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檬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檬

(巴中市中心医院 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观察组。结果: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远远低于健康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6.67%;观察组漏诊率为13.34%。结论: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诊断性,降低了误诊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急慢性白血病;临床;应用效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45-02

本研究选取我院白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名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名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入本院30名体检健康人。观察组女性患者有18例,男性患者有12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大约是(37.23±1.35)岁。其中有20例属于急性白血病,年龄6.4~68岁,平均年龄(36.35±1.87)岁。有10例属于慢性白血病。年龄7~65岁,平均年龄是(35.4±2.2)岁。选取的对照组是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女性患者有17例,男性患者有13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36.13±4.35)岁。两组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资料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取血液放进真空抗凝管内,混匀。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抽取的血液。2h内必须完成标本检测,长时间放置标本,干扰因素增加,检测结果误差加大。分别检测受检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并记录下检测的全部数据,最后进行对比分析。

血片的复查标准:3.5×l09/L≤白细胞值≤l2.O×l09/L;70×l09/L≤血小板板值≤600×l09/L;100g/L≤血红蛋白量≤180g/L,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慢性白血病组的C反应蛋白为(188.3±7.8)mg/L,白细胞为(1O5.23±4.23)×109/L,血红蛋白为(36.4±7.9)g/L,急性白血病组的C反应蛋白为(111.3±8.9)mg/L,白细胞为(89.23±5.63)×109/L,血红蛋白为((34.4±6.9)g/L,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为(40.97±7.2)mg/L,白细胞为(10.23±3.23)×109/L,血红蛋白为((122.78±5.9)g/L,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远远低于健康体检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慢性白血病,有1例被诊断为局部感染,1例被诊为紫瘫,漏诊率为6.67%;观察组30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有3例被诊断为局部感染,1例被诊为紫瘫,漏诊率为13.34%。

3.讨论

3.1 急慢性白血病的致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白血病根据发病的缓急,将其分为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多发病急,自然病程多在半年之内,半年内不能得到很好治疗,患者将会丧失生命,为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慢性白血病病程较缓慢,病程长于1年以上,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出现分化停滞,症状比较明显,易发现,易诊断。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患有局部感染,局部出血等非典型症状,为诊断带来困难,为此采用血液分析仪对结果进行检测,可提高检测准确度。急慢性白血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即为化疗。针对疾病的不同,化疗药物也不同。乌苯美司胶囊可以激活和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急慢性白血病均可使用[2]。慢性白血病根据发病特征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治化疗方法,其化疗程度弱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程度,但两种疾病均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增强抵抗力。

3.2 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临床常以血常规作为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手段,血液分析仪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血液样本中细胞的体积、表面结构等,进而对各类细胞进行分类计数,作为检测血常规的工具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对患者的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3.3 血液分析仪的不足与改进

有研究表明[3],应用血液分析仪可通过判定血液样本中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量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可对白血病进行正确诊断。但由于血液分析仪仍不能准确判定异常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毒性细胞。且由于仪器因素、医师操作不规范等外部因素,会造成不同仪器测量值的差异,故临床检验表明应用血液分析仪诊断急慢性白血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此要求医师在根据血液分析仪的测量结果进行病症诊断时,应充分掌握相关仪器所对应的正常值,并将血常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诊断性,降低了误诊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玲.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2013,5(30):937-958.

[2]张翠平,陈吉成.应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液的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9):347-348.

[3]安新业,纪冰,付明霞。S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9(17):225-226.

论文作者:陈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陈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