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问题_政治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问题_政治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出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正是培养、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同属于教育,但两相比较,前者具有更大的难度。且不说其他方面的原因,仅从教育内容上就可看出思想教育的艰难。因为知识教育的内容相对说来是比较稳定的,而思想教育的内容则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尽管有些教育的内容看似稳定的、长期的,但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其具体内涵还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因此,要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富有成效,除了其他方面的努力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善于切中学生思想发展的脉搏,抓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切忌教育上多少年一贯制的老一套做法。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认为现阶段在学生思想教育上有这样几个重要的问题是值得注意和认真研究的。

一、政治态度问题

近年来,学生在政治情绪上总的说比较稳定,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一系列工作的认同度也比较高。但是,也应当看到,不同学生对中央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工作的认同的程度、认同的态度是有差别的。

因此,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是怎样使学生在政治上由一般认同上升到高度觉悟。何谓高度觉悟?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由情绪上升到理智,即对中国目前发展的现实,不能仅仅停留于情绪上的认可,而应当经由冷静的思考,上升为理智的认同。即使对于社会各种弊病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严厉批评,但这种批评或建议也不是情绪化的,而是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建设性的。二是由一般的接受与认同上升到政治觉悟。这就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变政治上的被动接受客体为能动建设主体,自觉融入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之中,并为之做出应尽的努力。如果能够实现这两条,那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有一个可靠的基础。问题是,怎么使学生由一般认同上升到高度觉悟呢?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关系问题。中国的未来与希望就在青年一代身上,这是历史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尤其在世纪之交的转折时期,强化这种使命感至关重要。但是,强调使命感的同时必须强调责任感,因为没有责任感的使命感往往会带来浮躁、妄谈以至冒进等不负责的行为,这于国于己都是不利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需要的是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需要的是把情绪化为一种责任,而不负责任的指点评说决不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态度。二是如何明确自己的角色。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在政治态度上有时激进,有时低沉,原因之一就在于自己的角色意识不明或角色错位。实际上,当代大学生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现代化建设的旁观者,而是现代化的建设者;不是现代化的享受者,而是现代化的开拓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是历史赋予的重任。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以一种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不是以一种评论者、观察家的身份去对现实评头品足。

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上述两个关系的话,那么,一般政治认同就比较容易上升到一种政治觉悟。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通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之外,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几个环节:1.形势教育。现实与书本两本教科书的反差确实是比较大的,这是事实。但是,对形势的分析、认识也有一个科学与否的问题。如果对目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缺乏正确估价,看得一团漆黑,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其结果往往会带来情绪上的消沉或偏激。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应该是重点抓好形势教育,通过经常举办形势报告与座谈,让学生更多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以便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避免看问题的表面化和极端化。2.社会实践。不能把社会实践仅仅看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当看作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不少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理想化的色彩比较浓,因而面对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往往显出悲观、消极的情调。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的看、听、干,来了解社会、思考人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3.“两课”教育。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很多,需要我们加强“两课”教育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廓清迷雾,端正思想,确立健康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当然,“两课”教育要真正起到这种作用,必须为教育注入生机,让理论能够真正说服人。

