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麦积山石窟论文_佚名

浅谈麦积山石窟论文_佚名

摘要

随着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麦积山石窟慢慢的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这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麦积山石窟文化的探索,而另一方面,也使麦积山石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文章从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进程,审美价值,保护举措等方面讲述了麦积山石窟开凿及发展的艰难历程,以此使大家认识到麦积山石窟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保护麦积山石窟的意识。

关键词:起源与历史进程 审美价值 保护措施

引言

麦积山石窟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曾经的光芒没有让麦积山走向浮华,一时的沉寂也没有使麦积山走向消亡,正是这种精神吸引着我对麦积山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实地的观察,以前只存在与照片上的艺术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并将它所拥有的魅力完全的散发了出来。相对于敦煌莫高窟给人的崇高与宏伟的感觉,麦积山的古朴雄壮与惊险陡峻,也紧紧的抓住人们的心弦。

正文

麦积山石窟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位45公里的麦积山上,因山的形状和堆积的麦垛相似,故得名麦积山。后秦时期,当时皇帝姚兴非常热衷佛教,它请来了当时极富盛名的僧人鸠摩罗什来译经讲法,并为其兴建了逍遥园,佛教在当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由于当时皇帝对佛教的热爱,渐渐的,修建大型石窟的想法在后秦皇帝姚兴的心中渐渐萌芽。如今的甘肃天水在当时称为秦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后秦皇帝姚兴很快将目光聚集在了这里,最终选定秦州麦积山来进行石窟的修建。一经决定,皇帝便将当时最好的工匠汇集于此,全力修建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的地形为工匠们增加了难度,而工匠们不辞辛苦的日夜劳作更能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精神寄托。最终,在当时皇帝的极力倡导以及人们对佛教的崇拜下,历经数年,麦积山石窟走向了历史的舞台。

站在麦积山的脚下,便能感觉到麦积山的山势陡峭,远看的麦积山石窟如蜂巢般密集,体现出了当时佛教的兴盛与匠人们的艰辛。在观赏麦积山石窟途中可以发现麦积山石窟的窟龛全都开凿在20到70米的山崖峭壁上,其建筑雄伟险峻。因其石质为紫褐色,较为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走在简易而又陡峭的栈道上,使人无心欣赏山下的风光,这让人不禁疑惑后秦的工匠们是如何创造出这一石窟奇迹的。回到1600多年前,所有优秀的工匠都汇集与麦积山之中,面对陡峭的麦积山,工匠们开始对麦积山的开凿方法进行探究,最终,匠人们决定在麦积山脚下用木头搭上密集的脚手架,并一层一层往上升,接着根据图纸在崖上由上到下画上轮廓并进行开凿,先由负责开凿的工匠进行开凿,再有负责雕塑的工匠进行雕塑,全部进行完毕后,一边开始拆除脚手架,一边进行加固形成栈道。整个过程繁琐艰辛又危险,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推动工人们的,是信仰的力量。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历经1600多年的春秋,麦积山石窟的雕塑整体保存完好。这其中离不开当代的保护措施,但不可忽视的是古人的智慧。从一些脱落的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内层与外层的质感是不同的。为了使泥土有更强的粘合度,匠人们在雕塑的地仗层中增加了麦草,而在表面的细泥层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麻来增强泥土的粘合性,又加入一定比例的沙子来使雕像变得更加坚固。而对比于身体更加细腻的脸部来说,匠人们加入了更加细腻的棉花纤维,在保证脸部细腻的同时也增强了脸部的稳固性。正是因为这样,为麦积山石窟在日后虽经历劫难却仍然保存完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造像在印度石窟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增加了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使洞窟的立面形象更加丰富,也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使人们在为其规模的壮美而折服的同时,也为建筑细节的优美而陶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千百年麦积山的繁华发展,使石窟里的千尊佛像没有一尊是雷同的,造就了麦积山有龛皆有佛,无处不飞天的盛况!

麦积山石窟由后秦皇帝姚兴所开创,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都有不断的开凿和修缮。保留了大量的宗教、艺术、雕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开创初期,佛像在塑造上只是单纯的模仿古希腊艺术并未加以创新,因此佛像体型高大,神情沉着坚毅,传递出顶天立地的气势。魏晋时期是是麦积山石窟发展的高峰。在此时,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统治者和百姓之间需要有共同的寄托,而承认众生平等的佛教受到了关注,在双方的促进下,佛教开始蓬勃发展,因此,佛龛数量激增。受南方汉族先进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佛像的形象特点由后秦的剽悍雄健转变为了长颈削肩,身体单薄,面相清瘦的形象,而最大的改变是每尊佛像的脸部都面带笑意,增加了佛像内心的微妙情感,传递了特定的宗教思想。北周时期的造型以七佛阁为主,此时期所建的上七佛阁是麦积山现存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其崖阁的建筑特点突出。此时的佛像丰满夸张,面短而艳。隋唐时期的造型以丰满圆润为主,符合了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但由于地震等自然原因,人们对于麦积山石窟的向往渐渐淡去。致使到了宋代,麦积山开凿新窟的数量极少,其主要是对早期的塑像进行重修。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麦积山石窟的地位逐渐下降,隐藏于世。

有沉寂就有苏醒,1941年,著名学者冯国瑞重新发现了麦积山石窟,让麦积山石窟再一次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散发它的光芒。麦积山石窟一经发现便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游览麦积山的途中,会看到一些正在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修复的研究员。有修复壁画的,有修复佛像的。通过与一位修复壁画的研究院进行交谈,得知他修复这幅壁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已修复的壁画高度还原了先前的壁画,令人惊叹。为了使壁画泥塑高度的还原,研究员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手法来对壁画进行修复,在壁画的重新绘制方面,现代的高科技是没有办法使用的。能做的就是为壁画加上紫外线防护装置,使它尽可能的避免太阳的照射。除此之外,研究员们对于一些壁画还会进行抢救性的修复措施,把一些掉落的壁画进行对贴粘贴。在粘贴的过程中仍然使用古代工匠的手法,用棉和麻对泥塑进行粘贴。当然,除了对壁画进行修复保护外,外在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石窟的检测员每天都会对石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来防止洞窟的侵蚀。由此可见,修复的道路艰辛且漫长。我们所能了解到的研究员对壁画的修复工作只是冰山一角,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的研究员在辛勤的付出。

国家对石窟的保护固然重要,我们的爱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早期的石窟并没有受到国家的保护,每天的游客也没有限制,每一个洞窟都是可以自由参观的,有些游客还会在壁画的表面刻字,这就导致洞窟的壁画,泥塑破坏严重。现如今,麦积山石窟虽然受到了国家的保护,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限制。这时,游客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共同保护我国的优秀文化,保护麦积山石窟。

结语

麦积山石窟的每一尊雕塑,每一幅壁画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如麦垛般的形状,险峻的道路,独特的历史经历,使麦积山拥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对麦积山石窟的探索是没有办法停止的,它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希望它曾经的辉煌不再没落,更希望它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后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孙晓峰《麦积山石窟的历史与文化》

(2016年出版于文化遗产期刊)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浅谈麦积山石窟论文_佚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