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号码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例(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例(84.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死偏瘫患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87-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未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1]。因此,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号码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为36~80岁,平均年龄(61.6±5.4)岁,病程3.5h~6.5d,平均病程(2.5±1.2)d;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为38~84岁,平均年龄(62.3±5.7)岁,病程3h~8.5d,平均病程(3.2±1.7)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了解脑梗死偏瘫的相关常识,提高自身有关脑梗死偏瘫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实验组则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内容为:①增加沟通。护理人员除了基础的护理需求外,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尊重患者个人意愿和隐私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生活上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洗脸、沐浴、喂食以及处理粪便等日常活动。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耐心的态度和温柔的语言,避免说出不当语言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受,造成患者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②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和认知情况,采取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为患者讲解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并告知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的重要性,树立患者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有关患病不同阶段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家属说明目前患者的患病情况,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和协助,使得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顾;③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由于长时间用药,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反应,造成患者痛苦感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极大程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 17.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χ2值核算,利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心理情绪的改善情况
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例(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例(84.00%),卡方值=9.828,P值=0.002,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根据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不同心理情绪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使得患者重新返回社会和日常生活中[3]。
经过研究和讨论,心理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例(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例(84.00%),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通过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刘雪莲[4]等人研究结论相吻合。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脑梗死偏瘫患者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8-20+24.
[2]凌玲,黄志玉,陈世利,曾庆蕊.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5,41(04):292-294.
[3]张荣华,邓玉蓉,段爱琴.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200例临床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21):137-139.
[4]刘雪莲,蒋茶英,陈闯宏.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06):753-755.
论文作者:龙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