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疼痛程度上,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42±1.27)分、(6.40±1.35)分,护理干预后1d,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5.75±1.18)分、(5.61±1.21)分,所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53±0.65)、(1.83±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0.77)分、(2.66±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9%,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施以阶段性疼痛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阶段性疼痛护理;恶性肿瘤;常规护理
恶性肿瘤的致病原因目前不详,在人感染后体内会发生扩散和转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当其发育到后期,会让患者出现疼痛的不良体验,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当前临床医学的医疗工作者一直在钻研如何削弱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感。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8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中应用了阶段性疼痛护理,结果表明此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为41~67岁,平均年龄(54.2±3.5)岁。观察组包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68岁,最小的44岁,平均年龄(55.4±4.0)。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此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并承诺愿意配合。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实行健康宣讲等。对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利用对应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阶段性疼痛护理,将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室内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同时做好房间的通风工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与患者和其家属沟通,引导患者听音乐放松,耐心的给予患者陪伴和鼓励,通过沟通也能进一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等,从而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主治医生,方便为患者调整药物使用量。护理人员自身也应采取适宜的方式为患者缓解疼痛,比如在相应部位按摩。患者出院之后,要继续保持联系,利用电话等进行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疼痛的情况,与患者心平气和的交流,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1、3、7 d的疼痛程度及最终的护理满意度。用数字评分法 (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 确定疼痛程度:轻度疼痛的分数范围为1~3 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则为7~10分。护理满意度:由所有患者填写我院自行设计的百分制调查问卷,对护理过程做出满意度评价,根据最终评价标准分为不满意 (≤60分)、满意(60~80分)及非常满意 (≥80分), 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组内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发现: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42±1.27)、(6.40±1.35)分,护理干预后1d,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5.75±1.18)、(5.61±1.21)分,所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53±0.65)、(1.83±0.56)分,低于对照组的(2.94±0.77)、(2.66±0.73)分。经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结语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要经历极大的痛苦,来自经济、心理等各方面压力无不在摧残患者的身心,有的患者甚至会直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常规治疗方案只能暂时延缓患者的疼痛,对应的护理方式也对患者的关注较少。相关研究发现,阶段性疼痛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的意志力。本次研究将我院8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式予以临床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53±0.65)、(1.83±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0.77)、(2.66±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9%,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施以阶段性疼痛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肖芳,刘晶,张静,安晓娟. 探讨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5):155-157.
[2]万赟. 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117.
[3]汤慧玲. 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 健康研究,2017,37(05):500-502+506.
论文作者:热孜万古丽·木明, 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晚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