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护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朱向阳

观察心理护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朱向阳

南通是肿瘤医院 朱向阳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与心理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的护理措施,心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痛、焦虑和心理弹性状况。结果 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癌痛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面对挫折的能力。

关键词: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癌痛;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睡眠。陈阳阳等[1]的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会伴有焦虑等情绪障碍,甚至可能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老年人一般是指年龄满60周岁的人群,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多会有适应能力下降、自卑,缺乏心理安全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心理敏感度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偏重。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本文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具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共60例,全部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与心理组(30例),常规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55~80岁,平均(70.03±6.27)。心理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56~79岁,平均(71.24±6.85)。两组的基本资料之间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 05),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的护理措施,病情监护、室内环境干预,观察患者的深静脉置管部位的状况,调节饮食,保证饮食清淡和营养供给,监控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心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评估和宣教:入院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既往病史、生活习惯、性格和心理状态,并专门针对每例患者建立单独的档案。护理人员按照每例患者的情况选取宣教方式,向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有关知识,并详细解答患者对疾病的问题。(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增加同患者的谈话时间和频率,及时发现患者近期内情绪的波动和负性心理产生的原因,一一协助患者分析并予以疏导,每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式呼吸练习,可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性格乐观、积极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参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癌痛和心理弹性状况。焦虑症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其分值越低则代表研究对象的焦虑症状越轻。心理弹性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其共有乐观、坚韧控制以及力量3个维度,分值越低则代表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水平越优异;癌痛使用视觉评分法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都使用软件 SPSS24. 0处理与分析,心理弹性各项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实施t 检验,校验指数为0.05。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癌痛和焦虑评分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癌痛、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癌痛和焦虑程度/分

组别 坚韧性 乐观性 力量 癌痛评分 焦虑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心理组 30.28±4.12 37.79±4.38 9.86±1.34 13.26±1.74 19.72±3.26 26.89±3.59 7.46±2.39 2.96±0.62 52.33±4.35 38.06±4.62 常规组 30.14±4.06 33.08±4.50 9.77±1.23 11.59±1.60 19.80±3.15 23.29±3.11 7.40±2.17 4.37±0.57 52.79±5.35 45.67±4.26 t 0.133 4.108 0.271 3.870 0.097 4.151 0.102 9.170 0.365 6.633 P 0.715 0.042 0.603 0.049 0.753 0.041 0.732 0.002 0.548 0.010 3 讨论

有研究者认为,癌痛同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疼痛程度严重会加重患者的焦虑等心理,影响其心理弹性状况[2]。因此,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注意减轻其癌痛症状,调节其情绪。在本文中发现,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干预后的癌痛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见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面对挫折的能力。在本研究中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综合分析其病情状况、性格和心理等特征,以便于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为治疗期间的心理干预提供指导。通过健康宣教能够促使患者和家属更了解该类疾病的发展特征和治疗的优缺点[3],同时增加患者面对化疗期间发生的脱发、呕吐等并发症的承受能力,联合心理疏导能够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绪发生剧烈的波动,李竹岩等[4]的研究中也说明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调控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面对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阳阳,方巾.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接受心理干预现状调查[J].饮食保健,2018,5(22):290-291.

[2]陈玉梅,张华,闫树英, 等.胃癌患者症状困扰及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37-5339.

[3]黄书彬,胡梅,陈倩倩, 等.床旁照护系统在胃肠癌住院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5):2028-2029.

[4]李竹岩,李德伟.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2):2244-2245.

论文作者:朱向阳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观察心理护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朱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