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辉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辉

(湖南省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日、系统向智能信日、系统转化,现阶段管理信息技术己经在我国多个电力企业的电力调度管理中采纳和运用,其高效稳定且实用性较强,其显著优势赢得了广泛好评,有利于电力调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1、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在目前比较成熟的电力调度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调度工作转移、电力调度数据运行、电力调度记录查询等方面。相关用户首先需要通过相应的登录界面登录,并确认其操作身份和操作权限,以确保移位操作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交接工作人员需要详细记录自己的操作,如打开竣工记录、显示安装和拆卸记录、系统操作记录等。有关人员只需在系统中设置程序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记录报告并保存。当下一班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时,我们可以更及时地了解上一班班次的调度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调度管理的效率。

2、信息系统框架

2.1、基于Web三层体系结构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和进步,需要通过网络公告来显示电力调度的一些公共信息。同时,将供电局局域网从供电局的内部范围不断扩展到变电站,提高了用户对系统性能的要求。电力调度和数据管理需要向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基于服务器/客户体系结构

采用服务器/客户端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序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基于DB2大型商业数据库,并根据相应企业的局域网进行设计。该系统采用Windows2000/NT作为开发系统的开发平台。系统为所有用户设置多级权限,并对所有进程进行网络管理。数据库体系结构是服务器/客户机/客户机/服务器/客户机,它位于服务器的一端。这种结构便于客户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用户的数据源主要是由客户端提供的,这使得数据库更好地连接到用户。

3、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信息技术应用

3.1、停电检修管理

3.1.1、检修计划(以周检修计划为例)

(1)每周保养计划由设备操作维护部与调度管理办公室协调安排。(2)如果维修工作已经安排在每月的计划无法执行,由于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设备运行和维护部门应当根据下周安排设备的运行和维修部门的工作计划未完成的工作,为下周的检修计划和提交的进度管理。

3.1.2、日前停电工作票

工作票由矿山、工厂、公司规定的发行人发给,但其他发行人无效。工作票清单应张贴在变电所内,工作票的发行人不得为工作负责人,每列必须填写清楚,工作票发出时不得涂改。工作票发送到值班人员后,应当按照工作要求和顺序逐项处理,并与工作负责人签字后办理。工作结束后,负责工作的人员将向值班人员说明检修情况,经双方验收,已签订停电工作票,工作人员可离开工作地点。

3.2调度管理

3.2.1交接班

交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认真仔细的记录练习是每个值班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该记录主要包括电网运行状态、标志牌安装和拆卸记录。安装和拆除地线记录和竣工记录的开放等。

当班记录的输入。必须记录移位记录的输入,只有值班调度员才能执行交班记录输入,才能有效保证值班人员的标准化交接。记录包括安装和断开地线记录、系统操作、打开完成记录等。完成后,班次名称系统将自动记录和保存记录,并自动生成下一班的交班记录。

历史记录查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用户都有权查询历史记录,因此在这个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移位者、继承时间、系统运行状态等条件查询历史记录,这将方便用户对历史的理解。

3.2.2值班运行日志

值班班长可以记录轮班的运行记录,主要内容有停电维修记录、工作票、现场操作、异常调控技术支持系统,日常工作,重点监控,消防安全制度,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电压和无功管理、电站管理、设备故障管理,改变运行方式的变化,等等。

3.3负荷管理及信号监控方面

①负荷预测与实时监控。负荷预测包括三种,一是人工智能方法,如模糊预测、专家系统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二是时域分析方法,如傅立叶分析预测、小波分析预测;三是动态过程描述方法。借助于iES600系统及信号分类系统,可对主变、线路负荷及设备、线路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以一般上限,严重上限,事故上限三个等级进行显示,调控员可结合负荷越限情况,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②无功电压管理。投入AVC系统,变压器档位可自动调整,电容器自动投切,在电压越限范围的条件下,经相关工作人员手动调整,可确保无功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3.4故障研判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配电自动化 DMS 系统发出的报警,以及采集系统配变电压变化情况,对配网故障跳闸开关进行判断。继而通过故障指示器短路电流,明确故障线路段、失地地段。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故障研判的科学化、自动化,为现场抢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减少了抢修时间,使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

3.5无人机应用管理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飞速发展,企业也普遍开展了采用无人机在电力系统上作业,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费用以及处理效率都比较有优势,同时也不需要考虑因为飞机坠毁而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很受电力行业的欢迎,同时能够准确的测出电网中的问题。

3.5.1中型任务机与地面中继联动模式

针对空中任务机因为超过有效距离或地形阻隔等因素无法及时与地面的巡检车进行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情况,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由中继终端作为连接任务机与地面信号塔的传接枢纽,负责将空中机采集到的图像与遥感数据传送至地面基地并进行反馈,从而保证电力巡检工作的正常进行。

3.5.2中型任务机与空中中继联动模式

空中中继即小型无人直升机,它是为了弥补地面数据处理能力的不足而人工添加到数据链路上。与第一种应用模式不同,是由该小型无人机负责空中任务机与地面测控车的数据传输。当任务机完成测控图像与信号采集后,先将这些信息发给空中中继终端,在由该小型无人机负责地面信号塔的数据传输与反馈。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地面测控塔的工作压力,保证数据处理及时高效。

3.5.3中型直升机+空中中继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中继机采用续航时间长、抗风能力强、成本低、飞行和控制操作简单的固定翼无人机,来提升中继的灵活性。通过中型直升机(任务机终端)、地面车载终端和固定翼无人机(中继机终端)的相互配合,来增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

3.4小型无人直升机或微型无人直升机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要求在任务机与地面测控车之间没有障碍物遮挡,两者之间可以进行较近距离的互动。任务机可以通过无线链路直接与地面车载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地面车载终端可以接收到经过任务机终端压缩过和调制过的,由任务机和吊舱拍摄到的2路视频信号和遥感测绘数据。同样的,任务机终端也可以接收到地面车载终端的遥控数据,接受地面车载终端的控制。

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趋势下,电力调度管理系统是我国电力企业电力调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少华.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272.

[2]郭凌旭.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

论文作者:吴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