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价值评价论文_王显菊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562400)

摘要:目的 消毒供应中心引进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对规范集中处理外来医疗器械的价值与评价。方法 2016年2~5月消毒供应中心引入的外来医疗器械的处理均采用传统消毒管理模式,随机抽取300件作为对照组;2016年6~9月引入的外来医疗器械的处理均采用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300件作为实验组,启用专业质控员进行灭菌质量检测。结果 两组器械经目测法、放大镜法、ATP法的检测后,鉴定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灭菌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推行风险管理模式集中处理外来医疗器械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彻底地消毒灭菌,降低医疗感染的风险,适于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消毒灭菌;外来医疗器械;价值评价

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然后通过评估、评价风险,制定应变策略[1],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2]。风险管理应用于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直接影响院内的医疗安全质量,是保障手术质量、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严抓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封存、灭菌、检测、投放的各个环节[3],尽可能做到器械的无风险供应,以下是消毒中心的器械消毒管理流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照组:2016年2~5月消毒供应中心引入的外来医疗器械均采用传统消毒管理模式,随机抽取300件器械作对照组;实验组:2016年6~9月引入的外来医疗器械均采用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300件器械作实验组,每组器械分别按照1:1:1的比例通过目测法、放大镜法、ATP法进行灭菌质量检测。

1.2方法

1.2.1传统消毒管理

对外来医疗机械进行统一的洗涤液浸泡处理,手工清洁,流动水下反复冲洗,吸水擦布擦拭,自然干燥或消毒柜烘干,分类包装,灭菌处理。

1.2.2风险管理

1.2.2.1风险管理理念的普及及培训

消毒中心工作人员通过集中培训了解熟悉外来医疗器械的名称、构造和对应的正确处理流程,各个阶段组织专职人员予以针对性培训,层层抓牢,严格遵守和执行处理规程和质量规范。

1.2.2.2风险因素的评估及应对政策

①器械未送达时间延误:医疗器械是手术操作的基础医疗用具,一旦准备有所延误,不但会影响手术质量,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为防范该风险的出现,手术器械准备科室人员应按要求填报“器械需求通知单”,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患者姓名、医疗器械名称及规格等,通知供应单位于术前1d送达器械,消毒中心于术前1h送达器械至准备室,有专职人员再次确认、分配、整理器械。②器械灭菌质量不合格:由于医疗器械的污染程度、具体构造等有所不同,

物品上的顽固的有害微生物往往会有所残留,导致消毒灭菌效果不良而被紧急打回处理,因此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器械拆卸能力,对器械的空隙、齿轮、关节等部位予以无死角清洁处理,并做好定期检测试验。③质量检测的抽查:手术存在风险,往往会面临术后回检等现象,质检部门也会不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追溯,因此,应建立清洁、消毒、包装、灭菌的全程记录,如清洁、消毒监测记录应保存6个月以上,包装材料的保存期限应在1年以上,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应保存3年以上等,至于植入物的生物监测更要严格执行监测,对于提前放行的特殊情况需进行5类化学指示物的监测[4]。

1.2.2.3清洗流程

去污区的管理:①工作人员对待灭菌包进行分拆处理,对于混合包装的灭菌包中的医疗器械进行细致分类,最后进行统一的物品清点,严格记录器械的名称、数量和规格等,如发现损坏的器械物件以应及时上报,等待补救指示。②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不同配制相应的洗涤液并作一定时间和温度限制的浸泡处理,首先进行手工清理,一般采用刷子、抹布等即可,然后采用超声波震荡清洗,注意调控合适的功率,避免被清洁物品的损坏,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柜烘干,分类包装;灭菌区的管理:耐高温的器械一般予以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耐高温的可采用离子灭菌法,根据器械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灭菌方法;灭菌质量的检查:①目测法:无死角,表面光滑、平整的器械可用肉眼直接观察。②放大镜法:结构复杂,多死角,如空隙、齿轮、关节的精密器械。③ATP法:多适用于管腔器械,需使用ATP检测仪,根据使用说明操作,参照给定正常值鉴定灭菌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灭菌质量合格率用[n,%]表示,采用γ2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经比较,两组的医疗器械经目测法、放大镜法、ATP法的检测后,实验组的灭菌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生产商、公司租赁或免费提供给医院的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5],它是手术基础机械之余用于局部专项操作的器械[6],多为一些昂贵的、精细的器械,对手术意义重大,譬如一些可植入物等,往往直接决定一台手术的成功性,这类器械流动性强[7],甚至会辗转于不同的医院科室,再加上清洗难度较大等因素,很容易在交叉使用中造成院内感染,此类现象已被纳入严重医疗事故,因此承担器械消毒灭菌任务的供应中心已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消毒灭菌管理模式,近年来为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多逐渐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科学的技术识别、评估风险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在清洗器械的各个阶段培训专职人员,严格把控消毒灭菌标准,形成了安全有保障的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外来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和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报告:

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消毒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目测法、放大镜法、ATP法等检测方法对予以消毒处理的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灭菌质量检查,经比较,实验组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7%、95%、93%,对照组的灭菌合格率分别为:89%、73%、69%,即两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的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柳,张春玲,张丽云等.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3-4.

[2]莫敬先,黄明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2):574-575.

[3]胡友娥,黄自珍,楼丽琼等.风险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4):126-128.

[4]孙纽云,陈校云,张宗久,等.我国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政府职能变化历程[J].中国医院,2012,16(1):36-39.

[5]蒋海洪,梁学林,奚健,等.对在用医疗器械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2):128-132.

[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J].当代医学,2016,12(36):16.

[7]刘书英.浅谈外来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03.

论文作者:王显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价值评价论文_王显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