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性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本文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展开叙述,具体讲解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试教育 主体地位
为了有效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体有以下策略:
一、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摆脱教师枯燥的讲解,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通过情境的创建,给学生们相应的空间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教师在讲解“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面画出一个半径为十厘米的圆,计算出该圆的具体面积,然后再让学生以同一个圆心画出一个半径为五厘米的圆,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们对这个环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求出环形的面积,学生们经过探讨研究必定会得出环形的面积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一步一步地得出环形面积的具体公式。
通过这种方式,创建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适当地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具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善于寻找时机,提取出教材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梯形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概念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梯形的概念中去掉“四边形”和“只”,那么这个概念还成立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们陷入困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开展趣味性的小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不够,所以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适当地开展趣味性的小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调动课堂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好地自主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创建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邀请学生来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然后让学生感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及时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数学,从而愿意去学习数学,真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然而当前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对教师的业绩评价,还是对学生的优良评价,都仅仅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认为只要讲得多,学生就掌握得越多,甚至部分教师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J].小学教育,2017,1。
[2]宋利娟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7,5。
[3]黄勤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2014,1。
[4]张元 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J].小学教育研究,2017,1。
论文作者:王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过程中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师论文; 主体论文; 学生论文; 地位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