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小学 719400
摘 要:2016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当代名师大讲堂——陕西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示观摩研讨会”。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名师们身上体现淋漓尽致,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理念和思想为我在教学路上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受益匪浅 春风化雨 教学智慧
一、好的教育应该是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徐斌老师是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校长,他主张无痕教育,他的教学风格稳健厚实。平常的课堂中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点,关注结果,让学生会做题,会解题,会考试。而徐老师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怎么样计算和分析平均数;懂得应用平均数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交融。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我们要学习他教学设计的理念,让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
二、数学课要追求“简约之美”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徐长青提出,数学课堂教学,呼唤简约。他认为简约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简约要简在课堂,我们要努力呈现出简单的课堂,简单到不难为自己,不难为学生,简单到不拒绝一个学生。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在活动中我们听了徐老师讲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课上徐老师是这样做的:
1.唤醒记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梳理学生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涯就会发现: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数形结合”的过程。“数形结合”以“无名英雄”的角色时刻陪伴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这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重要经验,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始,徐老师就通过“穿越”唤醒学生的记忆:“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用小棒表示数吗?”“你能根据小弟弟、小妹妹们画的‘形’,猜出表示的‘数’吗?”“我们学习9+2=?时是怎么用小棒帮助凑十的?”学生在欢笑声中轻松地回忆出“数与形”曾经的陪伴,感悟到数与形的密切关系。
2.引导学生完善认知。“数与形”陪伴学生的“过去”,更要相伴学生的“未来”。它需要一个契机让学生去梳理与完善自己先前的认知经验,并形成自己的方法,以便于后续的学习。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正好能为完善这一认知提供这样的契机。所以,徐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数与形的世界!”通过“杂乱摆的形”得出“从1始连续奇数的和的式”,又到“有规律摆出的形”,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发现了正方形点阵中所蕴含的规律,并对几种规律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沟通,在解决相关的具体问题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规律的作用和魅力。以这一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并建构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思想。
3.带领学生感受其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讲:“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怎样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百般好”?徐老师后面的进一步拓展中提供了较多的素材,如勾股定理的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斐波那契数列与自然界中海螺螺线的惊人一致等,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数形结合呈现出的神奇之美!
徐老师的这节课,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学生“数与形”的学习之浪,也激起了教师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之浪……
三、开展数学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阅读能力我们越来越认可,它不仅仅是来自于语文一个学科,也应该来自于其他学科,从完整的培养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建立数学阅读课程,这是大势所趋。将数学阅读引入数学课堂和我们的教材结合起来将会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我们课内单一的学习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数学童话》、《数学幻想大战》这样的数学阅读内容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应该开发大量的数学阅读材料,开展数学阅读课程。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来自清华附小的许淑一老师给我们展示的那一节别开生面的绘本阅读课,他将我们带到了童话世界,但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力量,更似一场文学与数学完美结合的盛宴。
许老师带领学生阅读的是一本名叫《宇宙小子》的绘本,这节课似数学,非数学,虽然课内的知识很少,可能是价值的熏陶,更多的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延伸。这节数学绘本阅读课,不像我们的数学课中的情景创设,过滤的只剩下数学,而它要数学课变得有生活,有情趣,有人文,有历史,甚至有哲学,而这一切润物无声。这节课,让数学在儿童和老师的眼中也变得可亲可爱,丰富柔软,在儿童阅读的世界里受到的也就不仅仅是数学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还有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而我们所追寻的正是这种盐在汤中的感受。
品名师精彩课堂,享卓越教学智慧。在教育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也要和教育一同进步。正如名师所言,每一次困惑与徘徊的同时也伴随着我们理性的思考,每一次的肯定与否定之后我们总会有所提高。
论文作者:柴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简约论文; 课堂论文; 平均数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