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框架论文,资本论文,区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6-0021-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与高速的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却是逐渐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经济的统一。因此,探索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寻找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可谓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物质资本差异论”“人力资本差异论”“地理区位差异论”“区域政策差异论”四种。而事实上,中国地域辽阔,造成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除以上因素外,在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原因可能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原因,区域制度、区域文化、区域传统习俗、区域思想观念等社会资本因素也可能成为影响区域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是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又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它的引入不仅扩展了资本研究的范畴,而且还为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区域经济增长中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其分析层次
(一)区域经济增长中社会资本的定义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社会资本又称为区域社会资本,它是指内生于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积极影响的区域社会信任体系、区域社会规范、区域社会关系网络、区域社会文化、区域历史沉淀和区域身份认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1)区域社会资本从本质而言是一种资本形态。尽管区域社会资本从客观上来看是以一定的区域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从主观上来看表现为信任、互惠、合作等文化道德规范,但从结果上来看,它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具有资本的性质,能给社会成员或组织带来价值增值。正如科尔曼(1999)所说,社会资本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提供便利,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目标将难以实现或至少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2)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不仅包括学术界公认的社会资本三要素:信任、规范、网络,而且还包括一定区域所独有的区域社会文化、区域历史沉淀和区域身份认同三要素。具体而言,区域社会信任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即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区域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两个方面,其中正式规范包括各种政策、法律和管理体制等;非正式规范包括各种道德行为规则等。区域社会关系网络按区域内各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社会关系网络。区域社会文化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绝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等。区域历史沉淀是指区域内各种有形的或无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的长期累积。区域身份认同是指经过若干代经济主体的努力而形成的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都受益的区域共同形象和身份确认。
(二)区域经济增长中社会资本的分析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美国学者托马斯·福特·布朗(Thomas Fort Brown,2000)从系统论的角度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借鉴布朗教授的分法,将区域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而区域企业、产业、区域环境又可以看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因此为了与这三个层面相对应,我们就有必要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相应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以探求其更好地作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层面的途径。
1.微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
微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主要关注的是个体自我通过社会网络动员资源的能力,具体到一定区域,则是指区域内部社会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网络互动关系。本文主要从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剖析微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所谓企业社会资本就是指蕴藏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能够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稀缺资源能力的社会关系网络。根据企业组织边界的不同,可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内部存在的,有利于推动企业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从而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潜在资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外部存在的、有助于企业获取各种稀缺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企业家在一定的社会联系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包括正式的合作关系网络和非正式的合作关系网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企业家社会资本划分为基于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和基于企业家组织的社会资本两个方面。
2.中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
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分析的是结构性的观点。在这个层面上的区域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区域产业集群。区域产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是指集群中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具体表现为集群内部的信任、规范、合作与社会网络等,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增进组织之间的合作,改善组织间的信任。所以在研究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问题时通常会选择它的社会关系网络特征和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这两种主要的范式。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含了集群相关企业和辅助机构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也包含了不同层次的企业家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相互交织,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属性。信任是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中的信任是建立在集群内社会网络尤其是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并随着社会关系网络的持续发展而得到发展,离开了集群机构和个人之间的社会网络,信任就很难建立。
3.宏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
宏观层次的区域社会资本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社会资本网络包含在更大的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方式,以及包含在社会文化或规范体系中的方式。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宏观区域社会资本归结为基于制度关联的区域社会资本和基于文化关联的区域社会资本两类。基于制度关联的社会资本是指区域内各种正式、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安排而形成的社会资本,如地区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等因素形成的一个区域规范,这些区域规范根植于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制度创新而不断地发展演变。基于文化关联的区域社会资本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并认同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内化于人们内心世界并反映在人们行动中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的社会资本,如信任、合作、互惠等,它们只能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体现出来,并随着这些人际互动行为规范的存在而使人际行为产生稳定的预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区域经济增长中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从区域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看,尽管就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可以将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这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是紧密融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能够为中观产业集群关系网络和微观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规范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有助于维系区域企业社会资本和产业社会资本的稳定、协调发展。中观产业集群社会关系网络由于其在空间上的高度接近性和在语言、文化、习俗、规范等方面的高度同质性,因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组织的交易费用从而更有利于微观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产业是由联系密切的企业所组成,因而区域产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又依赖于区域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区域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共有交易规范和信任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区域产业社会资本得以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从区域社会资本三个作用机制的相互关系看,区域企业社会资本为区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从而有利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区域产业社会资本在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强合作,增进信任,从而有利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区域宏观社会资本为区域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能动的发展环境,为区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宏观社会制度保障和社会文化共享。因此,区域经济增长正是在这三个层次社会资本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作用机制下共同实现的。
