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骨外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包括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34人。对临床6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41个月进行跟踪回访,发现恢复优良患者有49例,良好有8例,一般有2例,无改善1例,恢复优良的患者占总患者的81.7%。结论:胸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诊断时应辅以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治疗胸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中以手术减压较为常见,具体手术方法方式可根据挤压的部位以致压物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诊断
胸椎管狭窄症为脊椎狭窄症中的一种,相对于颈椎狭窄和腰椎狭窄症发病较少。一般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其主要病因为胸椎的退行性病变以及先天发育不良。一部分患者也由于炎症、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外伤等造成。本病初期表现并不明显,主要为下肢轻度麻木,无力,血液循环不良,通常先出现单侧下肢症状,之后累及双侧下肢。严重的患者出现间歇性坡行,大小便功能障碍,胸部有闷胀感。本病在进行保守治疗时,只能改变部分表面症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所以我院对于6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包括男性患者45人,女性患者15人,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51.5±2.5)岁,病史7—12个月,平均(6.1±1.2)月。全部患者均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无精神疾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准确表达出术后自身感受,能够按照要求配合医生治疗。明确手术类型以及术中可能出现风险【1】,并在手术同意单上签字。
1.2临床表现
由于胸椎狭窄症的症状较复杂,并且有进行性加重,现针对全部患者现阶段存在的症状进行记录,33例患者有双下肢麻木肿胀症状【2】,10例患者有间歇性坡行的症状,12例患者有胸部束缚感,3例患者患有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患者有轻度截瘫症状。
1.3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患者采取直立站姿,对胸椎正侧位进行检查,检查显示椎体骨质增生,两侧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关节面呈矢状位,椎弓根变粗,间距缩小,椎板增厚,密度增高,轮廓不清晰。侧位片:可见大面积骨质增生,椎间隙变小。CT检查:椎管直径变小,黄韧带骨化,关节增生肥大,发现骨性黄韧带、骨性后纵韧带,部分软骨结节压迫椎管,椎管变形,也可见韧带增生以及融合现象出现。核磁共振检查:黄韧带骨化,脊髓受压变形【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手术方式
如果胸椎管狭窄已经确诊,只能选择手术治疗,保守理疗方法改变不了任何症状,所以现根据胸椎挤压的部位以及致压物的位置进行手术方案制定。第一种:针对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此种类型是常见的胸椎管狭窄类型,压力主要受脊髓后方的压迫,此种类型易导致瘫痪,根据其踏破位置可以行椎体后壁切除术,本方法主要是将椎板,椎间板黄韧带,以及胸椎后方的一部分结构进行完全切除,术中要注意减压要完全,直到没有压迫胸椎管的部位。第二种:中下胸椎间盘突出或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侧前方减压手术 ,此种类型主要压力来自于脊髓的腹侧,我们主要针对突出的椎间盘或者是骨化的后纵韧带进行切除【4】。第三种: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360度脊髓环形减压术,这种类型的压迫特点是脊椎的压力来自于四周,呈环形压迫,上胸椎生理结构为后凸,如果单纯行将后方压力减轻,前方压力依然没有解除, 并且椎管内动脉不能顺利延伸至上胸椎,因此术中易发生脊髓缺血,导致损伤脊髓生理功能,前方减压方法如果采用劈开胸骨或锁骨,此种方法危险度极高,损伤性特别大,易导致瘫痪。一部分患者进行全脊椎切除,但是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大,手术风险也较大,一般患者不易接受。近10年在临床上实施脊髓环形减压术效果特别好,伤害较小,手术成功率高。具体办法为:可对椎体进行后方压力解除,分离并保护肋间神经,将椎体刮磨至后壁水平位 并将椎体的后部分根据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去除,严重患者可以切除部分硬脊膜,完成脊髓中前方的减压。
1.5疗效判定
功能评级结果分成优良,良好,一般,无改善。优良:治疗后原有症状消失,可正常生活;良好:症状减少将近80%,行走无障碍,双下肢麻木感消失,大小便功能恢复正常;一般:症状与术前改变不大;无改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还有所加重。
2结果
术后3-41个月进行跟踪回访,发现恢复优良患者有49例,良好有8例,一般有2例,无改善1例,恢复优良的患者占总患者的81.7%。
3讨论
胸椎管狭窄在临床上相对于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发生率较低,不是很常见,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往往不会针对胸椎进行单独的检查,大部分患者都会常规的检查颈椎和腰椎【5】,所以单凭症状无法对胸椎管狭窄进行诊断。现在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在表明症状后,进行X光片,CT,以及核磁共振来联合检查,全方位检查可以详细的检查出患病具体位置以及患病形态,进而对本疾病进行确诊。综上所述:胸椎管狭窄症诊断时应辅以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治疗胸椎管狭窄的唯一有效为手术减压法,具体手术方法方式可根据挤压的部位以致压物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并且手术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方.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9):575-577.
[2] 刘宁, 陈仲强, 齐强, 等. 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与神经损害的关系[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7): 481-484.
[3] 孙垂国, 陈仲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要点[J].脊柱外科杂志,2007,27(7):481-484.
[4]陈仲强, 党耕町, 刘晓光, 等.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选择[J].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 (4): 197-200.
[5]陈仲强, 孙垂国, 党耕町, 等.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16 (7): 485-488.
论文作者:王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胸椎论文; 患者论文; 韧带论文; 症状论文; 脊髓论文; 手术论文; 管狭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