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教师的教育理念、业务素质和教学行为等,无不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因此,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尽快转变观念,重塑形象,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真诚的赏识者
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教师站讲台,学生排排坐,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好似一个机械的作业流程,严重遏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谦虚的聆听者,聆听学生的心声和烦恼,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赏识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表述,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思维品质各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回答生物学问题时,对生命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的检测题中,有这样一道技能应用题:假如现有一种用于麦田除草的除草剂刚刚研究出来。作为厂里的工程师,你的任务是研究这种除草剂在麦田除草时的浓度要求。请列出你的研究思路。假如让你来设计这个产品的说明书,你认为除了浓度范围外,还应该在这个说明书中写些什么。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设计各具特色。教师应在承认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给予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我存在与价值的实现,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教书育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科学、适当的师生间的共同活动,才能增进师生的情感、意志等的相互沟通,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创设接纳式的、支持型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是生物新课标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指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的交互传递。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利用生活中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者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不是搀扶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去。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市编学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维与讨论”、“问题探讨”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求异思维,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中“进一步探究”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例如:完成“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活动后,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探究温度、pH、O2 等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阐明了本课程的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就每一节课而言,都有更具体、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要靠教师作出准确的评价。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在各个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及时分析学生学习的不足和缺陷,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反馈学生客观上存在着的差异,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缺陷部位,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四、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生物教师素养的高低是生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新课标所蕴含的新理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会与旧的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冲突。所有这些新与旧的碰撞,迫使我们不得不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以便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及早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我们只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深层次地认识、理解新标准,切实转变观念,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角色定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让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所提高。
论文作者:陈新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师应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力论文; 都能论文; 生物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论文;