司在外部金融环境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保险公司应当设计出可预防声誉风险的有效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3.危害的范围广和程度大。相对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而言,其他六类风险仅仅危害保险公司自身,最多就是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但是,声誉风险的危害却不限于此,其危害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其他风险。声誉风险发生后,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其它类风险,造成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的多方面损失,危害到公司的声誉质量、经营结果乃至生死存亡,更有甚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引发声誉危机,通过连锁反应威胁到行业其他公司的声誉,影响全社会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更加严重时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恐慌,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给社会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金融生态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

表1显示:对A组运动前和运动后所测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和疲劳三项指标的平均分数分别为 17.83 分和19.17 分、9.17 分和 8.67分、11.08分和11.21 分,经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所得,A组运动前和运动后积极幸福感得分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慢跑对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获得是有正向作用的。但是在心理烦恼和疲劳得分方面,对运动前和运动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例如,新修订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尽管新修订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拓展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但是这个规定采取的仍是正项列举法,即没有指明的业务不能开展,尤其是《保险法》明确了“保险公司不得兼营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业务。”这一立法精神恰与国外通常采用的“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的负项列举法相反,不利于金融机构在未禁止业务领域开拓创新。正项列举法的运用虽然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扼杀了金融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一旦这种境况发展到一定程度,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销售误导等恶性竞争手段来抢占市场,公众对保险公司的信心逐渐丧失,声誉风险就随之而来。因此,制定法律法规时既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也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从而提高保险业声誉。

2.公众风险意识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风险也受到公众风险意识的影响。我国公众对于声誉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够重视声誉风险的危害,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声誉风险一旦形成便会迅速传播,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的程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因此,要想更好的预防声誉风险的发生,有效的降低声誉风险的危害,保险公司应当注重公众教育服务与保险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普及保险知识,教育保险消费者如何正确使用保险产品,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公平交易、协调共赢的良好环境,也能促进保险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The time dependence of power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filament size by comparing it to the state-variable plot. This comparison is plotted in Fig. 7.

3.中介服务体系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中介服务体系的不规范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保险中介机构在未经保险公司授权的情况下,非法开展保险经营,欺骗保险消费者;二是一些保险中介机构以虚开发票方式,协助保险公司套取费用,造成数据不真实以及小金库等违法违规问题,影响保险公司正常经营;三是一些修理厂、汽车4S 店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人为制造假赔案,牟取非法利益;四是部分代理营销员采取虚假承诺等手段骗取保费,这些问题对保险业的声誉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2013 年的“泛鑫事件”,给保险这一追求诚信的行业蒙上一层阴影,这类事件一旦增多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声誉风险。可见,中介服务体系对保险业声誉风险的影响很大,要想降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发生,必须健全中介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

4.市场信用体系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市场信用体系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保险公司缺乏诚信。由于保险业务专业性较强,加之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投保人在投保前后都难以了解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导致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假保单屡见不鲜,客户在出险后若发现是假保单,无法获得理赔,就会对保险产生不信任,严重影响保险业声誉。有的保险公司对营销员缺乏管理,导致其利用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欺骗客户投保,严重危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有的保险公司理赔服务不到位,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风气。还有的保险公司为了争抢保费资源,采用高手续费、低费率、给回扣等恶性竞争甚至违规经营手段,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

图1、2、4、5表明,当Fr>1/π时(层结稳定度弱),接近地形的流线与地形相关函数形状大体相似,在地形的下风方水平方向无波动出现;受地形影响的大气波动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当1/π>Fr>1/(2π)时(层结稳定度有所加强),呈现波状的气流不仅出现在地形附近,还出现在地形的下风方,且波动向上仍有所减弱。当Fr<1/(2π)时(层结稳定度强),在地形下风方的大气中层形成一支急流,再往下风方,该急流又分为两支,一支位于大气高层,一支位于大气低层,并又会在大气中层再度汇合;在该急流的一侧或两侧,有转子出现。该结论与古特曼所给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第二,保险中介以及代理人缺乏诚信。个别代理人为获取保费不择手段,展业时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夸大保险责任、隐瞒除外责任、夸大收益,误导客户投保。个别代理人利用保险公司的管理漏洞,使用空白保单骗取客户保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在银行设立网点,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存款变为保单,给储户造成损失。这些行为对于保险行业的声誉影响极坏。

第三,投保人缺乏诚信。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在投保时,投保人应据实告知保险公司所有有关的重要事项。有的保户投保动机不正确,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带病投保骗取保险金。有的投保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以伪造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夸大损失程度来骗取赔偿金。还有的企业投保人,故意制造火灾等保险事故,骗取保险赔偿。这些行为,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了恶劣影响,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

可见,若要预防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必须加快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行业和消费者的诚信意识,使全社会拥有一个好的信用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金融生态环境长久有序的发展。同时,法律法规也是实施声誉风险监管的基础,监管体系能否发挥监管作用就要依靠金融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因此,我国法律法规应该与时俱进,对不适合保险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经验,结合我国保险业的情况来制定声誉风险监管制度,设立专门针对保险业声誉风险的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保险业金融生态环境。另外,为了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有意破坏保险业发展的机构和个人,从严处罚,加大其违法违规的成本,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

保险行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不仅仅指金融方面,还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和全社会的素质等。金融生态对保险业声誉风险的影响很大,所以只有通过加强全社会的教育,提高素质,才有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降低外部风险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成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加强全民信用教育,重塑“诚信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四)建立并完善声誉风险监管体制

我国声誉风险监管体制尚不健全,应当充分发挥银保监会、各地银保监局的作用,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将声誉风险监管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保险公司行为。采取同业监管和舆论监管的措施,建立保险公司声誉风险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保险公司声誉进行评价,及时防范声誉风险的发生。

(五)提升监管部门对声誉风险的监管水平

我国保险业发展日新月异,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需要不断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来适应。通过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先进的监管技术,在保险监管工作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以应对未来日趋复杂的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田盛兴.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张勇.商业银行声誉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

[3]陆岷峰,潘晓惠.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0(05):15-18.

[4]韩雪萌.从根本上保障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N].金融时报,2009-09-09.

[5]陈华,张艳.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0(02):24-28.

[6]王国军.保险业:声誉、功能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01):57-59.

[7]赵国宇.独立审计声誉机制及其缺失下的审计合谋行为[J].当代经济,2012(02):104-107.

[8]徐悦薇.浅谈我国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57-159.

[9]陆岷峰,张玉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体制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0(3):32-36.

[10]董悦琪.浅议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J].上海保险,2011(06):46-47+61.

[11]周城.关于加强保险业声誉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2-11-15.

[12]李画.声誉乃保险业安身立命之本[N].中国保险报,2011-09-23.

[13]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3-77.

[14]余津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10):60-63.

[15]张忠义.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保险,2013(12):49-51.

[16]方华.周延礼:防范险企声誉风险重在转换经营理念[N].金融时报,2011-09-23.

[17]梁乃丹.由乔布斯去世看保险声誉[N].中国保险报,2011-10-14.

[18]刘晓剑.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19]傅强,张东风.关于我国保险生态问题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05):83-89.

[20]袁博.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企业的动态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1]谢柳.保险中介:好马还需鞭策[N].中国保险报,2008-09-05.

[22]李卫东,翟立宏,罗智琼.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研究,2010(11):155-168.

[23]王明梅.对金融生态理论内涵的再认识及改善金融生态的建议[J].特区经济,2006(12):173-174.

中图分类号: F8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4392(2019)07-0053-07

(责编:李文君 校对:赵明晓)

标签:;  ;  ;  ;  ;  

金融生态与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相关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