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永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永续论文,制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永续发展,是指不仅要把企业做强、做大,而且要把企业做久,做成百年老店,做到基业常青。从全球范围看,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40—42岁,少数企业,例如,美国杜邦和德国西门子等,寿命超过了200岁。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大约为7—8岁,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只有2.9岁,但也有个别企业寿命达到了百年以上,例如,同仁堂和全聚德等。
企业永续发展的基因不在有形资产层面,而在无形资产层面。永续发展,表面上看,它是企业有形资产的可持续性扩张;实质而言,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可传承性所致。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出发,探讨建立一套能够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一、起点永远都不可能公平,公平的可能只会在终点
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总体而言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起点公平。起点公平是指不同个体在各种行为中的起始条件平等,包括拥有的竞争性资源平等、能力平等,以及面临的机会平等许多方面。起点公平论者认为,起点公平是实现终点公平的前提条件,国家要想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必须从起点出发。二是规则公平。规则公平论者否认起点公平的存在,也不主张将结果公平作为公平的目标,认为只要规则符合非歧视性原则,那么就是公平的。根据规则公平论者的观点,要想解决公平问题,国家应当致力建设一套公平的、无偏的制度规则。三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分为绝对结果公平和相对结果公平。绝对结果公平是指社会成员间的收入不按贡献而是按人头来绝对平均,是一种平均主义。相对结果公平包含两种情况:就同一个体而言,其所得与付出是相称的,为纵向相对结果公平;就不同个体而言,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能够满足和谐社会的要求,称为横向相对结果公平。这里,三种公平观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平可以在哪个时序环节实现”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起点永远都不可能公平,公平的可能只会在终点。
1.起点永远都不可能公平
所谓起点公平,只是一种主观愿望,不是客观现实。对于个体来讲,出生何年何月,出生贫富人家,出生贵贱家庭,出生聪愚丑俊,出生城市农村都不可能是公平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起点的不平等,这是“自然安排”的结果,不是人类可以彻底改变的。另外,就算做到了起点公平,在相同的规则下,也未必能够实现绝对的结果公平。例如,两个有着相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比赛,可以由于心情、运气等偶然因素而取得完全不同的成绩。事实上,起点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力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如果刻意地去打破这种不平等,可能产生更加不利的结果。例如,古时两兄弟分家,为了做到绝对公平,把牛、羊、机器设备、流水线等完全一分为二,结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变成了一堆废物,生产力消失了。
2.公平的可能只会在终点
既然起点永远都不可能公平,那么,公平如何才能实现呢?我们认为,公平有可能在终点实现。① 例如,死亡。不管财富状况、社会地位、聪愚丑俊如何,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死亡,在走向坟墓面前人人平等。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经济领域,世界各国发展实践表明,资本主义社会,起点搞私有制,这看上去是不公平的,其结果是:“私有私有,全民都有”;传统社会主义,起点搞公有制,这看上去是公平的,其结果是:“公有公有,全民没有”。当然,终点公平也不是一种绝对公平,而是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后,实现的一种相对公平。这种相对公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实现了纵向的相对结果公平;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程度提高,实现了横向的相对结果公平。
总之,从起点的不公平到终点的公平,这是一种自然法则。因此,我们在进行制度安排时,必须“顺其自然”,即由追求起点公平转向追求终点公平,使社会和自然一致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一种相对公平,否则无解。
二、终点公平的制度安排
1.在国家层面,实行遗产税制
遗产税是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事后调节,追求终点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征收这种税。例如,美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总遗产税制,以10万美元为起征点,共分11个档次。10万—15万美元,税率为30%;100万—125万美元,税率为41%;200万—250万美元,税率为49%;300万美元以上则征55%的遗产税。遗产越多,缴纳的税款越高。如果一个人留下200多万美元的遗产,真正到后人手里的也不过一半左右;如果一个人留下300多万美元的遗产,那么后人连一半也拿不到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税法给有钱人的财富安排了一个出口:社会公益捐赠。社会公益捐赠既可以大幅度抵减个人所得税,也可以抵减遗产税。通过这样的一个制度安排,美国人在进行道德说教的同时,巧妙地采用税收抵减做回报,引导人们关怀社区、热心公益,从经济利益上切实证明了“好人有好报”。
遗产税制实际上是对富人部分财产进行再次分配,使之重新回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一代人的财富差距在下一代人身上延续。同时,遗产税制能够引导公益捐赠,推动慈善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促进社会公正,并对治理贪污腐败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遗产税制的推行存在一种“乘数效应”,可以从多方面促进终点公平的实现。
公平的可能只会在终点,而税收是实现终点公平的基本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是公有制的惟一实现形式,也是最高实现形式。② 如果能够将市场经济和税收很好地结合起来,则有可能建立一种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良好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财富的创造从私有开始,而财富的享用以公有结束。财富的创造从私有开始,而私有则意味着起点不可能是公平的;财富的享用以公有结束,而公有则意味着终点有可能是公平的。和终点公平有着重大贡献一样,起点不公平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重大贡献,即它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如何分割蛋糕”转向“如何做大蛋糕”,重心在于激励人们“如何做大蛋糕”。
2.在企业层面,引入社会责任制度
