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化馆阵地作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以东莞市文化馆打造“爱心文化馆”为例
李冠莹 (东莞市文化馆 52300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及其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我们开展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不断拓展,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在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打造的场馆建设、举办的活动进行汇总、综述,探讨如何发挥文化馆阵地作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爱心文化馆;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均等
文化馆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物理建筑,它更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城市心灵的窗口。围绕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高度重视保障特殊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权益,充分发挥东莞市文化馆的阵地优势,积极握手各方力量,打造“爱心文化馆”,建设文化爱心之家,关心关爱残疾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特殊群体共享新时代文化幸福和荣光,让文化馆成为一个充满感动、温暖、爱心的精神文化家园。
一、场馆改造,建设出入方便的爱心文化家园
为充分发挥东莞市文化馆的阵地优势,更好地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和场地,2015年搬进文化馆新馆以来,东莞市文化馆启动了场馆一体化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先后投入30多万元,开展无障碍标识照明、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通途休息空间、无障碍指示标识、剧场轮椅座位配置建设,为广大残障人士进出场馆、参展观演等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努力让市文化馆成为了一座方便残障人士进出、自由享受丰富文化资源的爱心家园。
四是劳动改造效益为先。长期监狱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不到位,导致出现罪犯劳动改造效益优先的不良倾向,一切以效益为主,淡化劳动改造矫正罪犯好逸恶劳、培养良好劳动技能和树立良好劳动观的根本宗旨。不少监狱在罪犯劳动过程中,强调更多的是产品质量、劳动效益,忽视对罪犯劳动纪律、劳动习惯技能和劳动本质的培养。罪犯刑满释放后,对监狱劳动改造的普遍评价就是用罪犯劳动创造效益,帮监狱赚钱。导致罪犯亲属以及社会大众对监狱组织罪犯劳动改造认识产生偏差。
二、爱残助残,办好“爱心文化馆”系列活动品牌
打造“爱心文化馆”系列品牌活动,关心关爱高龄老人、残疾人和特殊儿童群体,为他们送关爱、送演出、送活动,让广大残疾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感受和融入社会。
一是深入开展“送温暖,与爱同行”文志爱心公益行等活动。2014年,东莞市文化馆开展了一项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送温暖,与爱同行”公益项目——文志爱心公益行,面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突出做好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社会边缘人士的帮扶共建工作,如长期联系指导东莞东莞启智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培训辅导,提高残疾孩子的文化生活和康复教育水平;组织文化志愿者探访麻风病康复员、探访敬老院等。
为了区分于其他政企、高校的探访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文艺专业特长,提供更多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项目给特殊群体,制定以“文艺表演+物资探访+情感交流”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对高龄老人、残疾人和特殊儿童群体进行探访和慰问演出,让受助者能像常人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强自信心,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同时,通过互动和交流,让社会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包容,也使参与探访的志愿者们在行动中奉献爱、感受爱、传递爱。
三是“讲电影”文化志愿服务小组。广泛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成立“讲电影”小组,由北京心目影院创办人王伟力、郑晓洁担任授课老师,举办专题培训班,吸引了很多志愿者报名参加,其中包括了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等,为东莞市文化馆“心目影院”以及各镇街、社区的讲电影活动打好了人才基础。
三、帮残扶残,打造“东莞星星联盟”等帮扶平台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与枯草芽孢杆菌亲缘性很近,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条件适宜情况下能够迅速繁殖、生长,是土壤、植物根际的重要微生物种群;在条件不适宜情况下能够产生芽孢进入休眠状态,以应对恶劣环境。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壤盐碱度的随机性分布、高度空间变异性加大了农田土壤改良及培肥的难度。研究土壤盐碱化的空间变异性,有利于调整农业各项管理措施和物质投入。地统计学是研究空间异质性的良好方法。
二是搭建特殊群体文化参与和演出平台。立足公共文化全覆盖、均等化,放宽各类条件限制,优先安排残疾人等特殊人士参与各类文艺培训班和群文演出活动、赛事,为特殊群体搭建文化参与和演出平台,提高特殊群体自信心,丰富特殊群体文化生活。如在参与公益培训方面,大力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招收残疾人学习通俗唱法,帮助残疾人提升谋生技能;在参与群文赛事方面,为残疾人团体参加东莞青年舞蹈大赛、东莞市合唱节等群文赛事提供帮助便利;在参与演出方面,2015年与东莞市残联合作,在东莞都市彩虹举办残疾人专场演出。2017年开始,不断扩大对“东莞城市艺术空间”——市内业余艺术团队的扶持,将东莞市残联艺术团连续两年纳入扶持范围,每年扶持该团开展5场公益演出,每场给予2-3万元演出补贴。同时,东莞市文化馆积极联合相关单位,作为主办单位或协办单位,提供场地举办各类特殊群体文艺演出和宣传教育活动,如东莞市文化馆作为东莞第十九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办方之一,提供实验剧场作表演活动的场地等,不断为为残疾人享受文化成果创造便利条件和平台。
