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昌地产集团第二个文化产业-河北省永昌博物馆论文

非国有博物馆· 典藏

河北永昌地产集团第二个文化产业
——河北省永昌博物馆

文/史军爽

河北省永昌博物馆是河北省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坐落于石家庄市南二环与富强大街交叉口,西距火车站3 公里,南临南焦客运站,往来交通便利。馆藏以总333 件玉器、金石拓片、古玺印、古砖瓦、铜器等实物藏品,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史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真实记录了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变化及文化特征。

河北省永昌博物馆是永昌地产集团继永昌足球队之后的第二个文化产业,设三部一室一中心,即玉器部、金石拓本部、玺印部、办公室和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展览面积2550 平方米,一期已完成800 平方米。整个展陈体系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等部分,展厅分为历代碑帖展示,高古玉展示,古玺印及砖瓦、铜器展示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全面,特别是高古玉、金石拓片和古玺印量大、品类之多,精美程度在我国诸多博物馆中极为罕见,为社会和史料学家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收藏爱好者和广大市民学习传统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博物馆展厅

博物馆展厅

博物馆藏品架

馆长:朱胜军

河北省藏协玉器委員会主任

最后的资产报废处置管理系统包主要围绕对废弃固定资产的处理展开,它同样进行面向上级的申报、建立账户、并核对和统计废弃固定资产,包括出之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剩余的仓库固定资产内容,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维护并重新备份,也包括针对系统的还原性操作。

河北省永昌博物館馆长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根据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

最早的镜子就是盛水的铜盆。《说文》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形,故用以为镜。”随着古代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形制,其背铸铭文或图案,并配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等物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战国时期铜镜开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上西汉中叶后经济的飞速繁荣,铜镜制作工艺产生了质的飞越。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产生,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高校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每天按照学校的管理要求,机械式地上下课,没有真正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只要不挂科就好,每天得过且过,荒废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幅石鼓文图经历了2300多个年头,718 个神奇文字仅存327 个,民间推举的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一共10 副,来自清代的拓本,原刻石是秦代的,刻石上字体为大篆,是最早的石刻诗文,被称为“石刻之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唐朝时期石鼓横空出世,自安史之乱起便开始了逢战必丢失的坎坷之路,1127 年,靖康之乱,金人掠走石鼓,又弃之荒野,故再度遗失。1300 年,元代虞姬再度集齐石鼓,迁至文庙,此后再未遗失。幸运的是几乎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都竭尽全力的寻找石鼓,其中就包括司马光和他的父亲司马池,司马光是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伟大的史学家。我国第一部《资治通鉴》正是由他编纂的。

朱胜军,1995 年涉入玉器收藏,至今已有25 年。2003 年经网友选举开始任雅昌玉器版版主,翰龙雅集玉器版总版主。期间分享了大量关于玉器收藏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得到网友的热烈反响,部分帖子的流览量达到了50 万人次。影响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收藏,在拓宽了自己视野的同时,也结识了众多爱玉人士并成为好友。

《高归彦造像记》为东魏武定元年造像(公元543 年),于1921 年在河北定县众春圆出土。造像座为白玉石造,上部释迦像已佚,造像记刻在佛座四周。高归彦官至太傅、太宰,是一位位显权重的人物,后因谋反被杀。此造像当为其在世时所作。书家应为当时高手。南北朝以前碑刻,多有所谓“金石味”,北朝碑刻更多以方严、粗犷著称,此造像刻石可算一个特例。此记书法娟静和美,俊秀温雅。与北朝造像记中方笔锐锋,棱角森挺的书风不同,也与一些粗头乱服、率稚拙的造像记的字迹迥异,在北朝书法作品中实属罕见。

◎馆藏精品——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印章

中国印章,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它以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闪耀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光辉。秦代以前,无论官吏还是民间私人的印章一概成为“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玺”的称呼为天子专用,官吏和百姓只能称“印”。汉代除了皇帝外,诸侯王等的印章也称“玺”,但在官印和私印中也出现了“章”“印章”“印信”等名称。唐代至清代,历代皇帝沿用“玺”的名称不变,诸侯王亦有称“宝”,在官印和私印里又产生了“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直到今天,人们对“印章”的称呼还有各自不同的习惯。

铜镜(又称青铜镜)

被褐堂古代美术创办人

古代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形、薄体、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

唐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史上的一座高峰。而此时出现的海兽葡萄镜为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海兽葡萄镜的出现,是高浮雕艺术在以铜镜为载体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实践。它所带给人的美感是有开创性的。此铜镜圆形,厚重,质地泛白,兽形钮,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作内外两圈。内区六只瑞兽或追逐玩耍,或回首凝望,或匍匐潜行,或仰面朝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外区配置葡萄纹、瑞兽间饰以舒卷缠绕的葡萄枝蔓;海兽葡萄镜是唐代极为流行的一种铜镜纹饰,这种繁缛富丽、花团锦簇的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富裕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元代由蒙古族统治华夏所建立。蒙古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多少影响到了工艺品制作的风格。过去人们对于元代铜镜,多认为制作粗糙而不加重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元代的铜镜可以说是“粗者甚粗,精者颇精”;此镜圆钮,内区铭文为:“至元四年”,镜背纹饰为双龙戏珠,辅以云纹,荷叶及折枝花卉。镜缘平素,纹饰凸出、高度几乎与边缘齐平。海水纹刻画十分细致、生动,波涛汹涌、呼之欲出。

瓦当(古砖瓦)

浙江省藏协玉器专业委员会顾问

石鼓文

2.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必须把握依靠群众这一主线。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实践的主体。“枫桥经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深深扎根于群众这片沃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50年前,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最看重的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枫桥经验”发展历程表明,群众既是“枫桥经验”的受益者,更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者。没有广大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离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枫桥经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因为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才使“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高归彦造像记》

从美国留学归国后,1928年,闻一多在《新月》第1卷第6期发表《杜甫》,这篇近似传记的文章后来被收入开明书店1948年版《闻一多全集》的“唐诗杂论”部分。但实际上,从闻一多与饶孟侃的通信中可见他对这篇草创之文还不太满意。朱自清在编排《唐诗杂论》的九篇文章时,本着“文稿的排列按性质不按年代”的原则,将此文与《英译李太白诗》置于最末。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为清代拓本,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 年)立。今在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三公山即今河北元氏县仙翁寨山,在封龙山西十里。是汉代常山郡祭祀,乞雨的重要场所。是元氏县(古常山郡所在地)六大名山之一。在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元氏县(常山郡)的封龙山,三公山,白石山,灵山,无极山均为北方名山。古时还因山而有灵山国,无极国。各山均有汉碑,现仅存《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对我国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永昌馆藏·高古玉

永昌馆藏·古玺印

河北省永昌博物馆年代:汉

钮式:覆斗尺寸:21.8×21.7×14.9(mm)河北省永昌博物馆年代:汉

初中函数动点问题往往是将整个初中数学的所有函数知识,与动点问题进行融合,主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测与考察,通常为学生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阅读理解水平、数学思维的形成状况等,想要较好地对函数“动点问题”进行解决具有较强的难度,在解题期间学生经常遇到较多的困难与阻碍,以其解题困难因素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与学生解题情况,可明确相应的需求:

钮式:覆斗尺寸:19.2×19.6×15.2(mm)

标签:;  ;  ;  ;  ;  ;  ;  ;  

河北永昌地产集团第二个文化产业-河北省永昌博物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