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1)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祛痰、缓解病情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1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inhalation in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50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as 25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anti infection, eliminating phlegm after hospitalization, remissio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udesonide into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FEV1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differences between FEV1/FVC, PEF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lung func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P<0.05. Conclusion Montelukas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inhalation in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Key words】Montelukast; Budesonide;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临床特征。临床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起到高反应性相关,属于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果不能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则长期的反复发作很容易导致患者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1]。目前,临床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尚且没有特效疗法。临床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式,笔者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较为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观察组25例患者,男13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3~64岁,平均年龄为(44.5±3.2)岁。患者的病程为3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6±1.1)年。
对照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34~66岁,平均年龄为(45.4±3.2)岁。患者的病程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7±1.3)年。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祛痰、缓解病情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3.5mg,每晚睡前服用;布地奈德0.2mg/次,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进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用法与剂量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时间。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各项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均消失,且肺部哮鸣音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各项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均基本消失,且肺部哮鸣音显著好转。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各项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和加重的趋势[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χ?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目前临床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且没有明确的定论。临床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的慢性气道炎症极有可能会诱发其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疾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因此,如何对支气管哮喘实施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以《全球哮喘防治倡议》为主要治疗指南实施治疗。该倡议中主张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治疗。且由于目前,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尚且没有研究出特效疗法,因此主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要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病情程度,减少发作次数为主[3]。
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白三希受体拮抗剂,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改善患者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的作用[4]。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炎性细胞活性、细胞因子生成及炎性介质的作用。布地奈德的抗炎机制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增强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来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并且降低其活性;其二是通过减轻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的酶促反应,来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布地奈德通过以上两种机制,共同协作发挥出良好的抗炎作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可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痉挛症状和气道应激反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鹏程,张晓.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7):1099-1102.
[2]王鸣号,谢小牛.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9):1206-1207.
[3]曹晓焕,李玉华,司英奎,等.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153-160.
[4]杨琪炜.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8):1147-1148.
[5]魏厚华.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41-242.
论文作者:陈昌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支气管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德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