对于“企业是谁的”这个问题,企业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股东至上理论。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的惟一所有者就是股东,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经营的惟一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多地关注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经营迷失方向。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属于股东,而且还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企业所有者要分享企业剩余,而且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要分享企业剩余。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经营者、生产者;外部利益相关者,例如,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三是非利益相关者理论。非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于一个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必须借助各种条件才能发展。就人来讲,涉及两类人群:一是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二是与企业收益没有必然联系的外部人群,包括同代人群和代际人群;就物来讲,涉及两种物品:一是环境,二是资源。从道德角度来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对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负责,因此,企业必须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当把社会责任引入企业竞争战略以后,企业也就实现了从“狭义所有者”向“广义所有者”的转变。
引入社会责任制度以后,企业由原来仅仅追求利润的“经济人”变成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开始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其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来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伸张社会公正,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体现“以人为本”;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对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代际公平。对企业来讲,正确处理以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非市场战略和市场战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改善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使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现在的顾客,社会意识逐步加强,不仅注重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关键购买因素,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1995、1996和1999年由美国Marymount大学伦理关系中心进行的三次调查发现,每次都有将近3/4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购买发展中国家企业在恶劣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产品是否有社会责任标记正逐渐成为国外客户选择购买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把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
在宏观领域实行遗产税制,在微观领域引入社会责任制度以后,选择捐赠将是大老板的至高理性。通过捐赠,企业可以将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具有可延续性,这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捐赠决不是毫无目的的随意施舍,而是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以基金会的方式进行。
1.基金会的运作机理
基金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00年的排名,全美国资产在300万美元以上、年捐款在20万美元以上的基金会共有10492家。利里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帕卡德基金会分别以142.3亿美元、96.8亿美元、95.8亿美元的资产名列三甲。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于2000年由盖茨家族原有两个基金会合并而成,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2001年底资金总额高达242亿美元。比尔·盖茨曾在向外界公开的遗嘱上称,他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在欧美,“财富二代”对企业经营权的继承大多采用基金会的机制。“财富一代”去世以后,往往会将财产捐献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而将自己在基金会的职位留给子女。例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索罗斯也早就明确表示:他准备将自己在基金会里的工作交给自己的长子,但自己的遗产则将捐给本国的公益机构和东欧的教育机构。基金会虽然以家族的名义进行经营,但家族的继承者本人并不可以随意操纵这些私有财产,需要由基金会聘请的经营层和监督机构进行经营。在基金会中,家族的继承者可以挂名,通过基金会的运作来提高家族或者个人的无形资产。因此,对继承者来讲,继承的不是可以随意支配的有形资产,而是可以无限延续的无形资产。
基金会最初的资金主要来自个人、家族或公司的捐赠或遗赠。这笔资金是基金会后期运作的基础。基金会的运作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聚财,二是散财。在聚财上,基金会大多有自己专门的投资代理人或机构,通过对股票、国债、房地产等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例如,福特基金会现在不再拥有福特汽车公司的股票,而是通过经营多种多样的投资组合作为一个永久的资金来源,以资助基金会的项目和运行。还有一些基金会通过不断获得捐赠和投资,使自身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例如,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不断获得比尔·盖茨的捐款。在散财上,除运作型基金会以外,大部分基金会并不亲自花钱,而是通过受理申请、审查立项把资金划拨到可以信赖的申请者和他们的项目中去,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达到散财的目的。
2.基金会的经济学分析
(1)家族利益最大化。按照经济学的假设,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那么,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家族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是不是能够满足经济人假设的理性行为?家族在捐赠的行为中,是否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从本质上讲,是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分离,让基金会这个“儿子”继承大部分的物质财富,而把无形资产留给后代。对家族来讲,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具有一定大小的效用。根据现实约束和家族偏好,我们给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无差异曲线,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有两条不同的禀赋约束曲线③ L[,1]和L[,2],以及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M[,1]和M[,2]。
