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现象表现明显,学生成绩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分析与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关注。如何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如何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不仅是高中物理教师的任务,我想也是初中物理教师应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物理教学 高效 衔接
一、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养成建构物理模型的意识
初中阶段除了能让学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还应帮助学生尝试着建立理想模型:比如火车过桥,和火车从北京到长沙需要考虑火车长度吗?通过例举像这样学生熟悉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数据计算分析,让学生体会这种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模型法。
初中阶段注重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各种物理学习方法,并了解相应的探究程序,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基本观察与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形成很重要,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也是适应未来发展必备的素养。
比如做实验时,我会培训实验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这个实验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原理,完成后再做实验;然后再让他们自行归纳总结,帮助记忆,以免到实验室不知所措。当然这些能力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贵在坚持,是在多次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
三、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物理学习与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数学建模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速度单位的换算中,“1m/s=3.6km/h”,书本上并没有具体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如何而来,并且掌握。
计算能力、数学运用能力也是物理高考考察的一项内容。
四、拓展和透析与高中物理教学有关的初中物理知识点
适当对初中生补充高中简单、易接受的知识点,减轻初中学生对涉及的相关知识无法解释的疑惑;补充初中没有深入要求,对高中来说又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以免由于知识漏洞而造成高中学习的困难,避免初中生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点上的出入而导致的不适应。
1.讲解速度的单位m/s、km/h;密度的单位kg/m3、g/cm3;常量g的单位N/kg;压强的单位N/m2(Pa)等等时,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得出“单位”是可以参与计算,这种复合单位可以由公式推导而来的,为高中的知识点“导出单位”做铺垫。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学生在掌握这个规律后,减轻了他们的记忆难度,在高中再涉及该知识点,他们也能熟练运用。
2.在《透镜》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对于得出的规律以及推论,其实学生容易搞混。如果此时作凸透镜成像图,由图中成实像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出:不管事实像还是虚像,像的大小由像距决定,像距越大,像越大;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像,像距等于物距成等大的像,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小的像。
如果掌握了,像的大小由像距决定,很明显,这里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像。
3.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中力的作用效果是: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对于“运动状态”的理解,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包括很多高中生,即便学习了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他们依然无法深度理解“运动状态”,而是认为“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大小的改变。由于初中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对初中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高中阶段,在课本里以及习题中,会经常出现“运动状态”老师们认为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所以并不会再对这种细节问题做过多的解释。这就导致该知识点形成了漏洞,也是为什么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觉得格外难,让同学们感觉不是想学就能学好的。
如果能够举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发生改变,运动状态都改变。就可以帮助同学们拿下这个知识点,以免造成高中由于知识没理解透彻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4.在“二力平衡”这一节,其实主要讲的是平衡力,但事实上在初中已经直接出现了很多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题目,所以补充“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点,以及“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别”的知识点非常重要。而且也并不难,可以通过举例、实验(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
参考文献
[1]《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20页,第97页。
[2]《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第29页。
论文作者:刘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点论文; 初中论文; 高中论文; 能力论文; 状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