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黑龙江北安 164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剂量和对药物的依赖,缩短病程,整合人格,纠正错误认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02-01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简称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常见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1]。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容易哭泣,但为广泛焦虑状态的反映,并非提示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很常见,在1年时间内可影响3%~5%的人群,女性两倍于男性,常与应激有关,此障碍通常开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目前治疗焦虑症多局限于抗焦虑药物,其明显的缺点为副反应多,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2]。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依赖出现撤药反应,个别病人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为此,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并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比进行疗效观察,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36.79岁;病程均在1.2~6.1年之间,平均病程3.2年;其中39例为女性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19例,联合治疗组20例),21例为男性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11例,联合治疗组10例);均没有心脑血管病史、药物依赖患者,也没有妊娠或者哺乳妇女。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所有患者本人同意,并通过医院检查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确诊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
1.2 诊断治疗方法
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递增法口服给药。初始时帕罗西汀10mg/d,劳拉西泮1mg/d;1周内增至帕罗西汀20mg/d、劳拉西泮1~4mg/d。平均2.6±1.5mg/d,观察8周。并且联合治疗组于用药第4周末开始逐渐减少至帕罗西汀10mg/d、劳拉西泮0.5~1mg/d维持。
对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1)首先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运用认知心理学知识对病人的症状给予科学的解释,增加病人治愈的希望和信心。(2)及时发现病人的不合理观念,改变病人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的和歪曲的认知,以一定的行为经验的结果,帮助病人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知。(3)每日1次放松训练40分钟/次,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每周行为计划,教会病人如何识别、评估、控制和矫正他们的不恰当的害怕想法及其行为来达到减轻焦虑症状。(4)每次会晤病人要交谈领悟经过及行为治疗实践,并作出书面记录。
1.3 判断标准
采用四级疗效和SAS、HAM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显效率为评定指标,减分率≥75%为痊愈,50%≤减分率<75%为显效,25%≤减分率<50%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两组分别采用SAS、HAMA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6、8周末各评定1次[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为痊愈的有4例,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76.0%;联合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为痊愈的有8例,显效的有9例,有效的有6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焦虑障碍是社区人群中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广泛性焦虑又是临床常见的类型。它以慢性焦虑为特征,容易复发和再发,难以自愈。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精 神生活,是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 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觉,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4]。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了病人的错误认知,学会识别,自我纠正,临床症状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剂量和对药物的依赖,缩短病程,整合人格,纠正错误认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意义[5]。
【参考文献】
[1]宫艳芬.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2:151-153.
[2]张玲,潘润德,陈强,唐海宁.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02:125-126.
[3]冯冬梅,韩自力,甘露春,刘金英.认知疗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3,04:407-408.
[4]户娟.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0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2,18:75-76.
[5]刘若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04:70-75.
论文作者:吴超全,胡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0
标签:认知论文; 患者论文; 广泛性论文; 常规论文; 疗效论文; 焦虑症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