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的工业化已经业已成为传统产业实现转型的重要方向,我国的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对建筑工业化进行了高度关注,但是,在对建筑工业化的本质以及内涵的认识方面缺乏充分的认识。本文主要是分析建筑工业化建造的本质和内涵,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建造本质;内涵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结果,建筑的工业化是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前提以及基础,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逐渐向现代工业化产业不断转型以及升级,这不但符合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而且符合我国的国家战略要求。我国的建筑行业需要逐渐向工业化方向转变,走出属于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本质以及内涵研究
新型的建筑工业化是社会生产以及发展的必然性结果,只能建造系统采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控制,促使我国的大规模建造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其中,实行实现现代化的建筑工业化需要观察以下几方面的效果是否达到。第一,是否高效率。由于进行规模化以及工厂化制造,需要观察现代建筑工业化是否提升生产的效率。第二,是否提升了质量,由于是采取自动化的流水作业,需要保障制作品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不合率,最大程度减少员工的个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第三,是否提升技术水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应当采取新材料以及新工业,降低能源以及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提升产品耐久度。第四,是否提升经济效益。由于新型建筑的工业化,需要采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诚竞争能力。根据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想要实现建筑的工业化任重道远,建筑工业化发展能否实现,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到要求。
(一)基于个性化建立建筑设计标准
建立建筑工业化建立相关标准是工业化发展先决条件,建筑的个性化是能否成功的关键点。由于建筑工业化往往不仅是指代一项工程,更多的是能够表达一种文化,所以,建筑个性化应是必须具备的要素。在建筑工业化的设计阶段,建筑标准建立应基于保留建筑个性化为前提。
(二)基于新要求建立结构设计体系
建立建筑工业化的结构体系是工业化基本要求,体系化能实现菜单式订购的新型建筑。现已形成有轻钢门式钢架体系建筑、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体系建筑,更应研制和借鉴新体系,例如,轻钢低层钢框架结构体系建筑、轻钢多层钢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多高层钢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多层空间钢框架模块体系建筑、小高层空间钢框架模块体系建筑等。
(三)基于合理性建立部件尺寸模数化
模数化的建立是标准化实施的前提,不同种类部件之间以及部件与建筑之间的模数是否具有协调性、配套化和通用性,是建立不同部品系列、实现自动化生产、商品化供应的关键,是机械化安装施工的保证,是实现建筑工业化设计和工业化建造的前提。所以,部件尺寸模数化的建立极为重要,需要设计、制造、施工等环节的协同进行。
(四)基于实践分析建立结构构件的标准化
结构构件标准化的建立对于实现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关系。所以基于分析比较现有工程实践,针对不同结构体系,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结构构件,包括截面形式、用钢等,争取实现使用种类最少的标准建造形式尽可能多样的建筑。
(五)基于自动化建立加工制作的系统
自动化加工制作系统是否建立,标志着建筑工业化建造是否能够实现。实现建筑工业化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模式上有质的飞跃,需要针对个性化建筑体系研制高度自动化信息控制的生产系统,甚至发展为可智能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六)基于标准化实现建筑部件商品化
工业化建筑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配套建筑部件,与工业化建筑的品质息息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制造高质量、低成本、适用、安全、环保的配套建筑部件,需实现建筑部件商品化,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高效流通和快速应用,减少库存,降低损耗。配套部件进行研发时,采用模数化技术实现部件的通用性及部品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建立不同系列满足建筑个性化需求,通过集成化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
(七)基于高效性建立现场施工工艺
现场安装施工是涉及到建造进展和工程质量及建筑是否完整、实用、安全和耐用的关键工序,对于成熟部件和建筑工业化体系研制安装设备,使装配工艺更优质、更高效。
(八)基于信息化建造运维体系
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流程管理平台,包括建筑建造的设计、制造、施工、装修、维修等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体系,充分实现建造全流程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运行维护管理的高效性。
(九)基于资源再利用设计所有环节
在设计、制造和施工等环节中都应考虑工业化建筑的可拆除、可替换的可能性,将拆除废件实现资源再利用,甚至包括工业化建筑整体。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宗旨之一就是提高工业化建筑部件利用率、合理使用资源,避免浪费,也是建筑工业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未明确建筑工业化的阶段性实现目标,有关部门指导缺乏统一性和有效性,企业也存在缺乏明确目标和有效措施不足的问题。第二,行业内部未正确认识到建筑工业化实现需要全行业共同攻关,激励政策主要向制作企业和施工企业倾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部门缺少参与过程。第三,建筑工业化发展推进的相关措施与发展规律不符合,如未按行业系统的要求进行协同攻关;未考虑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照搬其他工业产品推行方式。不考虑发展规律,就通过行政手段盲目推行,不仅不能达到目标,甚至与目标背道而驰。
三、有效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几条建议
第一,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组建专门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推进的联合组织,遵循建筑工业化发展规律,带领相关行业协会快速进入正确的轨道。第二,相关行业协会推选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成立建筑工业化技术指导组织负责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并与发展推进的联合组织同制订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化目标并组织落实。技术指导组织的职责主要有:①根据发展的阶段化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制订阶段化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②监督指导实施方案是否落实。③设立实施方案不同方面内容的试点,协同攻关技术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建筑工业化虽然在形式上和传统制造业工业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两者的本质以及内涵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制造业实现工业的过程以及目标可以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工业方面,针对目前建筑工业化之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思莹.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6):64-64.
[2]刘学贤,马祥,张婧一.BIM与建筑工业化融合的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2):9-10.
[3]张家平.基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滁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62-64.
[4].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实训平台[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2.
[5]杜存坡,陈贞柒,刘申.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系统动力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8):105-108.
[6]王成和.建筑业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124-125.
论文作者:陈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建筑论文; 体系论文; 部件论文; 目标论文; 高效论文; 内涵论文; 本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