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假阳性的应用分析论文_唐春雪,杨涛,赵静,朱琳

(三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析假阳性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HIV检测;假阳性

【中图分类号】R446.6;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26-03

Application of chemiluminescent particle immunoassay in HIV detection

Tang Chunxue,Yang Tao,Zhao Jing,Zhu Lin.

Laboratory of Laboratory of Santai People's Hospital, Mianyang, Sichuan 621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false positive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in HIV detection. Methods 16263 HIV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Results In 16263 HIV patients, 54 positive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the positive rate was 0.33 %. After that, 37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0.23 % ), 8 were negative and 9 were uncertain. Conclusion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has a high false positive rate in HIV detection, which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st results for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Key words】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s; Immunoassay; Hiv testing; False positive

艾滋病近年来发生率极高,HIV病毒会潜伏在机体之中,可以让患者在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的8~9年之间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和降低艾滋病的发生必须及早进行HIV传播预防工作,而尽早诊断是控制艾滋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1],早期诊断、治疗艾滋病是改善其患者预后结局的必要环节,也同时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对抗-HIV抗体进行初次筛查检验主要是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而随着检测HIV试剂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已经将P24抗原检测增加到原有试剂基础之中,大大提高了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但是,也会增加假阳性的发生率;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学者提出了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预防和纠正检测技术过程,资料显示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样本所得S/CO数值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所得检测数值更高[2],因此,说明了化学发光法在检测过程中有一定优势应用价值。本文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析假阳性的发生情况。

1.资料来源、方法

1.1 检验标本资料来源

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研究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3月,对16263例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中有男性8132例,女性8131例;16263例HIV检测患者的年龄于20~50岁,平均年龄(35.21±10.23)岁;对16263例进行HIV检测患者的标本进行采集之后做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min,转速为每分钟4000r,之后再行相关检测。

1.2 相关检测试剂来源

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试剂盒均是博阳公司所提供、生产的, 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可以对抗-HIV(1+2)型抗体及其P24抗原进行血清学检测。

1.3 检测所用仪器来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质控品、定标液都由博阳公司所生产、提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型号为LICA500,严格按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其检测试剂盒进行试验操作。

1.4 评价方式

使用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试剂对血清标本进行筛查,若为阳性则须要将此样本再次离心处理,之后再行复检,若检验结果仍为阳性则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标准进行试验流程,在二次复检中,若有一种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则予以免疫印迹法确定[3]。

1.5 判定标准

在化学发光法中,S/CO值在1.00之上(包含1.00)则为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中,标本的吸光度比cutoff数值更高(包含等于cutoff数值)则为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6 数据处理

统计学系统SPSS21.0版本处理数据检验过程,数据分析涉及方差和χ2检验。

2.结果

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 (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见表1、表2。

3.讨论

艾滋病属于近年来的高发传染性病症,HIV病毒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并且,HIV病毒也是引发艾滋病的主要病毒;艾滋病会危害内部的免疫功能,致使其丧失免疫功能后让机体感染各种病症,因此,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4]。HIV病毒会潜伏在机体之中,可以让患者在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的8~9年之间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早期诊断、治疗艾滋病是改善其患者预后结局的必要环节,也同时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属于免疫学检测技术,由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S/CO数值会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数据更高,所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检测艾滋病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对HIV感染情况进行发现和观察[5]。青壮年是发生艾滋病的主要年龄阶段,目前的检查方式有:免疫功能检查、病原体检查、HIV抗体检查、PCR技术检测,上述检查方式均能对艾滋病进行检测,都各具应用优势。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具有两种分析技术方法:(1)采用竞争法测定,该种方式主要针对于小分子抗原物质;(2)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该种方式主要针对于大分子的抗原物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的清洗和分离操作过程,能够快速进行检测反应。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之所以会产生HIV检测假阳性的因素主要分为3点,第一点是发生了其他抗体感染,致使发生HIV检测假阳性;第二点是采集标本发生了性状改变,发生了溶血情况,使得二次离心后的复检结果仍出现偏差;第三点是HIV发生了早期感染,致使缩短了血清转换的窗口期;在早期P24抗体并不会出现,因此,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能会出现阴性或不确定结果;在此次研究中有1例不确定结果出现,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S/CO数值是390.74,不排除患者存在可疑病史情况,对于该种患者主张进行HIV-RNA复检,并且在检测的2周之后再行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在国内的HIV初次筛查中,主要使用罗氏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于阳性标本和假阳性标本的S/CO数值重叠部位进行分析发现数值在10.00~60.00之间,因此,这提示我们对于低值S/CO标本是需要进一步试验的[6]。

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具有十分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并且,该种检测的优势还具有检测重复性好等特点,但是,也存在检测不足之处,比如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的假阳性率就较高,因此,在检测工作中要慎重对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S/CO值接近1.00的情况,需要将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的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判断,并且要定期的进行复检,以免防止HIV进一步传播[7]。

结合数据相关结果,发现: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 (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经过相关数据统计软件对比此次研究数据结果,发现与杨若男,常谦,高楠等学者所阐述的研究数据结果差异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结论表述在《HIV抗原抗体联检电化学发光法反应性结果与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8]文章之中,主要的发表杂志是《中国艾滋病性病》;由此可见,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赵玉锋,张勇,彭玉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假阳性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8):41-41.

[2]郭慧娟,尚晓泓.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0):2444-2445.

[3]刘览,姚志祥.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9-31.

[4]张晓红,张倩,周学红,等.雅培化学发光法在HIV筛查试验中假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43-46.

[5]吴卫,许少侠,黄媛,等.透析患者血清HBsAg假阳性伴HIV可疑1例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4):76-78.

[6]罗立,江光荣,周炜.三种不同技术原理的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34):69-70.

[7]段美婷.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IV检测效果评价[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5):78-80.

[8]杨若男,常谦,高楠,等.HIV抗原抗体联检电化学发光法反应性结果与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1):992-995.

论文作者:唐春雪,杨涛,赵静,朱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假阳性的应用分析论文_唐春雪,杨涛,赵静,朱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