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失血量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手术室;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s.Methods:Sixty-six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basic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rengthened intra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and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limb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and can avoid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intraoperative nursing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即下肢深静脉中存在静脉血液凝结,可能会引发皮炎、色素沉着、继发静脉曲张等现象【1】。此疾病主要与静脉壁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等有关,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不适,且会对原有疾病治疗及预后造成不利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均分为两组(完全随机原则)。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11±3.84)岁;其中半髋关节置换20例,全髋关节置换13例。观察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32±3.64)岁;其中半髋关节置换18例,全髋关节置换15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已获知情权,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经检查明确为有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者。
1.3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过敏体质;精神异常或交流障碍;其他脏器或系统严重疾病。
1.4方法:对照组采取基础干预,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加强术前准备工作,嘱咐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监测患者体征及临床表现变化,术前禁食禁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术后定时改变体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适当增加饮水量,稀释血液。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加强术中护理干预。①防寒保暖:使用温毯对患者上半身及下肢进行覆盖,以防热量损失过多,造成静脉淤积;维持手术室温度,适当加温输注液,以防不良应激,确保患者生理舒适性。②穿刺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护理人员应定期培训、考核,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保证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血管壁损伤;若需要使用刺激性药物,应预先使用生理盐水调配,并缓慢输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术中配合:再次确认手术相关物品准备齐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免增加手术用时,尽快完成手术,防止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强临床指标监测,如D-=聚体增高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相应处理措施;在体位选择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需求合理调整,以避免神经受压为基本原则,保证患者舒适性,于受压部位放置软垫,并妥善固定;各项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标准,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准确、迅速实施操作,避免机体血管组织受损,引发静脉血栓;及时止血,尽量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手术完成后,搬动患者应保证平稳、同时用力,以防震动影响血栓,导致急性栓塞,并加强局部保温及受压部位护理,监测血液循环状况。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在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操作时间、失血量分别为(129.18±4.53)min、(109.42±6.77)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输液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包括血管壁受损、血液高凝以及外源性因子刺激等,属于手术常见并发症,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尤为常见【3】。血液高凝涉及凝血功能亢进、黏稠度增加等,手术会激活机体凝血机制,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但针对隐匿性血栓,若未及时予以处理,则会帶来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4-6】,故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巧、器械使用方法等前提下,迅速、准确配合医生操作,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减少血栓风险因素暴露,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调整体位,使用受压软垫,保证患者舒适性,避免使用止血带,尽量减少血管受损及出血量【7-8】。另外,术后搬动患者时,注意平稳,监测血液循环,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尽快实施处理工作。
此次结果可见,观察组操作时间、失血量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中输液量对比性不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术中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芳梅,杨琰,蔡侃芝,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173-175.
[2]范红,刘旭,郑仲乾,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3]趙阳.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79-180.
[4]黄伟珍,贾晓雁.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31-133,137.
[5]吴拥军.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1.
[6]杨学会.护理干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716-2718.
[7]湛金梅.脑出血病人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81-282.
[8]陈转玲,揭海英,钟雪枚,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31-1533.
论文作者:何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