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发现现在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或许因为一次老师很平常的批评就会很沮丧,因为日常工作的琐碎没有及时注意到孩子进步,疏漏了表扬,也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热情。这些情况不仅仅在科学课堂在其他学科也非常常见。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像一二年级的孩子你表扬一句“你很厉害!你真棒!”或者奖励一根棒棒糖,他们就会满足。再小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同伴、老师、家长积极的评价,或者说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看到希望,给他们自信和勇气。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适时地运用“很好”、“回答很有见解”、“思考成熟”、“精辟”、“如果能……会更好”等评价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得到正面激励,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并且喜欢和享受在学校的时光。而我们一线的老师每天都在接触学生,每天教学的课堂中就是我们发挥评价语和点拨语的最佳时间。
一、教师的评价点拨语要真诚得体,善于调动积极性
我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和点拨语,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依据科学新课程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导向对话,促成互动,在倾听中科学判断、及时评价、灵活点拨,减少和淡化讲授性语言,重视和突出评价性、点拨性语言的运用,并尽量使教学中评价点拨语言恰当得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生成性。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刚刚工作的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厌学,不喜欢来学校,很多学科都不太喜欢,家长也很头疼,但是毕竟还是孩子,家长只能耐心的等待他的改变。他参加了我的科技模型社团,我发现他在制作的时候很专注,作品还是有点难得第一次做。我邀请他做助教小老师。他很不确定的看了我一下,表情有点复杂,估计是不相信我说的话。我把他做的作品让其他学生传阅了一下,很多小朋友羡慕不已,都投来了赞赏的眼光,有的还主动去请教了。这个时候我观察了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应该是很享受这种过程吧。第二次我邀请的时候他答应了。在接下来的一年社团中,明显觉得他自信提高了很多,自我认同也好了很多,最关键的是自我的约束和管理有非常大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见,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点拨是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改正错误、加深理解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课堂师生对话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评价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的评价点拨语要抓住关键,相时而动,富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而是应该做一个有效的提升者。这几年的教学,让我惊奇的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懂的远比我们想的要多的多,上课的时候有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坐不住,“不认真”,后来了解下来是这些所谓的新知孩子早已经通过一些课外书、网络接触过了。现在的孩子获得新知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多。所以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大部分要做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教,而是适当的时候引导和提升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很勇敢的说错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事实是他的想法和正确的答案不一样。虽然错了,但是我还是让他讲解了他的依据,在他解说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孩子思维逻辑很强,虽然只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如果授课教师只是一味地以“好、对、不对”来回应。究竟怎么个好法,好在何处,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有对或者不对,都要说清楚,这样学生即使不答案不对,但是他有了思考的过程,对于他来说收益也匪浅。在每日的课堂上教师能抓住学生这点疑问及时点拨,把学生不会想、想不到、想不通的时候,恰当地启发,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的评价点拨语要以对话为基础,富有生成性
生成性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充满弹性的,教学设计的弹性化是一种宏观要求,它必须借助具体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教学设计虽然都是提前写好的,设计好的,但是实际教学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改动。科学老师一般教的班级较多,在第一个班级或者第二个班级上完,教学设计就会适当改动。而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点拨语言对学生的思路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在引导、评价、点拨时,要集中精力,调动全部的智慧,要随时捕捉精彩瞬间,调整原来的教学程序和内容,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动态生成的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有效发展。
教师充满人情味、生动精彩的评价点拨语言,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让学生重拾自信的光芒,让学生体味思维世界的神奇。新课程的评价是师生共生共建的结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它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在促进着教师的成长。愿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转变教育观念、锻炼应变能力、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科学修养,让自己的评价点拨语言变得更精彩、更艺术!
论文作者:季方方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科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言论文; 《成功》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