二、道德修养问题

近年来,有感于社会风气下降,社会上、学校里一再提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并且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普遍赞同。但是,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怎么抓?目前的看法实际还有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教育,是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的教育,因为现在连起码的道德水准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标准的理想道德教育。另一种看法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放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就社会各阶层来讲,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教育要求就不一样;就大学生来讲,对不同年级、不同修养的学生的教育要求也不一样。这就是说,高层次的教育只适应于那些“先进分子”。这些看法确实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有其可借鉴之处,但要仔细推敲,还是需要慎重对待。这里主要涉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与导向的关系问题。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无疑是正确的,忽视教育对象层次上的差别而搞一揽子教育,显然成效甚微。但是,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决不能忽略思想导向上的问题。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不同,但在教育的导向上则决无二致,不能把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看作是普通学生的事,而把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教育看成是学生党员和先进分子的事。要知道,将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与政治导向截然划分开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西方国家的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从来没有放弃和偏离其基本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如美国的道德教育,数百年来传递和发展的就是一套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美国社会从来没有因核心道德规范的丧失而导致伦理规范的混乱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瓦解,它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核心道德价值规范的稳定即导向上的稳定,为道德教育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和法制观念,一直左右着它的道德教育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脱离政治导向的纯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任何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都有一个指导思想问题。事实上,现在讲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的分歧,不在于要不要进行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而在于进行这种教育以什么为导向。如果仅仅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的基本内容,那么,这样的教育很难说是成功的,至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道德建设的方向是相左的。因此,在强调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或文化修养教育时,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并将体现这种导向的价值观念贯彻和渗透到基础道德文明和文化修养教育以及其他层次的道德教育之中去。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近年来,德育被重视的程度提高了,但在目标上似乎很不稳定,对学生有时是以共产主义者的水准提出要求,有时又以不受处分、不违犯法律作为衡量合格与否的尺度。另外,在德育要求的标准上也开始出现了令人纳闷的“倒挂”:小学要求学生做共产主义者,中学要求学生做社会主义者,而大学则要求学生成为爱国主义者。这就使得德育工作者缺乏明确、稳定的目标依据,落实起来比较困难。严格说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够遵守一般的文明礼貌和爱校爱国,应当在保持这些起点的基础上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提出要求。这决不是说要按共产主义者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但起码不能把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完全降到一个普遍社会成员的水准上,我们的学生毕竟是社会主义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第二,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是重政治,轻道德,不管心理;现在则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重道德、心理,轻政治。一谈政治导向问题,似乎就是什么政治说教或传统教育模式。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然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畸形发展,现在应当予以高度警觉和重视。第三,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党课教育、团课教育以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既可以保证思想道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同时又能使教育寓于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之中,便于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理想追求问题

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从学生思想发展规律来看,大学期间是学生人生理想以及其他具体理想通过不断变更、不断选择而渐趋明朗、逐步确定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比较敏感、自信,加上客观外界可供选择比照的对象广泛存在,具有吸引力的参照系频繁出现,使一些大学生往往处于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境地。在不断地追新逐异、穷于应付的忙乱中,他们似乎无暇冷静地对自我与对象作认识、比较与鉴别,而是伴随着外在目标信息的不断刺激而不断接纳,既不断确立目标,又不断抛弃理想。当某一理想确立时便沉醉于辉煌的梦幻之乡;而当这一理想难于实现时,又在匆忙之中选择了新的理想。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中又萌发了新的希望,如此循环往复,疲于游荡。这种状况,确实值得忧虑。

如何摆脱这种状况?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应该提起对这样两个问题的关注:

第一,追求实惠与追求理想的关系。近年来,大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有所抑制,成才意识开始增强,面对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少同学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急切希望充实和提高自己。这是一种喜人的现象。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影响,在理想、前途的选择中出现了认识的盲区,过分追求目标实现上的功利化、短期化,追求实惠。在这种追求的支配下,所谓远大理想的追求完全成了空谈,金钱就成了理想。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观点。人不是动物,他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丢弃理想而一味突出实惠,最后形成的必然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所以,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理想教育这一内容是绝对不能抛弃的。要让学生深切领悟,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大学生,不能完全听凭市场的左右,跟着社会“浪潮”随波逐流,应当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长远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什么是“才”、什么是“满意的职业”、什么是“正确的毕业选择”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注意平时一点一滴的引导,决不要等毕业时集中解决,因为这样的问题不是用“突击”的方式所能解决的。

第二,兴趣与理想的关系。兴趣广泛、想象丰富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也会成为一大缺点。在目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对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一些学生的兴趣不断在变,以至连自己都很难说清其兴趣究竟是什么了。而且,一些学生往往以兴趣代替理想,认为兴趣的实现就是理想的实现;说起远大理想,似乎非常生疏、遥远,不屑一顾。这是目前学生思想状况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我们培养的学生,当然不应是那种冷漠的、缺乏个性的、呆板的类型,但是,也不能让学生完全听凭兴趣的左右。毫无引导的兴趣可能导致思想世界的混乱,缺乏理想、志向的兴趣最终会走向渺茫。有些同学在众多的“兴趣中心”中左冲右突,感觉“累”得慌,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注意他们的理想教育和兴趣引导,使其兴趣、爱好逐步步入健康轨道,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兴趣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渐走出自我想象世界的迷宫,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坐标,理智地、冷静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从而避免发展中大摇大摆、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

标签:;  ;  ;  ;  ;  ;  ;  ;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个问题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