L[,1]代表在没有征收遗产税,并且没有出现基金会这种运作方式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转换时,面临的禀赋约束曲线。k=p[,2]/p[,1]为禀赋约束曲线L[,1]斜率的绝对值。其中:p[,1]代表此时有形资产的价格,p[,2]代表此时无形资产的价格,而p[,2]/p[,1]代表此时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相对价格。M[,1]代表在家族财产较少,还未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的无差异曲线。ι=q[,1]/q[,2]为无差异曲线M[,1]的坡度。其中:q[,1]代表此时如果仅仅通过消费有形资产实现效用U,所需要的有形资产数量④:q[,2]代表此时如果仅仅通过消费无形资产实现效用U,所需要的无形资产数量。L[,1]和M[,1]相切于均衡点A,该点为在没有征收遗产税,没有出现基金会这种运作方式,并且家族财产较少,还未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家族的效用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点,满足p[,1]/p[,2]=(u/y[,1])/(u/x[,1])。
L[,2]代表在开始征收遗产税,并且出现了基金会这种运作方式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转换时,面临的禀赋约束曲线。k′=p′[,2]/p′[,1]为禀赋约束曲线L[,2]斜率的绝对值。其中:p′[,1]代表此时有形资产的价格,p′[,2]代表此时无形资产的价格,而p'[,2]/p'[,1]代表此时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相对价格。M[,2]代表在家族财产急剧增多,达到了相当规模情况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的无差异曲线。ι'=q'[,1]/q'[,2]为无差异曲线M[,2]的坡度。其中:q'[,1]代表此时如果仅仅通过消费有形资产实现效用U所需要的有形资产数量;q'[,2]代表如果仅仅通过消费无形资产实现效用U所需要的无形资产数量。L[,2]和M[,2]相切于均衡点B,该点为在开始征收遗产税,出现了基金会这种运作方式,并且家族财产急剧增多,达到了相当规模情况下,家族的效用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点,满足p'[,1]/p'[,2]=(u/y[,2])/(u/x[,2])。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遗产税的征收、基金会运作方式的产生和家族财产的膨胀,家族效用最大化点由均衡点A移动到了均衡点B。这是因为:①遗产税的征收,使有形资产的相对价格升高;而基金会运作方式的存在,使无形资产的相对价格降低。遗产税率越低,k'越大;遗产税率越高,k'越小。在西方发达国家,遗产税率非常高,⑤ 所以,k'很小,禀赋约束曲线趋于平缓,即家族面临的禀赋约束曲线由L[,1]变成了L[,2]。②物质需求的有限性,以及“做一个好人,死后进天堂”的愿望,导致富翁们对有形资产的需求减少,即q'[,1]变小;对无形资产的需求增加,即q'[,2]变大。由于q'[,1]变小,q'[,2]变大,所以,ι'变小,就造成了无差异曲线趋于平缓,即家族自身的无差异曲线由M[,1]变成了M[,2]。
随着家族效用最大化点由均衡点A移动到了均衡点B,我们可以看到:有形资产的均衡数量减少,即y[,2]<y[,1];无形资产的均衡数量增加,即x[,2]>x[,1]。这一现象说明了: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相互转换中,为了实现家族利益最大化,富翁们会购买更多的无形资产,即选择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家族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是一种能够满足经济人假设的理性行为。家族在捐赠的行为中,是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2)公司利益最大化。对公司来讲,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同样可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从成本角度来看,家族或者企业在捐赠建立基金会的时候,绝大部分财产是以股票的形式进行的。而股票可以享受分红,或者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转让,但是不可以从原企业换回本金。因此,对于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来讲,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不会导致企业资产大幅度损失。相反,企业在某些时候还能够得到基金会的反向投资,导致企业资产增加。例如,196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8.62亿美元资产中的5.53亿美元投到了洛克菲勒集团名义下的6家石油公司;而在当时,利里基金会也将3.34亿美元中的2.33亿美元投入利里公司。从收益角度来看,基金会对其“老板企业”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基金会可以将公司的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品牌、社会关系、企业信誉、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能力,等等。无形资产对公司收入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有形资产。如果说有形资产对公司收入的促进是呈线性关系的话,那么无形资产对公司收入的促进就应当是一种级数关系。另一方面,基金会能够达到公司合理避税的目的。根据美国的税法规定,基金会对企业投资的那部分收入可以减免所得税,并且公司可以将5%的收入用于享受免税的公益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合理利用基金会对公司的投资,结合对基金会的捐赠活动,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因此,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公司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捐赠能够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个均衡点,就是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点。
(3)社会利益最大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是社会中三种主要的组成力量。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国家而言,基金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财富世代相传而过度集中,解决财富分配的代际公平性问题。同时,基金会在从事慈善活动上,与政府相比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因此,基金会的存在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一是基金会的运作效率高于政府。基金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与现代企业相似,而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的结果,因此,在运作效率上要远远高于政府。政府产生效率损失的原因很多,包括过高的信息成本、过高的组织成本、过高的监督成本,等等。二是基金会的眼光比政府更加长远。“寻找贫困的根源,治本而不是治标”,这是大部分基金会的宗旨。为了解决贫困的根源,基金会经常对那些暂时看不到成果和效益,但又对人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不惜血本。事实上,许多对人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课题或名著,都是在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的。三是基金会能够排除政治因素的影响。基金会在工作中不接受政府的指示,政府对基金会的工作也无权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基金会的资助方向和慈善活动内容不会因为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相反,政府行为容易因为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非常大的改变。
