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研究_英语论文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研究_英语论文

关于英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联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联性论文,英语论文,跨文化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英语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需要。

一、现今初中英语教学主要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是对语言内涵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语言仅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在教学中仅培养学生对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的掌握能力,机械记忆,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化知识,也只作一些随文就义的解释,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比如“grammar”这个词,只要求学生做到记住它的发音、词法和句法特点,并能把这个词与别的词串起来使用既可。如“grammar exercise”就是“语法练习”,“grammar structure”就是“语法结构”,由此推论“grammar school”就一定是“语法学校”了。“grammar school”看字面是“语法学校”,实际上是为培养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的中学。脱离文化因素的教学弊端就在于学生在语言形式上的运用可以达到完全正确,但有相当一部分语句不符合文化用语规范,从而起不到交际作用,甚至产生与实际目的相反的效果,这种现象在我国以往的教学中屡见不鲜。

二是认为目前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尤其是初中),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教师也往往只注意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得是否流畅,而较少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较少结合语言的社会含义进行教学,忽略了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视。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文化蕴藏于语音、语法、词汇到对话、篇章以及认知模式的各个层面,因此,文化教学应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因此,语言教学全过程中渗入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而交际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就是语言学习的负迁移,即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目的语的文化上,这样主客之间就会有鸿沟,从而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如何逾越这个鸿沟,关键取决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1.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信仰、政治主张和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个人隐私,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通过这种对比,逐渐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语用错误。

2.模拟英语情景,进行语言实践

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通过情景模拟练习学会处理邀请、约会、请求、恭维、打电话等行为中的文化差异,了解其中的一些不成文规则,强调从交际活动中学会交际。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单凭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同其他技能一样,它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在课堂上,注意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个个虚拟的“片刻”情景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如,在教打电话这一交际语言点时,我们先教会学生打电话的常见的表达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文化知识,观看两个英国人打电话的录像,以此来了解西方国家打电话的文化习俗,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情景的语言实践。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西方国家打电话习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多种教学手段,吸收体验文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辅助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短片小说、故事、剧本等,这些都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生动丰富的材料;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它们含有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书本文字的不足。

总之,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同时需要导入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原因在于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标签:;  ;  ;  ;  ;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