二、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微观机制:区域企业发展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
(一)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可分别从企业内部、外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三个层面来论述。企业内部社会资本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效率而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工人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此外,企业内部所建立的一种鼓励合作和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导向、协调、激励和规范的作用。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可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取和组合创新资源,从而提高创新的效率;二是社会资本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激发和传播;三是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带来契机。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企业家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企业家社会资本增加了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机会。最后,企业家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1)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由于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的融资包含有丰富的情感,并且具有独特的惩罚机制,通过社会关系融资的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信用,具有更强的还款意愿,一旦企业顺利发展,实现了资金的回收便会归还所借款项。(2)企业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条件。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包括人情关系网(亲情、友情)、企业间合作关系网以及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各种投资机构间长期合作形成的关系网等,通过这些关系网络,投融资双方能形成长期动态的合作关系,这不仅可以有利于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以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形成双方互赢、互动的合作态势。(3)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风险。由于拥有良好社会资本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彼此了解,相互制约,其联系纽带除了一般社会关系的利益基础以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基础,这使得基于企业社会资本产生的融资具有比一般市场融资更对称的市场信息和更安全的信用基础。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诉求,主张将企业社会资本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把社会关系和文化因素等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纳入公司治理的分析范畴。企业社会资本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公司是多层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复合代理网络,为此委托人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范与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这些规范与制度是公司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制度背景。(2)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企业社会资本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司员工从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观中产生相互信任、交流和沟通,增强员工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加强协调和配合,从而有效解决集体行动困境问题,推动治理效率的提高。(3)有利于推动广义上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广义上的公司治理对象是一个涉及包括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利益共同体。公司在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和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过程中,培育出大量有益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广义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强大驱动力。
三、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中观机制: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例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中观机制是指作为区域社会资本中观层面的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主要从交易成本、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等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理论解释,而事实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分工及专业化的演进对产业集群形成的意义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之一。伴随着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必然带来交易的发展和扩大,那么如何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以减少机会主义带来的交易费用呢?社会资本理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1)信任的扩张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方面,群体内的特殊信任使集群交易形成空间集聚。在市场发育和制度化程度较低的集群形成初期,群体内的特殊信任可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减少交易双方的费用,促使分工在群体内蔓延、发展。另一方面,普遍信任使集群交易形成空间扩张。当信任的类型由群体内特殊信任扩展到普遍信任时,普遍、抽象的权利规范将赋予所有人以相同的基本权利,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交往中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由此建立的规范伦理将可能打破个别主义信任的限制,成为推进集群市场交易或劳动分工合作不断扩展的基本力量。(2)关系网络嵌入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企业间网络是集群内部最为基本的网络类型,大量产业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使得企业间交往变得十分方便,企业间易于编造各自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为企业交易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大量的可行集,节省了企业的交易费用;由于交易伙伴大多从自己的关系网络中选取,任何一方违约或欺骗行为的信息都可能在其共同的关系网络中迅速传播开来,导致其无法参与下一次交易。因此,企业网络通过其特有的“第三方在场”的声誉机制,保障了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企业的集聚和关系网络的进一步扩大,进而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资本促进集群规模的扩大。在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由于国家金融对市场的资金供给不足,使得企业不得不采用自我融资的模式进行融资。在集群内部,区域内的亲缘、地缘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生产和交易的进一步扩大。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它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也开始体现出来,使得原本在集群外部的企业也被吸引到集群中来。这些企业进入后,通过与集群中的其他企业加强合作,刺激了集群内产业网络的完善,从而不断扩大了集群的规模。(2)社会资本促进集群产业链的延伸。在现代产业集群中,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以信任、网络和规范为特征的社会资本,它们有利于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交易成本下降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这使得生产者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向集群内其他厂商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从而推动了集群内上下游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延伸。(3)社会资本促进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表现在:一方面,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活动顺利进行。首先,社会资本有利于获取创新资源。其次,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再次,社会资本能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本能够促进集群内创新要素的扩散,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这主要归因于社会关系网络是隐性知识和未编码化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宏观机制:区域环境优化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宏观机制是指作为区域社会资本宏观层面构成要素的社会信任、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
(一)社会信任与区域市场经济环境
