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设置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82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Y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肘关节评分以及出现异位骨化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一年的肘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效果更佳,P<0.05。结论:在对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选取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Tian Hongjun, Jing Changfu, Zhang Zhongcai, et al
(Shuangyashan people's Hospital, Heilongjiang 155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82 patients with distal humer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y-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score of elbow join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P>0.05). One year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elbow join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overy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as better (P<0.05). Conclusion: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is low.
[Key words]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method; distal humer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clinical effect
骨远端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临床当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通过采取内固定的方法,来使关节功能更好的恢复,正常发挥机体功能[2]。近年来,双钢板内固定术和 Y 型钢板内固定术在骨科临床得到了普及,本研究为分析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双钢板内固定术与Y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82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20,年龄区间为 29~62 岁,平均(45.57±6.36)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2:19,年龄区间为 28~61岁,平均(45.34±6.4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Y型钢板内固定术。在实施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卧位。将患肢放置在胸前,采取全麻或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肘关节正中位置取纵切口,游离两侧皮瓣,使尺神经完全暴露。在患者尺骨鹰嘴处V 型位置处实施截骨,直至肱骨远端关节面和肱骨髁间暴露在视野下。对骨折位置进行清理,进行复位。根据尺骨滑车切迹宽度来对复位情况进行对比。后根据两组患者的差异,依次实施肱骨远端内外侧双钢板(解剖型)内固定术与 Y 型钢板内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肘关节评分以及出现异位骨化的概率。肘关节评分以HSS评分为主,其中疼痛评分为30分,功能评分为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对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肘关节评分用t检验,表示为();异位骨化的概率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统计值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一: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比较患者肘关节评分
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一年的肘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效果更佳,P<0.05。
表二:患者肘关节评分比较()
2.3比较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值得推广。
表三:两组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比较
3 讨论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常见的肘关节损伤类型,而且针对此类患者,常伴有移位的现象,滑车关节面软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固定难度大[3],如果临床当中采用的固定方式不符合手术要求,就会引发血管神经受损等不良后果[4]。在本研究当中,通过对患者采取双钢板内固定术,在该治疗方式的运用下,对关节带来的破坏性小,保证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能够保证患者复位的成功率,从根本上避免患者实施治疗后出现肘关节短缩、外翻畸形的现象。手术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固定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5]。
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采用的双钢板内固定术相对于常规组采用的Y型钢板内固定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P<0.05。
综上所述,在对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选取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异位骨化的概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成玉,许克庆,葛迅,陶钧.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现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6):108-112.
[2]樊志强,陈辰,查晔军,蒋协远.开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4(05):310-313.
[3]何树坤,马小芳,秦廷武,黄富国.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8,40(18):2198-2202.
[4]滕延斌.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8.
[5]陈泳格,李爱国.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13):180-183.
论文作者:田红军 荆长富 张忠才 徐叶青 李海鹏 李占国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