一是打造“东莞星星联盟”。东莞市自闭症相关的团体和机构不在少数,但是却大多各自为战,缺少交流。自闭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也就代表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有自闭症儿童而正承受巨大的经济、心理负担,且未被发现及未敢走出家门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数量无法统计。为此,2017年4月,东莞市文化馆经过精心筹划,与东莞多家自闭症相关帮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东莞星星联盟”,打造了一个全市性的自闭症帮扶平台,专注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文化服务,用心呵护“星星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星星联盟成立以来,东莞市连续两年举办了“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主题活动,引起了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关注。2018年,东莞市文化馆引进了5个自闭症帮扶机构、6个自闭症特色项目进驻场馆,包括鼓动星扬、坦途计划、星星园培训班、妈妈帮手工坊、绘本阅读、家长专业辅导等课程,共开展特色培训课程230余期,参与服务志愿者1700余人次,受惠家长、自闭症儿童约1.1万人次。
四、与爱同行,强化爱心文化专业服务队伍
四是文化志愿者探访小组。汇聚一批有爱心、有细心、有专业文艺技能的文化志愿者骨干,组建文化志愿者探访小组,开展好“文志爱心公益行”项目,以“文艺表演+物资探访+情感交流”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对残疾人、高龄老人、外来务工子女等进行探访和慰问演出,让关爱弱势群体成为城市公益行动的鲜明符号。
二是“星星联盟”文化志愿服务小组。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组建一支有经验、有爱心的专业队伍,不仅有提供协助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还有可以为星星儿童开展文艺活动、心理辅导等课程的导师队伍。现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团总支志愿队、广东科技学院蓝天助残服务队、东莞市文化志愿者协会、莞城志愿者协会、南城志愿者协会等多支志愿队伍参与服务。
为强化“爱心文化馆”的打造,东莞市文化馆重点针对自闭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联动社会各方力量搭建帮扶平台,更好地帮扶特殊群体,努力在全市引领爱心公益文化风尚。
一是广邀国内专业人才加盟队伍。邀请了残疾人帮扶领域专家指导相关的项目开展,并纳入为该项目的专业指导老师,如北京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创始人之一的邹文和北京心目影院创办人王伟力、郑晓洁等,分别助力了“东莞星星联盟”和“心目影院”的建设。
二是打造广东首家“心目影院”。东莞市文化馆携手东莞市残联成立了专门为视障人士讲电影的品牌活动——“心目影院”。“心目影院”系通过语言描述电影中画面信息部分,弥补视觉障碍带来的信息缺失,帮助视障人士在“听电影”得到身心愉悦、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为此,东莞市文化馆针对“心目影院”讲电影需求,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邀请北京、广州等专业老师来莞多次举办基础培训班、提升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培养一支东莞本土的讲电影队伍,目前队伍人员构成主要为文化志愿者及康复学校老师20余人、东莞东职技术学院聆近分队30余人,均通过多次培训测试才可上岗讲述,保证每期活动的讲述质量。
为更好对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在打造“爱心文化馆”的过程中,东莞市文化馆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主要抓手,注重组建一支针对性、专业性、服务意识强有力的服务队伍。
选用台面直径为300 μm的两柱全景DAC进行径向衍射实验.预压Be封垫到约25 μm厚度,在压痕的正中间打大小为60 μm的样品孔.样品被压片,再被填入到样品孔中.在样品表面的中间位置装入直径为10 μm的红宝石作为压标[11].选择红宝石,是因为其没有衍射峰,从而可以避免衍射峰重叠.为了增大剪切力,径向衍射实验不加传压介质.实验中DAC转过28°以减小Be封垫的衍射峰影响[12].
因此为了做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把控,行业人员要不断加大对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努力研发出系列技术。本文现结合具体情况对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进行研究。
五是定期举办文化志愿者培训班。东莞市文化馆重视提高队伍服务水平,每年都定期举办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并积极组织开展领队技能、志愿服务技能、应急救护等培训项目,全方位提升队伍爱心服务水平。
六是重视发挥表彰引导作用,举办年度“爱心文化馆”总结大会,表彰爱心文化馆“年度优秀讲述员”、“年度优秀组织”、“年度爱心支持单位”,凝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力量,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东莞市文化馆将持续以“爱心文化馆”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丰富的、更有针对性的、更有趣味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让特殊群体共享新时代文化幸福和荣光。
参考文献:
[1]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我市对外公布的残疾人数套算办法的通知》(东残联通〔2018〕44号).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3月1日施行).
标签:爱心文化馆论文; 特殊群体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论文; 东莞市文化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