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实教育中,要实现师生的相互创造与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势必需要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不失教师尊严的情况下,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做学生的好朋友。该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学生的成才与教师的成长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教师 学生 亦师亦友
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教育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与学生鱼水相融、共同成长,却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课堂上,我既是一名科任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要传递知识和管理班级。在担任班主任的三年时间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文(化名)。小文平时是一位大大咧咧的男生,时不时还违反班级纪律。但是进入高三以来,他变了许多,收起平时的骄纵与惰性,因为进入高三以来,我带的这个班整体氛围较差,大部分学生毫无动力,每日像行尸走肉般机械式学习,学生毫无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觉得什么东西都无所谓。小文也深受这种负面影响,他觉得这个班还是还有救的,我们这个班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花了两晚时间写了一篇约2800字的《论班级情况近况与远景》。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班级缺少三种精神,班级、小组、个人三种精神,班级精神他觉得是“人心齐,泰山移”,建议多开展班级活动,举行班内竞赛、小游戏等,目的是塑造温馨感与荣誉感,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促进作用。小组要强化奖惩制度,调整小组分配、设立团队核心,要更突出小组合作及其重要性。个人应有其独特性、责任感与羞耻感,应让学生正视这些问题,这样我们班就能有更好的明天。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许多,满脑子都在回想我们班过去的种种。接着,晚修的时候我把小文叫出来,问问他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他说他觉得大家都是这个班的一份子,看到班级里有问题就应该提出来并一块解决。因为能来到同一间学校,在同一个班里学习是一种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最后,他说姐姐班主任,知道您辛苦了,想为你分担分担,所以提出自己的浅见。那一晚,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回忆过去,我们班有些人一直在努力学习,追逐自己的梦想,只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少部分学生又放弃了;我们班有些人一直在混日子,觉得在派中这样的学校不可能考到好的学校,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成功;还有一些人是“墙头草”,在努力学习与放任学习中来回摇摆,今天听别人说要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就努力学习,明天听别人说努力学习没用,不如愉快玩耍就快乐似神仙。久而久之,班里的同学就越来越不敢说梦想,人心溃散犹如一盘散沙。
为此,我结合了小文的建议落实了以下几点:1.全班都写个人反思,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2.制定目标,增调过去了,我们制定广调的目标,要一次比一次进步,最终考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3.落实班级的奖惩制度,小组第一名要发免迟到卡(仅限本班有用),发奖励性信息给家长,最后一名要抄写弱项科目的重难点。4.开“不忘初衷”主题班会,唤醒学生心中的自己,来派中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寒窗苦读十二年为了的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深思。5.找出散播消极情绪,消极舆论的那几个人,杜绝这几个人的消极情绪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找出根源,为什么他们这几个人的影响力会这么强,其他人毫无招架的能力。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看完了所有学生的反思、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一起聊天,倾听他们心中的声音,在午休、晚休的时候去每一个宿舍座谈,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等等。原来他们的世界也比较简单,只是缺乏个人立场和懒。
以下是我总结他们的概况:1.来派中读书是觉得这是必经阶段,一定要经历过高考;2.年龄太小了,不读书不知道要干什么;3.明明自己确定了目标,不过也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4.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5.基础太差,有心无力,不愿动脑;6.周围都是负能量,缺乏正能量。7.在读与不读之间一直徘徊不定,很彷徨,觉得前途迷茫。所以,在距离高考还有200多天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尽全力改变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回自我。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来到派中学习形成一个班集体,这个班集体要往哪方面走需要我们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就像小文说的:班级是一条大船,有人是船桨,有人是船帆,有人是铆钉,每个人都有其作用。而班主任是看似无用实则必不可少的船匠,是整艘船的灵魂人物。因此,我一定要认真掌舵,正确把握航行方向,驶向成功的彼岸。
总之,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都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就像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所谓的“教学相长”亦同此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主导者和课堂的决策者——教师。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人品,愿意和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启民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J].教育导刊,2004年,09期。
[2]单付辉《教育文汇》伴我成长[J].教育文汇,2007年,11期。
论文作者:蒋敏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小文论文; 人是论文; 努力学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