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 新疆吐鲁番 838200)
【摘要】 目的:观察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b、RBC、HCT和SF含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b和HCT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BC和SF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贫血;蔗糖铁;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078-0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广泛用于治疗肾性贫血[1]。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应用了足量的EPO后仍不能使血球容积及血红蛋白达到或维持目标值[2]。患者对EPO治疗反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铁缺乏造成的。口服补铁效果不理想,而静脉补铁效果良好,患者依从性好。本研究观察了蔗糖铁配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其中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7.25±3.34)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8.37±3.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1个月以上,病情至少稳定1个月;(2)近3个月来无输血史;(3)贫血,0.16≤血细胞比容≤0.28或40g/L≤血红蛋白≤90g/L;(4)转铁蛋白饱和度<30%或血清铁蛋白<500μg/L;(5)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6)近一个月内无急慢性失血,无严重的细菌性传染或病毒感染,无严重营养不良、铝中毒,无结核等慢性感染病;(7)近一个月未用过EPO和铁剂;(8)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无溶血反应及其他导致慢性贫血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00~150U/kg之间,分2~3次注射完成。待血细胞比容(Hct)上升至30%后减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蔗糖铁:(1)首次剂量:先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蔗糖铁(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100mg溶于100ml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根据计算的总补铁量用蔗糖铁200mg溶于100ml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周1~2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后观察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b、RBC、HCT和S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b和HCT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BC和SF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占5.56%)出现过敏反应,头晕1例(占5.56%),停药后症状均消失。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性贫血造成患者生存率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每年可丢失超过1g的铁[3]。铁的缺乏会导致透析患者贫血。若不及时补铁,将会导致严重的缺铁状态。目前口服、静脉滴注以及肌肉注射是临床上补充铁剂的三种途径。口服和肌肉补铁均有其缺陷,而静脉补铁可立即为红细胞的生成所利用。蔗糖铁是一种静脉铁基剂,静脉用蔗糖铁可很快用于造血,可显著提高EPO疗效,降低EPO用量,避免口服铁剂的不足[4]。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明.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3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04-105.
[2]徐晓宏,席志凤,朱爱民,等.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4):789-792.
[3]杜俊朋,张光宇.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3,33(5):56-57.
[4]唐秀红,张军.蔗糖铁注射液辅助治疗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疗较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1-42,44.
论文作者:库尔班?吾甫尔,阿曼古丽?吾甫尔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蔗糖论文; 红细胞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含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