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数学学习论文_穆红娟

课程改革中的数学学习论文_穆红娟

呼兰区实验学校(150500)穆红娟

1 数学学习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计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心理规律?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并没有形成共识,尚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1.1 数学学习的实质。数学学习的实质,牵涉到两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对象——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二是数学学习作为一类学习活动——学习的实质的什么?学习的本质问题,则是各种学习理论分野的焦点,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或联想主义)学习理论和以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等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

对数学本质的不同理解和学习实质的不同看法,给我们认识数学学习的实质增加了难度,就中小学学生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学习活动是受数学课程规范的、在学校情境中进行的,它不同于人类一般的数学学习。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由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倾向的变化过程。

这里的行为或倾向,包括学生在外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

1.2 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理论——实践——结论”的模式,与数学家的思维模式相比,必须经历逆转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课程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数学课程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他是联结教师、学生的桥梁。教师按课程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则根据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学习。因此,数学课程反映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切数学学习活动。

3 从数学学习看课程改革3.1 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教训。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实际上是数学课程与学生适切性问题,他与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切性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人格得以完善,又能兼顾社会的需要,看来“大众数学”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比较合理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9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数学课程体系,将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切性与学生适切性置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后者,可以说达到空前的地步。

3.2 从数学学习看书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各个特定阶段(如初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它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这些规定,必须考虑学生达到的水平。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在思维发展顺序上统一,但达到各阶段的时间有差异。从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几方面发展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论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已“初步定性”或成熟。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必须考虑这些特点。

3.3 从数学学习看书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对大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难易适中的,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适应。这些内容应该是以前数学学习的发展,是今后数学学习或就业的准备。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机制(元学习)得到发展。数学课程的内容过于直观、易懂,有益于学生较快获得数学知识,但对数学经验积累较少,至于更有意义的学习机制的发展就微乎其微。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发展和全貌,增加广泛的背景知识,体现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内容是极有价值的,学生可能会受益终身。

论文作者:穆红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课程改革中的数学学习论文_穆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