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中需要研究的几个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工会工作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翻阅杂书,读到几则国外的著名效应,联想我们的工会工作,感悟良多。笔者以为, 这些效应对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颇具借鉴意义,特记录下来,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一、马太效应
《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有一段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世人把这种对富有的还要再给,对一无所有的继 续剥夺的作法,形象地称之为“马太效应”。反思我们的工会工作,类似马太效应的现 象可谓不胜枚举。譬如在评先评优时,名目繁多的荣誉与奖励往往集中在经济效益好的 大企业、大公司上,或是具有一定职能优势的行业和部门。笔者查阅了近些年“五一” 劳动奖状和奖章、各级劳动模范及各级模范职工之(小)家的评选表彰情况,发现获奖的 单位和个人大多是一个地区的知名企业和企业家,金融、电力、税务、邮电、医院等行 业部门也是榜上常客。同时笔者了解到,他们不仅常享受荣誉(有的已对获奖习以为常 ,近乎麻木,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而且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关照、支持与实惠也相 应较多;而大多数缺乏竞争优势、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尽管工作中的付出远远高于他 人,而荣誉是与之无缘的,不仅如此,还要遭受更多的盘剥与掠夺,忍受更多的白眼与 冷落。
工会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政策中的关注优势产业、扶大做 强是根本诱因,其直接导致各级工会(尤其是工会领导机关)也把工作重点或注意力放在 大公司、大企业上,并由此忽视甚至放弃其他企业的工会工作。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 于一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热衷于搞评先评优,热衷于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为小团体和 个人捞取一定的好处,对如何履行表达和维护的职能则研究不够、工作不力,或是不愿 去做这种费力难讨好的工作。
马太效应的泛滥对工会工作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笔者建议: 一是各级工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抓组建、促维权上,多 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弱势企业、弱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职工 群众谋取利益。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的督导,改革工作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保证 工会工作的政令畅通,保证各项具体职能(尤其是表达和维护的基本职能)的落到实处。 三是严把评先评优的关口,奖励对象、条件、原则、标准要力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严防人情奖、关系奖、金钱奖的出 现,真正使评先评优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全面的作用。
二、蝴蝶效应
紊乱学有一个著名的设想: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 几星期后可能变成席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紊乱学将这种极小的起因,经过一定时间, 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巨大复杂的事物的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纵观一 部工运历史,蝴蝶效应的现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远的比如我国上世纪20年代,当时波 澜壮阔的路矿工人大罢工,其起因从大的方面可说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劳资矛盾所 引发,从小处来看无非是个别资本家工头与工人之间的摩擦演变升级而成。近的如目前 已被党中央国务院所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的拖欠农民工资问题,当初仅是一 位身份卑微的重庆村妇直谏温家宝总理,从而被国人广泛关注的。
蝴蝶效应启示我们:工会工作必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这绝不是大 话套话。正如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中所要求的那样: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克 服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知晓他们的冷暖 ,反映他们的要求,时刻牢记“工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职工群众”。同时,我们要把 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作为工会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勿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每一名工会干部都要 牢记自身使命,自觉履行自身职责,尤其是在当前国企改革的攻坚时期,一定要和职工 群众打成一片,多发现苗头并解决在萌芽状态,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通过 每一名工会干部的模范行动,使工会的旗帜永不褪色,使工会的性质永不改变。因此, 这既是改进工会干部作风的问题,更是关系工会组织存在发展的问题。
三、布里丹效应
丹麦哲学家布里丹写过一则寓言:一头小驴在干涸的河滩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青草 ,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结果在长时间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人们把这种长时间 在两种以上方案或目标中犹豫不决,难做决断的情形称之为“布里丹效应”。历史上类 似的实例是很多的,石达开的失败就是如此。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3万多 将士撤退至大渡河边,当时对面并无敌人防守,他的军师有的建议立即渡河,渡过一部 是一部,也可掩护后续部队;而有的则认为小股过河部队抵挡不了突然出现的清军大队 人马,应等后勤辎重上来后一同渡河。石达开在两种意见中犹豫不决,一直拖到第二天 ,河水陡涨,部队已无法过河;待到水势稍平,对岸已被清军占领,在两岸敌军的夹击 下,石达开率众将士苦战一个多月最终全军覆没。
布里丹效应所引申的是关于决策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在工会工作中如何正确 决策,避免“布里丹小驴”悲剧的重演呢?我认为首先要有准确的前瞻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我们所进行的决策,都是制定未来的工作(行动)方案,必须对形势(事物) 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使形成的决策切合实际,促进工作的开展。近些 年来,不少基层工会反映企业大面积改制后经费难收、工作难有新起色,一味地盼望上 面给政策、开口子,一味地怨天尤人,导致工作相当被动,是值得工会同志很好反思的 一个问题。其次要果断果敢,切莫求精求稳。决策如果条件允可,当然愈精确愈好。但 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过分追求精和稳往往丧失大好时机,抓住时机 果断决策反而能得到精和稳的结果,这是个矛盾的辨证统一体。我们工会工作决策与其 他决策一样,犹如从流沙中找出稍纵即逝的金粒和珍珠,必须当机立断,不可奢望方方 面面的条件成熟和全部有利因素齐聚拢来。再次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寻求最优决策方 案。“两利相衡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这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各个方 案的利弊,择利避弊,最终实现决策目标。比如基层工会组建,当前正确的选择应是总 结吸取过去组建的经验和教训,从恢复、健全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入手,将工作重点逐步 转移到农村乡镇、街道社区上来,并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方 式方法,使工会基础工作得到有力的夯实。
四、门坎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带领学生与市郊的一些妇女(A 组)交涉,提出要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装一个安全行车的标志,两周后又提出大一点的 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上一个安全行车的大牌子。同时,又向另一些妇女(B组)交涉 ,直接提出第二个即在门前竖大牌子的要求,结果A组接受第二个要求的人占63%,B组 能够接受的仅为22%。为此,心理学家把这种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要求, 接下去往往会接受更大的甚至有违自己思想的现象,称之为“门坎效应”。
我们暂且不用探究“门坎效应”试验的初衷,但其揭示的深刻道理却能帮助我们改进 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工会工作的全面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新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工会组织尤其是基层工会工作的对象、 环境、条件等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如果我们思想上因循守旧,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方式方法,就必然步履维艰走进死胡同。这里仍以工会组建为例,大家一致认为 组建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这一块,但无论下多大力气,工作 的推进总是很艰难,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工会组建工作的新突破 ,笔者认为一方面工会干部要更新思想观念,尤其是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位置 上全面分析问题:企业都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的,如果组建工会,企业老板所担心和顾 虑的是工会组织会“过多”地替员工说话,与自己对着干,同时多个机构就多份开支, 还要上缴工会经费,这样会增加企业成本,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体验不到工会组织的 积极作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另一方面可借鉴门坎效应的做法,采取分步走 的形式推进组建工作。譬如首先进行办点示范,选择基础较好、条件成熟、老板“开明 ”的民营企业开展工作,把组织建起来,把活动开展起来,把工会组织的形象和活力展 示出来,发挥好工会组织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注重向 企业老板宣传《工会法》,组织他们到示范点参观学习,切实增强组建工会的意识,亲 身感受组建工会的现实意义,使他们通过“算账”对比,认识到组建工会是“只赚不亏 ”的好事。最后,争取党委重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大面积地铺开组建工作,力争 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作用发挥好一个,不断开创工会组建工作新局面 。在哲学词典中,方法论是很重要的一个词条,只要广大工会干部不断加强学习,在实 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注重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那么,我们的 工会组织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显示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就 。
发稿 张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