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分析论文_杨兵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 新疆奎屯 833200

【摘 要】目的比较Epley管石复位术和药物治疗对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V)的疗效。方法80例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1~2次Epley管石复位术,对照组服用倍他司汀片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周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确判断PC一BPPV的基础上,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的疗效好,可作为PC一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平衡试引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60%,占所有眩晕的1/4~1/31,表现为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可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有一椗定自限性,易复发。有研究∽报道,人群BPPV患病率为8%终身患病率为2.4%。目前公认BPⅤ的发病学说包括管结石症和嵴帽结石症,耳石脱落后随着头部位置改变在半规管内运动引起症状,以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后半规管的解剖特点有关,临床上后半规管BPPV(PC-BPPV)单侧发病多见,近年来也有报道双侧PC—BPV,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耳石复位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治疗与Fpley法手法复位两种方式治疗PC-BPPV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以眩晕症状就诊的患者中,根据病史及平衡诱发试验结果,确诊原发性BPV患者共134例,排除了双侧BPPV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V等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椎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47例,病程1~15天;年龄2463岁,平均40±7.8)岁。所有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已知原因所致的眩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士7.7)岁,平均病程(6.5±2.9天;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0±8)岁,平均病程(6.6±2.7)天;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Dx-Hallpike试验:检查者站于患者后方,受检者坐位向一侧转颈45°,检查者扶其头背部使快速平躺,使头悬垂床头并与床面成30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眩晕发作并观察眼震直到眼震消失;同法检查对侧。若观察到垂直向上扭转或无扭转的典型眼震,可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眼震阳性侧为患侧。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Eply复位法: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45°并保持头位不变取仰卧头悬位(约30°)保持,然后向健侧偏90°保持,再将患者头部及身体同时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头部偏离仰卧位135°,然后保持该姿势侧身坐起复位过程中每一体位保持1~2分钟后再进行下步。复位结束后采用Dix-Hallpike法检查患侧是否仍有眼震引出,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重复一次复位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片,6毫克/次,3次/天,连续应用1周。

1.4疗效判定标准与随访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或转变为其他类型BPPV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疗效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两组PC-HPPⅤ患者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一周随访时,对两组中共20例改善及2例无效者,再给予Epley手法复位,并口服倍他司汀治疗,一周后随访22例均痊愈。

3讨论

管石复位法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位活动,使耳石由总脚回到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缓解眩晕症状。PC一BPPV手法复位的方法主要有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两种,有研究报道此两种复位方法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Epley复位法较为轻柔,对于肥胖、颈椎腰椎病等患者更适宜倍他司汀为治疗眩晕类疾病患者较常应用的临床药物,其药理学作用包括:增加脑内及耳蜗血流量,改善内耳循环,减轻内淋巴水肿。BPV作为自限性疾病,对于未接受手法复位以及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患者,给与口服抗眩晕药物可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

从文中结果看,治疗组经Epley复位法1周后治愈率为95%,对照组1周后治愈率为5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仍可说明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于单侧PC一BPPV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部分BPV患者眩晕发作时心理压力大,有濒死感,故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告知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帮助正确认识耳石症,缓解其心理压力,详细解说复位过程、复位后注意事项,特别是复位过程中可能诱发眩晕、恶心呕吐及倾倒感等,增加患者复位依从性,有助于提高复位治疗成功率。大多数患者经首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Dx-Hallpike法检查患侧眼震基本消失,少数患者在复位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头昏、头沉重感或走路不稳等,休息后可好转;这些情况在病程较长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中比较多见;如果复位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充分休息,恢复期避免处于发病前的诱发体位,有助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外,两组对象治疗后一周随访时20例改善、2例无效的患者,经再给予Epley手法复位,并同时口服倍他司汀一周后均治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BPPV诊断明确、分型准确的基础上,手法复位可有效治疗BPPV;手法复位用于治疗单侧PC一BPPⅤ操作简单,费用低,治愈率和改善率高,对于可耐受复位过程的患者,能短期内有效改善眩晕症状,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由于手法复位的操作是否标准与检查者手法和经验有关,耳石的不稳定性、半规管的变异、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原因,对单次手法复位的短期治愈率影响较大;针对顽固性或反复发作耳石症患者,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联合手法复位并配合予倍他司汀药物口服,可提高BPPV的短期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吴子明.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BPV诊疗指南介绍[]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502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46~1047

[3]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建,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208NeckSurg,1992,107:399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我国梅尼埃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解读[冂.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

[5]田颖,崔潇,张涛,等.不同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35.

论文作者:杨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分析论文_杨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