3.把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的本质,而有形资产只是无形资产的一种外延,无形资产可以创造有形资产。对企业来讲,有形资产受到了损伤并不重要,只要无形资产存在就可以实现“再生”。例如,同仁堂创办于大约1669年的康熙年间,后经过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入侵等很多劫难。许多次,店面、药材等有形资产被烧毁。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同仁堂这一百年老店得到了延续发展,迄今已经300多年了。
将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是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所有者更替、遗产税、环境动荡、金融风险、突发事件等因素形成了许多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狭窄通道”⑥。当企业遭遇这些“狭窄通道”的时候,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而有形资产无法通过⑦。如果强行以有形资产的形式通过这些通道,那么,有形资产就会遭受很大损失,甚至降低为零,许多企业的轰然倒下就是因为这种原因。如图2所示。
既然有形资产无法通过“狭窄通道”,而无形资产可以通过,那么,为了达到损失最小化,实现永续发展,企业应当将有形资产转化为尽可能多的无形资产,以无形资产的形式通过这些“狭窄通道”,然后再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如图3所示。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转换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会扮演一种转化器的角色,将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使其能够以无形资产的形式穿过“狭窄通道”。具体来讲,基金会将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1)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基金会往往采用公司的名称作为基金会的名称,所以,基金会在从事福利、慈善事业的时候,可以使公司美名,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例如,尽管目前福特基金会除名称以外与福特汽车公司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大家都知道福特基金会最初是由福特家族捐赠建立,所以,福特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还是会为福特公司带来良好声誉。对企业来讲,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优化品牌形象、增加企业信誉、培养企业文化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2)培养和谐社会关系。企业是一种开放式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关系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会在从事慈善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善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例如,微软在经过反垄断诉讼以后,企业的社会关系受到了严重影响,但由于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存在,并不断捐款从事慈善活动,使微软重新建立起了自身的形象,社会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3)促进公司自主创新。基金会在进行资助的时候,需要对项目进行审查,确定其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基金会的宗旨。事实上,基金会在决定资助方向时,会有意无意的向有利于公司产品推销的方向倾斜。另外,运作型基金不采用资助的方式,而是自己从事研究工作。这种研究在方向上更加向母公司倾斜。在基金会研究的成果上,公司的研发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专利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专有技术,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基金会的存在是“为公司的明天做准备”的。
(4)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一方面,基金会的慈善活动能够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程度,更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易招聘到并留住优秀人才,使他们努力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基金会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公司的员工,例如老牛基金会。牛根生决定在死后将自己在蒙牛近10%的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老牛基金会,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员工个人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时,也可向基金会申请资助。
四、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更多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不是企业家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保存有形资产的一种方式,企业家还应当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即实现“无中生有”。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能够吸引社会上的各种有形资源。企业家实现“无中生有”的过程也就是利用无形资产吸引社会上的有形资产,并为己所用的过程。
1.战略联盟
无形资产优厚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品牌、社会关系、企业信誉等方面的优势,采用联合经营,但非直接投资的方式组建战略联盟,实现“无中生有”。在战略联盟中,企业可以允许加盟厂商以自己的品牌销售商品,并且共享双方的购销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不花费一分钱货币投资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利润。但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防止加盟厂商片面追求利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损害。以这种模式经营比较成功的当属“恒源祥”。恒源祥是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一个“老字号企业”,有着优厚的品牌资产。但是后来由于资金匮乏、经营不善等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除了100平方米的一个小店外,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了战略联盟的经营方式,允许加盟企业以恒源祥的品牌销售产品。在随后的几年内,加盟工厂达80多家,企业的资产配置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业务边界迅速扩大,由原来的绒线生产扩大到床上用品、羊毛衫、羊毛袜、羊毛制品专用洗涤剂,以及其他与羊毛相关的产品。结果,恒源祥的品牌价值一度达6亿元,实现了年销售额30亿元。