社会信任对区域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区域市场经济环境的优化,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契约文明,它有着对社会信任的内在需求。具体来说,社会信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信任是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这种交换形式与传统的人格化交换形式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非人格化的交换形式,因而必须依靠契约的签订和履行来完成交易。然而契约的根基是信任,即契约要能生效,义务要得以履行,必须以订约各方的相互信任和忠诚守信为先决条件,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契约经济,信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最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2)社会信任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一个社会信任度较高的经济环境中,契约关系稳定、透明,交易双方不用担心因为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因而可以形成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运行的规模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易双方都相信对方不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来寻租而可以进行专用性投资,从而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总之,市场无信则乱,经济主体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它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主体带来长期利益的增加和使区域经济运行产生良性循环。
(二)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环境
区域社会文化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作为区域社会文化核心组成要素的区域创新文化有利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激励区域内创新活动的发生。社会文化根据是否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可分为创新型文化与保守型文化,创新文化能让人思想解放、精神振奋、不断追求创新,因而有利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形成和发展。(1)社会文化有利于形成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得以形成和高效运转的条件,是促进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源泉。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动起到激励作用。(2)社会文化中开放的思维、合作的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合作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创新能有效克服单个主体在创新上的劣势,提高创新的效率。而优秀的社会文化具有开放的思维、合作的意识和信用观念,有利于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拓宽了信任网络,从而有利于创新主体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外溢好处从而促进创新活动的发生。(3)优秀的社会文化有利于形成支持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具有规范和影响社会成员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成员对创新的认知和态度又会影响企业创新路径的选择,使得他们即使在不具备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能力时,他们也会为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支撑服务,形成支持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三)社会制度与区域制度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诺斯和戴维斯(Douglass C.North and Lance E.Davis,1971)把制度划分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并认为“制度环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依赖的社会制度背景,“制度安排”是指一定的“制度环境”下的具体制度,它是约束和规范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工具。社会制度对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定社会的制度安排决定一定时期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所有制度安排子集的总和,并随着制度安排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有效率的、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能创造出一个高效、稳定、和谐的制度环境,为区域经济实现增长打下制度基础。诺斯和戴维斯认为,制度创新实际上就是制度安排的创新,制度安排被创新的条件是,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只有这一条件满足时,人们才有制度创新的意愿。当一项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被创新出来之后,它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高效的、稳定的制度环境,无论何种制度创新,它都是为了能够给社会提供某种更优的结构,使得成员可以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获得一些在原来制度结构下无法获得的额外收入,同时提供一种能够影响法律或者产权变迁的机制,以提高和改善个人或团体合作竞争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因此,制度安排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适应社会经济的运行而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制度环境的。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试图把区域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分析这三个层次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作用机制,建构起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解决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培育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呢?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1)重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培育。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合作水平的提高、团队学习精神的加强、知识共享程度的加深以及员工参与管理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等都有助于企业建立内部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2)重视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培育。发展企业的外部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发展与其他企业、中介机构的横向关系网络和与政府的纵向关系网络;此外,企业还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积累外部社会资本而对社会进行投资的一种途径,也是企业建立与社会和谐关系网络的有效途径。(3)重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培育。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组建和运用个人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少不了企业家对自身社会资本的培育,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家对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对企业家信誉的培育以及对企业家行为规范的培育。
第二,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1)培育区域集群关系网络。首先,应培育企业间合作网络;其次,要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再次,要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结。(2)培育集群中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扶持和促进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利用中介服务机构来培养企业间相互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分享信息与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网络的信任机制,培育社会诚信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依法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登记管理,并适当将相关业务职能向行业协会、商会转移。(3)强化区域集群身份的认同,培育集群品牌优势。培育集群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形成自己的社会资本,还能扩大区域的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政府应该借助于各种媒体来宣传和推广本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品牌,让更多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客户了解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促成它们之间的合作,从而形成更多的企业社会资本和集群社会资本。
第三,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这就需要政府:(1)培育区域社会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首先,应全面发掘、整理、传承本区域的社会文化;其次,应注意培育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与价值观念;再次,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应适应时代潮流,并对其作必要的扬弃;最后,应重视发挥区域文化的个性特色。(2)培育区域社会信任,营造区域信任环境。无论是企业间的网络还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网络,成员间是否信任对组织效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再次,注重道德教化和诚信教育,培养人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3)完善区域社会制度,营造良好的区域制度环境。首先,加强地区性法规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其次,必须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最后,必须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
标签:社会资本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外部经济论文; 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社会网络理论论文; 产业集群理论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