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805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结构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施工有着一定影响,文章主要结合桩基础施工的特点,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土建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之中,土建施工现场的岩土应力很容易发生变化,影响建筑基础的承载能力。桩基础技术属于建筑土建施工深基础施工技术类型,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用范围广泛。将桩基础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当中,能够保证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减少基础深陷现象的发生。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桩基础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1桩基础相关概述
建筑项目施工中,桩基础工程属于其中一种形式,它由基桩连接桩顶的承台。针对桩柱承载方面来说,可将桩基础分为高、低两种承台桩基。他们差异的表现是:上半部分的桩身在地面祼露是高承台桩基,另外其底部也在地面外;而全部桩身都在土内掩埋,是为低承台桩基,它的承台面与土体直接接触;如果从施工技术方法来看,或将桩基础施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采用锤击、静压、水冲沉入等方式,在相应深度的土体内将基桩埋入;在施工环境中就地进行钻孔,再在钻孔内设置钢筋笼,灌注砼在钻孔内形成桩基,是为灌注桩。
2桩基础技术的特点分析
桩基础,由桩基础与其余部分链接形成的承台组成,将桩身彻底埋入到地基下部,承台底部与地面有效接触,该结构类型被称为低承台桩基。现阶段,桩基础技术在一些超建筑项目中应用效果较好,尤其是地上部分质量不过关、地基深度比较小的工程项目。桩基础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地基的持力层承载力得到更好提升,能够完全承载大部分建筑工程上部竖向荷载,独立的竖向桩基具有特别强的刚性,由于桩基础的强度加好,建筑地基不会轻易出现大面积沉降,使得建筑工程结构更为稳固、可靠。第二,桩基柱体能够顺利穿过液状软质基层,并有效固定于基岩表层,如果出现地质灾害,地基上部的土层会发生沉降,沉降方式较为自然,但是,位于土层下部的桩基础,其抗压性较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土层下部桩基础不会轻易的从土层中拔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更好提升,有效避免建筑工程出现大面积的坍塌与变形。第三,桩基础中独立柱具有较强刚度,能够有效抵抗因为外界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3建筑工程土建结构桩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预制桩技术应用分析
土建结构桩基在应用预制桩技术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技术类型,分别为振动下沉技术和锤击下沉技术。预制桩技术可以将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比如精准把控桩顶的高度指标和方向指标,防止其因偏差问题影响底部质量。同时,在打入桩基之前,要科学把控桩顶的高度和方向,防止因桩顶问题导致桩基作业效率和桩基质量受到影响。最后要有效管理和控制预制桩基连续作业情况,确保其在不脱节的情况下实施,避免管桩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要有效防控出现质量隐患,科学合理的设置管桩间距。
3.2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情况中,灌注桩技术也分为多种,包括沉管式、挖孔式以及钻孔式。其中,沉管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外力的作用来将桩基直接打入土体当中。这种桩基础技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工艺也比较简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沉管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用到较大的外力才能够将桩基打入土体,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故不适合在市区应用。在拔管过程中,过快容易造成桩身缩颈,而且由于是挤土桩,先期浇注好的桩易受到挤土效应而产生倾斜断裂甚至错位。一般来说,在打入桩基的过程中,有单打法、反插法以及复打法等多种工艺。在使用单打法拔管的过程中,每拔0.5~1.0m时,需要振动5~10s,之后再拔0.5~1.0m,重复操作这种步骤,最后拔出管道。在采用复打法的过程中,则需要在同一个桩孔位置进行连续单打,局部位置进行复打,在使用反插法的过程中,每拔管0.5m,需要下插0.3m,重复操作,最后拔出管道。另外,挖孔灌注桩技术其实就是指利用人力挖孔,安放钢筋笼之后再浇筑混凝土而成。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造价一般比沉管灌注桩及冲孔灌注桩低,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挖孔桩井下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安全尤为重要。至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则是利用机械钻孔,之后再浇筑混凝土成桩。目前,这种技术是使用得最频繁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护套中心与桩位中心之间的偏差严格地控制在50mm范围内,并且保证回填土足够严密、紧实,在钻孔过程中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保证成孔质量,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
3.3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这一技术合理控制预制桩埋深,技术应用期间,为了避免破坏土层结构、产生水压力,保持技术应用的连续性。该技术具有噪音小、质量高、施工便捷、振动幅度小、易操作等优点,进而在房屋建筑施工活动中大范围使用,最终能够起到施工成本降低的作用。
3.4人工挖孔技术应用分析
人工挖孔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以人工方式对准绳实施有效调整和控制,该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充分发挥质量可靠化和成本预期化价值作用。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便捷易行和工艺简单等优势,在常规条件下不会对桩基质量、生态环境、施工周边环境及施工场所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人工挖孔桩基技术经济环保,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土建结构桩施工提供有效保障。
4关于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4.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情况中,桩基础应用的准备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而这,也是土建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选择恰当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土建质量来说,也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现实情况中,桩基础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勘察施工现场,获得有关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来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其次,还需要合理地控制各个施工细节,保证施工材料、设备、人力等都准备充分,从多个方面去完善桩基础技术的各个应用环节,从而为之后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合理选择施工技术
首先,为了能够有效的应用成桩方法和施工设备提供保障,进而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要在桩基础施工过程前,妥善地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合理地安排施工的工序和方法。其次,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顺利、高效开展建筑桩基础施工,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关键。同时,为了保证场地的平整和干净,需要及时清扫建筑的施工现场,及时地清理障碍物,避免将废弃建筑物和残留基础等障碍物留在施工现场。这是由于桩基础施工在建筑施工中的特点是密集群桩,对施工现场的平整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了对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平整性和垂直性提供保障,在准备工作中需要着重进行处理。这是由于中桩基础的类型多样,所以在桩基础施工中对应的不同的施工技术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准备继续进行桩基础施工时,为了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准备工作应依据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中桩基础的建设想要获得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结合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施工准备和施工技术,将各施工环节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最大化的确保建筑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安全的开展,以达到提高整体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促使建筑工程完工后可以获得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双重保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鹏.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分析[J].门窗,2014(05):79+83.
[2]代鹏飞,丁世钊.房屋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4(03):90+92.
[3]林跃杰.分析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19~20.
论文作者:丁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1
标签:桩基论文; 桩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