2.虚拟运作
目前,世界正处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无形资产优势对价值链进行整合,以网主企业的身份构建价值网络,通过虚拟运作的方式,获得相应利润。一般来讲,在价值网络中,网主企业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节点企业。但是,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成为网主企业,网主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关系资本以及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的优势。因此,具有无形资产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虚拟运作的方式将自身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耐克公司。耐克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因此,有形资产几乎为0,但却有着十分优厚的无形资产。在这种情况下,耐克公司将自身的业务几乎全部外包,而作为网主企业则主要负责品牌的维护工作,从事价值链的整合。在这种运作模式下,耐克公司每年获得非常高额的利润,实现了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
3.资本运作
指无形资产优厚的企业通过以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兼并一些有形资产状况良好,但由于无形资产匮乏而经营不佳的企业。在兼并这些企业以后,再注入自身的无形资产,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利润。这种运作方法类似于海尔吃进“休克鱼”的模式——兼并一些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然后再以自身的无形资产对这些兼并企业进行激活,使之获利。
4.体系运作
指企业将自身的无形资产打造成为一个体系,然后将这一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复制。采用体系经济运作模式比较成功的当属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三大餐饮品牌的百胜餐饮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每一家申请加盟肯德基的投资者,除支付8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餐厅转让费用外,还要向百胜餐饮集团支付加盟经营首期费36700美元,并在以后的经营中将每月总销售额的6%作为加盟经营权使用费。对于百胜餐饮集团来讲,需要做的仅仅是经营好自身的品牌形象,并对已有的体系进行维护,而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利润却是十分可观。
总之,对企业来讲,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又是一轮新的开始。这一过程中,企业要以扩大无形资产的方式,一边传承,一边增加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的传承与扩大是根本,而有形资产增加是企业在经营好无形资产后随之获取的“副产品”。
五、结语
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就会伴随产生不同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一些新的组织形式出现了,而这些新的组织形式又进一步导致了管理理论的革命。例如,股份制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模块化解决了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基金会则解决了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一种日趋激烈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公司利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如果破坏了它,那么就相当于摧毁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另一方面,社会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如果破坏了它,社会中人们的收入差距就会进一步扩大,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应当引入基金会的机制。基金会能够将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达成一致,使企业在发展自身利益的时候,也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家族利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能够同时实现。
总之,对企业来讲,要想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捐赠,将自身的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并且在自身无形资产增长的同时,实现有形资产的更大增长。这里,公和私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第一阶段,通过遗产税制、社会责任的方式,大私导致大公;第二阶段,通过基金会制的方式,大公导致大私。
注释:
①此处没有过多讨论规则公平的问题。因为本文假设,在经济领域里规则公平是市场经济固有的、隐含的一种前提条件。
②这里,我们提到的税收既包括遗产税也包括个人所得税等其他税种。
③此处的禀赋约束曲线与经济学中通常所讲的预算约束曲线含义基本一致。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讲,限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总量获取的直接约束因素是企业的初始禀赋,所以,使用禀赋约束曲线一词。
④事实上,这个数量是无法用实数表示出来的,因为无差异曲线根本无法与坐标轴相交。在论文中,我们使用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表述一种思想,从而更清楚地说明问题。
⑤例如,日本是世界上遗产税率最高的国家,最高的边际税率达70%,故有三代之后无继承遗产的说法。
⑥事实上,“狭窄通道”也可以看做是威胁企业发展的一种约束函数。该函数基本形式为y=f(x[,1],x[,2]…x[,n]),其中自变量x[,1],x[,2]…x[,n]是所有者更替、遗产税、环境动荡、金融风险、突发事件等威胁因素,因变量y是威胁因素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强度,即“狭窄通道”的窄度。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讲,约束函数的主变量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家族企业来讲,决定“狭窄通道”窄度的因素可能主要是遗产税、所有者更替等;对于专业化非常强的企业来讲,决定“狭窄通道”窄度的因素可能主要是经营环境变化等;对于规模较大的多元化企业来讲,决定“狭窄通道”窄度的因素可能主要是金融风险、突发事件等。
⑦对于为什么无形资产可以通过“狭窄通道”,而“有形资产”无法通过狭窄通道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资产的专用性和可延续性的角度来解释。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要低于有形资产,而可延续性(可传递性)程度要高于有形资产,所以,企业在面临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时候,能够以无形资产的形式保存有形资产,并通过“狭窄通道”,实现资产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