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妇科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这说明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能显著地控制高危孕妇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高危孕妇;剖宫产术;DVT;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以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1]。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剖宫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是自然分娩产妇的5-10倍,而随着我国产妇剖宫产率的增长,使得剖宫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对于高龄、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高危产妇来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为了控制剖宫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探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8.64±5.22)岁;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有14例、肥胖16例、双胎5例、多产36例、长期卧床保胎患者6例、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分别为8例、6例。所有产妇既往身体状况均为健康。
1.2 一般方法
1.2.1 基础护理
①健康教育:术前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制定有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措施,耐心地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心,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且为患者讲解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方法,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活动。术后2h在床上为患者的翻身,屈伸下肢,活动时间为1次/2h,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其活动的次数和频率。②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术中护理:在术中护理人员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尽可能地减少穿刺的次数,避免从患者的下肢静脉输入高渗液体以及刺激性的液体。
1.2.2 术后预防护理
①心理护理:确保患者的心情舒畅,消除其不良的情绪,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②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后的6h才可以进食,饮食以清淡为主,主要为容易消化的流食及水。当患者排气后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避免发生便秘,并且要多饮水,以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③输液护理:尽可能地为患者使用留置针,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减少股静脉穿刺。④药物护理:谨遵医嘱在患者手术的第3d给予剂量为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采用静脉滴注,并联合剂量为25mg的阿司匹林进行口服。与此同时要观察和记录患者有无肢体疼痛和肿胀以及下肢股静脉压痛的情况出现等。
1.2.3 DVT护理
①休息护理:患者应该采取绝对的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采取局部理疗,避免对患肢进行挤压和按摩。多饮水,增加输液量,保持大便的通畅,并且要避免患者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使血栓脱落。②用药护理:采用低分子肝素,2次/d,并同时口服华法林,对药品要严格地做到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有无出血的倾向,监测患者凝血功能。③严密观察:一般来说患者发生肺栓塞是在血栓形成的1-2w的时间内,并且在患者久卧后开始活动时形成。因此当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以及血压饱和度下降的情况时要注意肺栓塞形成的可能性,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这说明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图1所示:
图1 下肢深静脉血栓
3 讨论
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压处于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损伤。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详细地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及后果,对具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2]。本文对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这说明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饮食护理、输液护理、药物护理能有效地避免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以及下肢股静脉压痛等情况,降低患者血液的粘稠度。休息护理、用药护理及严密观察能避免患者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使血栓脱落,及时发现患者出现肺栓塞形成的可能因素,并尽早对患者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能显著地控制高危孕妇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量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爱勤,范艳.91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8):80-81.
[2]张建芳.低分子肝素钠对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河北医药,2013,09(21):3285-3286.
论文作者:朱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孕妇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论文; 静脉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